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本書所收的文章,從美國殖民時期起,迄南北戰(zhàn)爭為止。這個時期里的美國文學還沒有完全擺脫模仿因襲的風氣。從這幾篇文章里,我們至少可以看出:那時候的美國作家即使不存心模仿,心里總念念不忘歐洲那些大作家。美國民族文學的產(chǎn)生并不是一蹴即得的;美國人經(jīng)過一大段的學習時期,苦心研究別人的長處和自己可能的長處,然后自信心漸漸建立,利用本國特有的材料,發(fā)揮本國特有的天才,最后才有純粹的受人尊敬的美國文學產(chǎn)生。中國新文學現(xiàn)在正處在學習時期,美國人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值得我們參考的地方有很多。
本書所收作家共有十人,這時代里的重要作家,除了少數(shù)例外之外(如愛倫·坡),已經(jīng)大多被收羅在內(nèi)。
其中愛德華茲的《飛蜘蛛》,不算是他的代表作。愛德華茲的思想,正是“五月花”船上和麻州[1]海灣公司里美國先民的清教思想。清教在美國殖民地早期,幾乎成為國教;教會權力如此之大,在近代史上是罕見的。到了愛德華茲那時候,清教已漸失勢;愛德華茲是清教回光返照時的最后一個大師。我們選他,一則是因為我們尊重清教徒在美國歷史上所占的地位,再則是因為清教徒嚴肅的態(tài)度無形中仍舊是美國民族性里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富蘭克林恰巧相反,他所代表的是美國民族性里世俗的、實用的、科學的這一面。愛德華茲是歐洲加爾文教派在美國的發(fā)言人,富蘭克林則是歐洲理性主義在美國的先鋒。這兩種歐洲的思想,都被美國人所吸收,形成了美國文化。
杰斐遜是美國民主政治的大功臣。他的民主思想受洛克、孟德斯鳩等的影響很大。他采用了歐洲的思想,在美國付諸實行,而且獲得極大的成功。
歐文的散文以流利馳名,他模仿英國18世紀的散文,十分成功。以后美國民族自尊心抬頭,對于歐文這種從事模仿的作家,未免覺得不滿。但是他在歐洲文壇上的地位,使得歐洲人對美國文學刮目相看,也使美國文人從此以后獲得更大的自信。他在《見聞錄》中介紹英國的風土人情,無疑也促進了英美兩國的了解。
布萊恩特、愛默生和洛威爾都是詩人。我們這里所選的只是他們的散文。布萊恩特是深愛美國的人,這從《詩歌與我們的時代和國家的關系》一文中可以看出來。布萊恩特首先指出:美國可以有她自己的詩。這點預言,到了今天當然是被證實了。洛威爾用美國北方人(所謂Yankees)的方言所寫的《比格羅詩稿》(“The Biglow Papers”),更是開美國當代汗牛充棟的方言文學的先河。他們兩人的詩的形式,盡管大體上是在模仿英國詩,但是其促進美國文學獨立運動的功勞,實不可沒。
愛默生在當時是美國第一大思想家,非但美國人崇奉之若圣人,歐洲(包括馬修·阿諾德)受其影響者也頗不乏人。他的思想,強調(diào)個人的尊嚴,闡明自律自立的重要,這也是形成美國“個人主義”的很重要的因素。他是個先知,他鼓舞起美國人的活力;美國人奮發(fā)有為的精神,受他的影響不小。
霍桑是個深刻沉郁的小說家??墒俏覀兯x的《古屋雜憶》只能表現(xiàn)他比較輕松的一面。他對于人生和自然的深刻觀察以及他的文字技巧,從這篇散文里也可以看出一二。
梭羅是個“怪物”。他對于政治的興趣雖然很廣,但我們所選的只是他描寫自然界生活的兩篇文章。他徹頭徹尾地追求浪漫的理想;他在荒野森林里面,可以看出宇宙人生的真理。
最后一篇是梅爾維爾的《霍桑論》。梅爾維爾認為美國可能產(chǎn)生她的莎士比亞;他對于霍桑推崇備至?;羯T诮袢找呀?jīng)公認是美國最重要的小說家,梅爾維爾本人的《白鯨記》也被認為是人類少數(shù)偉大著作之一。梅爾維爾對于美國文學的信仰是有他的道理的,梅爾維爾以后的美國文學又展開了新的一頁。
從我們這一選集可以看出:當時所謂美國文學的地域,實在非常狹小。幾位作家之中,只有杰斐遜一人是出生在南部的弗吉尼亞,其余都是擠在東北部一隅。而這幾位之中,除了歐文和梅爾維爾生于紐約之外,其他統(tǒng)統(tǒng)出生于馬薩諸塞州。以一州之微,擔起美國全國主要文學創(chuàng)作的任務,這實在是一個奇跡。麻州文風之盛,本州的人自將引以為榮,但是僅美國東北部一隅,當然很難代表美國全國。那時候美國版圖正在擴展中,許多州還沒有成立;在已成立的各州中,寫文章的人也有,但是杰出的很少(愛倫·坡雖長大于南方,但他也是生在麻州的波士頓;林肯生于肯塔基州,算是當時“西部”最杰出的人才了),文人幾乎都集中在麻州波士頓的劍橋一帶(尤其以霍姆斯那時為甚)。麻州的文人和歐洲文明的聯(lián)系,反而比較密切;他們這些人在美國本國旅行,反而沒有比到歐洲去旅行那樣起勁。麻州的文人大多比較文雅,只有梭羅是個“野人”,他可以和“禽獸為鄰”。梅爾維爾四海飄蕩,更到了不少奇異的地方。梭羅和梅爾維爾以后的美國文人,視野比較開闊,作風比較粗野(當然承繼文雅傳統(tǒng)的仍舊大有人在),美國也就產(chǎn)生了一種新的文學,這種文學也許更能代表美國的“大國之風”。
上面這些話無非要說明:這里所收的作家,因為時代環(huán)境的關系,并不能很明顯地展示美國的特性。但是知道美國的過去,也許使我們更能了解美國的現(xiàn)在。美國的文學,就是這樣產(chǎn)生出來的。
我們所選各文,大致普通選集中都有,在美國都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之作,因此編選工作并不費事。所選之文,除了應有的記事文與論說文之外,我們還特別注意“作家研究”,因此這幾篇文章當中,倒有一篇是“作家研究”之類的文章,如梅爾維爾的《霍桑論》。
編者于編譯本書時,曾得王鎮(zhèn)國先生助力甚多,特此致謝。
夏濟安
1958年
[1] 即馬薩諸塞州,麻州為其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