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生命的贊歌,無聲的歡樂
生命像一面鏡子,對著它皺眉,它回我們以皺眉,當(dāng)我們對著它微笑的時候,它回我們以微笑。生命又像單行道,沒有回頭的機會。生命像畫布,全靠自己揮灑。莎士比亞說:“人生如戲,生命是舞臺,每個人都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且讓每個人都好好走過有意義的一趟?!?/p>
生命就像一片荒地,神秘,遼遠,寂靜,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拓荒者,撒下不同的種,采擷不同的果。走著,跳著,唱著,笑著,哭著,躊躇著,嘆息著,有人青春作伴,萬水千山,鏗鏘同行;有人孑然一身,天涯海角,寂寞游吟;有人茍且偷生,甘當(dāng)傀儡,貽誤一生。開荒的使命是天賦的榮耀,唯有自己才能完成。敬畏生命,熱愛生活!
人生的真諦
【美國】亞歷山大·辛德勒
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辛德勒(1925——2000),美籍猶太人。曾任美國猶太人聯(lián)合會主席。
人生的藝術(shù),只在于進退適時、取舍得當(dāng)。因為生活本身即是一種悖論:一方面,它讓我們依戀生活的饋贈;另一方面,又注定了我們對這些禮物的最終棄絕。正如先師們所說:人生一世,緊握雙拳而來,平攤雙手而去。
最近的一件事又啟發(fā)了我。一天早上,我住在醫(yī)院,得去對面病區(qū)接受幾個輔助檢查,于是我坐輪椅穿過一個院落。一出病房,迎面的陽光震撼了我的整個身心,我所有的感受只有太陽的光輝。多么美好的陽光啊——那樣溫煦,那樣明亮,那樣輝煌!我留神看了看,是否還有人欣然沉醉于這金光燦爛之中?沒有,人人都來去匆匆。我想到了自己平時也是如此,總是沉湎于日常事務(wù)之中,而對大自然出現(xiàn)的勝景則全然無動于衷。
這一經(jīng)歷所導(dǎo)致的頓悟,其實與這經(jīng)歷本身一樣,是極普通的:生活的饋贈是珍貴的,只是我們對此留心甚少。由此可知,人生真諦的要旨之一,乃是告誡我們不要只是忙忙碌碌,以致忽視了生活的可嘆可敬之處。虔誠地等待每一個黎明吧!擁抱每一個小時,抓住寶貴的每一分鐘。
執(zhí)著地對待生活,緊緊地把握生活,但又不能抓得過死,松不開手。人生這枚硬幣,其反面正是那悖論的另一要旨:我們必須接受“失去”,學(xué)會怎樣松開手。
這種教誨確實不易接受。尤其當(dāng)我們正年輕的時候,滿以為這個世界會聽從我們的使喚,滿以為我們用全身心的投入所追求的事業(yè)一定會成功。而生活的現(xiàn)實仍是按部就班地走到我們面前——于是,這第二條真理雖是緩慢的,但也是確鑿無疑地顯現(xiàn)出來。
我們在經(jīng)受“失去”中逐漸成長,經(jīng)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們只是在失去娘胎的保護才來到這個世界上,開始獨立地生活;而后又要進入一系列的學(xué)校中學(xué)習(xí),離開父母和充滿童年回憶的家庭;結(jié)了婚,有了孩子,等孩子長大了,又只能看著他們遠走高飛。我們要面臨雙親的謝世和配偶的亡故;面對自己經(jīng)歷的逐漸衰退;最后,我們要面對不可避免的自身死亡——我們過去的一切生活、生活中的一切夢都將化為烏有!
但是,我們?yōu)楹我挤谏畹倪@種自相矛盾的要求呢?
明明知道不能將美永久保持,可我們?yōu)楹我炀兔篮玫氖挛??我們知道自己所愛的人早已不可企及,可為何要讓自己的心充滿愛戀?要解開這種悖論,必須尋求一種更為寬闊的視野,透過通往永恒的窗口來審度我們的人生。一旦如此,我們即可醒悟:盡管生命有限,而我們在世上的“作為”卻為之織就了永恒的圖景。我們建造的東西將會留存久遠,我們自身也將通過它們得以久遠地生存。我們所造就的美,不會隨我們的湮沒而泯滅。我們的雙手會枯萎,我們的肉體會消亡,然而我們所創(chuàng)造的真、善、美則將與時間同在、永存而不朽。這是創(chuàng)造的永恒,也是人生的真諦。
心路花語
人生的真諦即“隨”:隨不是隨便,而是順其自然,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而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慌亂、不忘形;隨不是隨便,而是一種自在的把握,在若有若無之間,把握住萬物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