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比感懷
那日,我送孫子皓皓上學,回轉(zhuǎn)的路上,突然感到尿急,附近沒有廁所,沒有隱蔽處,怎么辦?只有憋著,忍受著,腰都憋得支不起來了,還是要憋著!
好不容易憋到了公園的路上,200米處就有廁所,受到“得救”的鼓勵,終于沒有失控出丑。
我之所以將這件事也記述下來,一則是因為,這畢竟是我在美國生活中的一個片段,二則是使我回憶起一件與此可作類比的生活小故事。那是07年的一天,我們政協(xié)聯(lián)誼會,組織大家去定安考察參觀,順便游覽當?shù)匦麻_辟的景點。半路上,有人呼喊找個地方方便一下。司機認為沒有適合的地方,就沒有停車,想方便的人,也只好憋著,我也算是其中之一??墒钱斔緳C停車后,還是覺得此處方便不適合,就找適合的彼處。同我一起找適合地方的,是一位資深的老委員。兩人拐了兩處,老委員對我說,老童!不拐了,就在此地解決問題,也可給這地里的禾苗施肥。人工尿素當然是好肥料,但使用起來有生與熟之別,未經(jīng)發(fā)酵的尿,不但不能作肥料,還會燒傷禾苗。這本來是我們兩人解決問題后的一句閑聊,可老委員有折中的說法,他說,雖然如此,但進入土層的生尿,借助地熱,發(fā)酵需要的時間會短,當天可能起點反作用,到第二天就能起到催肥作用了。我雖然不懂,卻贊成他的說法,理由是條件論,條件起了變化,被作用的客體,自然跟隨發(fā)生變化。他講的是土壤和植物生長的辯證法。他的資歷,在我們聯(lián)誼會的老委員中,是屬最深的一個,他在60年代末期,就擔任過縣委書記。那個時期,農(nóng)業(yè)學大寨,他肯定研究過農(nóng)業(yè),他講的也許不是理論,而是幾十年前的老經(jīng)驗。
這個二人故事中的主人,現(xiàn)在只剩我一人了,老委員于前不久逝世了,他走得不太平安,我作為他的老朋友,在異國說事思人,也算是對他緬懷。
2011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