正文

汗水滴滴重千鈞

穿越時空的眷戀:薛崧云獲獎新聞作品選 作者:薛崧云


汗水滴滴重千鈞

——江浦、高淳、溧水酷暑抗洪錄

今年,梅雨季節(jié)一結束,南京及周邊城市立即進入了持續(xù)高溫天氣。可怕的熱浪似猛虎出籠,咆哮城市,肆虐鄉(xiāng)里,令人談暑色變。

望著仍居高不下的江河湖水位,我們的注意力又一次集中到了抗洪前線:長江洪峰7月9日進入我省境內,11日又適逢農歷十八,大潮的到來,南京又將面臨一次洪潮并襲的考驗。

昨天,氣溫高達37℃,我們趕赴江浦、溧水和高淳三縣抗洪一線采訪,在揮汗如雨中攝取了一組組感人的鏡頭。

江浦

江浦縣緊鄰長江,境內4條與長江相連的內河水位比縣城平地高出5米多,稍有疏漏,后果便不堪設想。在珠江鎮(zhèn)七里村防汛指揮部,我們見到了在大堤上已苦戰(zhàn)15個晝夜的鎮(zhèn)黨委書記徐書林。烈日下,他已顯得很虛弱。我們要他談談他自己時,他卻向我們介紹了人稱“鐵腳板”的防汛老模范馮長良。馮長良今年65歲了,是一名老黨員。他每天巡堤都要步行80多華里。他一邊走,一邊忙不迭地用拐杖四處探查,發(fā)現有一丁點兒問題,就用隨身帶的紅繩系上,留下標記。有一天,他發(fā)現堤埂背水坡下的馬圩塘冒水泡,隨即報警。村防汛指揮部立即調集人員運來草包,及時堵住了洞眼。老馮一家四代同堂,防汛戰(zhàn)斗一打響,全家參戰(zhàn)。兒子參加搶險突擊隊,媳婦參加巡邏,老伴則給防汛前線送水送飯。

兩天前,烈日暴曬下的河水似乎下降了一點,人們松了一口氣。但是,意想不到的事發(fā)生了:有人報告,南門排澇站的水位不但沒下降,反而漲了20厘米,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團結圩大堤內的油庫、工廠、農場及一千多戶居民的生命財產將受到威脅??h委書記戴宗寶、縣長劉捍東聞訊立即率搶險人員趕赴現場。建設鄉(xiāng)調來500名民工、100臺裝土拖拉機以及木樁等物資。幾戶村民抱來5床棉胎,港務局也派出了潛水員。一名水手穿上潛水服潛到8米深的水下,發(fā)現閘門沒有關死,便果斷地用棉胎卷成柱狀堵塞空隙。岸上干群則用油泥裝進編織袋,一袋一袋投入水中將閘門空隙堵死,解除了險情。最后,戴宗寶書記通過對講機對水下潛水員動情地說:“江浦人民感謝你。但是,還請你堅持一下,再檢查一遍,做到萬無一失啊!”

溧水

在溧水縣明覺鎮(zhèn)勝利圩東埂我們看到,這里一邊是高程只有6米的萬頃田園,一邊是浩浩33萬畝、水位達11.76米的石臼湖。就在兩天前,800米長的埂段有600米出現裂縫、200米塌方。當巡邏隊報警的鑼聲響起時,遠近村舍的男女老少紛紛而至。剛從廣東打工回鄉(xiāng)的4位年輕人午飯未吃就投入了戰(zhàn)斗。8日、9日兩天他們冒著高溫打了44根樁。昨天記者在現場看到,他們冒著高溫仍在繼續(xù)打。木樁打不下去,就改用三角鐵。鐵樁被烈日烤得燙人,打樁人一個個揮汗如雨。

在勝利圩東埂的工棚內,我們見到了已在此吃住十多天的護堤人員。“圩長”黃開雙說:“護堤就是護家,這個道理鄉(xiāng)親們都懂。”根據他的介紹,我們用手機撥了設在漁歌鄉(xiāng)西大圩陳家圩堤段的防汛熱線,一撥即通。我們又用這部熱線電話分別要了縣、鄉(xiāng)防汛指揮部,也都是一撥即通。已吃住在這兒半個多月的鄉(xiāng)宣傳委員顧永康說:“水不退,險不排,我們不能回家?!彼f,為了防汛抗洪,縣委書記王德壽、縣長孫長松都累病了??h里一位同志還講了一個“老榮軍”的故事。他叫蔡德寬,共產黨員,今年已70歲,在朝鮮戰(zhàn)場立過三次功,1957年又被公安部授予“一線值巡能手”稱號。從1986年開始,他和老伴一直吃住在明覺鎮(zhèn)的團結圩上,義務巡堤12年如一日,成了全縣知名的防汛宣傳員、后勤員、參謀……

高淳

下午1:00左右,烈日已將大地烤得火燙。柏油路面早已油汪似澆。當我們來到高淳縣淳溪鎮(zhèn)的固城湖永聯圩大堤時,熱浪窒人,我們中的一位同志差

點兒昏倒。定睛看去,面前是白亮生煙的固城湖。高高的圩堤成弧形向前延伸,另一端已隱約嵌入遠處綿延起伏的青山之中。在堤上的一個防汛棚內,我們見到了剛剛吃罷午飯的寶塔村村民史年勝。老史的面前擺著兩只空碗、兩只咸菜瓶子和幾只西紅柿。顯然,他吃得很簡單。一問才知,在這堤上他待了十幾天,每天活動范圍就幾百米,而且白天高溫難耐,晚上蚊蟲叮咬,人早沒了食欲。說話間,老史滿頭汗珠直往下掉。我們也感到,這棚子里其實跟太陽底下的溫度差不了一二度。只幾分鐘時間,我們已渾身濕透。我們問老史,這十四五米高、八九米寬的大堤,已經多年壘實、加固,現在又在緩慢退水,真有必要花這么多人力在這毒日頭底下死守嗎?老史一聽,甩下一把汗珠正色說,這種時候過去出事的多了。1991年勝利圩不就是天晴退水時破的嗎?別說避避暑、喘口氣,當班時連打個盹都不成!而且,夜里更緊張。這里,每天晚上要分兩班通過傳統(tǒng)的傳水牌的方式來巡堤。從晚上7點鐘到第二天早上5點鐘,每一小時傳一道水牌。哪一處不能及時傳出水牌,便說明此處有險情或有人脫崗。所以,整個一條堤上都沒有人敢懈怠的。說到這里,老史指著不遠處一處圩堤說,20多年前,下塘村一位村民在值夜守堤時,就是因為麻痹,在他沉沉睡去時大堤沖決的,他自己也被沖入水中淹死了。

聽老史這么一說,我們放眼堤內數千畝高淳人民引以為豪的林網化良田,聯想到臧正金縣長上午所說的“32平方公里的固城湖,其湖底與蘇州虎丘塔頂平齊”的嚴峻局勢,再看看在這條16公里長的大堤上正經受著烈日炙烤的一個個防汛棚,我們立刻明白了,他們的汗水滴滴重千鈞!

(1998年7月11日。全國省級晚報好新聞一等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