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進入新千年以來,隨著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中俄全面戰(zhàn)略協(xié)作伙伴關系的升級以及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俄兩國關系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高級俄語人才的培養(yǎng)也由此被提升到了國家戰(zhàn)略的層面。俄羅斯文學作為我國高校俄語專業(yè)的傳統(tǒng)核心課程之一,因其提升學生人格境界、豐富學生精神世界、涵養(yǎng)學生人文情懷的功能一直受到國內高校的普遍重視,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與成果。這些都為本教材的編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接受俄羅斯記者采訪及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曾多次談及俄羅斯文學,指出俄羅斯文學經(jīng)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fā),讓人滋養(yǎng)浩然之氣”。本教材的編寫正是以此為出發(fā)點,本著求實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的原則,在積極借鑒國內外已有教材編寫經(jīng)驗的基礎上,大膽更新編寫理念,努力拓展編寫思路,重新定位編寫目標,以期達到深化學生對俄羅斯民族性格與文化的理解,提升其獨立思考、研究能力與人文素養(yǎng)的目的。
本書作為高校俄語專業(yè)“俄羅斯文學”“俄羅斯文學名著選讀”等課程的配套教材,是國內第一部用俄語編寫的對俄羅斯文學作品進行分析與解讀的教材。書中共收錄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等24位19世紀俄國經(jīng)典作家的43篇代表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19世紀俄國文學的發(fā)展脈絡、整體面貌與風格特征。
與國內外現(xiàn)有教材相比,本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對于經(jīng)典篇目的選取,本教材以習近平總書記推薦的俄羅斯文學名家名著為基礎,適當增補了一些經(jīng)典作家的經(jīng)典作品,以期幫助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認識與了解19世紀俄國文學,感受其深刻的思想性與高度的藝術性。
其次,本教材對于篇幅較短的抒情詩,采用全文收入的方式;而對于篇幅較長的小說或敘事詩,則以內容提要的形式對作品進行概述。此外,每篇作品均配有賞析,以便幫助學生加深對文學經(jīng)典的理解。課后還附有思考題,有利于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閱讀與獨立研究。
最后,本教材全部以俄語編寫,在充分考慮學生俄語水平的前提下,注重教材的學術性,力爭使其既可應用于高校俄語專業(yè)“俄羅斯文學”“俄羅斯文學名著選讀”等相關課程的教學,又可為廣大俄羅斯文學愛好者與研究者提供參考。
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文學研究所(普希金之家)研究員、圣彼得堡國立大學教授謝·阿·基巴利尼克先生應邀對本教材進行了審訂并提出了許多寶貴的修改意見,在此我們表示由衷的感謝!
本教材的編寫歷時數(shù)年,期間參閱了大量文獻。書中各章雖附有參考文獻,但仍難免有疏漏之處,歡迎相關作者指出,在此一并致謝。
限于編者的能力與水平,書中必定存有錯誤與不當之處,衷心期待使用本教材的教師與學生提出批評、意見與建議。
編者
2016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