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版自序
《學(xué)飛的盟盟》寫作成書的背景是據(jù)云臺灣有史以來最富的年代,有俗諺為證:臺灣錢淹腳目。父母輩掙得累積了大量的財富可資留給子女并不滿足,還鉚起來致力投資孩子們的教育,良者以為那才是終生可隨身用不盡的財富和本事,貪者則認為那是一種階級翻身的想象,比方說,當你的同學(xué)友人都是北大、清華、哈佛的,你不在某種社經(jīng)位階也難。
所以,我這一代做父母的,無不盡其所能盡所有資源投資孩子們的教育養(yǎng)成,但這投資項目其實挺單調(diào)乏味的,無非美語、樂器、才藝,入學(xué)后再加補習(xí)班、學(xué)校考試科目……很快的,那些和女兒盟盟一起自小玩一塊兒、從出生我看著一道成長的十個小孩二十個樣(不是嗎,熟悉小孩的豈會不知他們天使魔鬼絕不止一個面相),變成十個小孩一種樣子、一種想法、一種人生目標……叫人分不出。
我覺得可惜透了。
所以,我們(與盟盟同居一屋頂下的眾大人老人,爸爸唐諾、大姨天文、外公外婆)當然不打算做同樣的事,不想、也不覺有權(quán)利那么做,那么在你尚且不知老天交給你的是顆什么種子時,你就二話不說在它才要綻開枝丫時就忙著拿起剪子把它修剪成和其他行道樹一模一樣,萬一, 萬一它是株高可數(shù)丈的水杉呢?或美麗的牡丹?或一莖自在的小草?所以這并非矯情,我們覺得能做的就只找個有陽光雨水之處,松松土,除除草,埋下種子,保持關(guān)心、好奇、寬容和想辦法欣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