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說時依舊

相遇而已:我要的是那一瞬間,而不是永恒 作者:姚謙 著,楊曉燕,張詩揚 編


說時依舊

我還記得我問過三毛為什么常去內(nèi)蒙,也記得她笑著用帶著童音的聲音,輕輕對我說著看過我歌詞后的感想。那個美好下午的空氣和告別時的畫面,我都還記得,我們都認為轉身之后很快就要見面了。隔了二十年再想起,有著說時依舊的激動情緒。

讓我先從跟一個朋友的故事開始說起,2006年我在香港的拍賣會上認識了一位年齡與我相仿的上海朋友,因為兩人都喜歡藝術,所以也聊得比較投機。他是一位儒雅深沉、閱歷豐富的人,在大學后曾有過一段時間在歐洲及非洲工作過。雖然他從事貿(mào)易工作,卻有著接近文人的氣息,他告訴我當年離開中國到非洲工作時,身上只帶著兩件東西:三毛的書和孟庭葦?shù)目◣А?/p>

大部分60年代出生的人,在青春期的某一個階段都應該讀過三毛的書,也有許多人因此在心理上重新定義了流浪以及天涯的意義。它有一種初次揭開世界薄紗的驚嘆號之感,同時也讓不經(jīng)世事的靈魂,發(fā)現(xiàn)自己的渺小與強大。

我也曾沉浸于三毛的文章,尤其是描述她與荷西在非洲的那一段日子里的故事。也許因為她生機勃勃的文字,我總沉溺在她故事里的美好精神情節(jié),而忽略她真實生活里的艱辛環(huán)境。然而感人文章永遠是精神上最好的食糧,三毛那時期的文字陪伴著我度過枯燥、叛逆和抑郁的青少年階段。只是沒想到十年過后我們居然能夠有機會認識,而且面對面坐著聊天,計劃著一起工作。

因為工作上的機緣,我在新加坡聽到了朋友梁文福的作品《說時依舊》甚為感動,后來知道那是三毛的詞,于是激發(fā)了我主動認識她的勇氣。至今,《說時依舊》這首歌依然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流行音樂作品,我找到三毛,說服她把這首歌交給我重新制作,在臺灣推出,并邀請了林慧萍重新演唱這首歌,這個舉動引起了三毛樂觀其成的響應,因此我們變成朋友。

記得那一年春天,三毛、林慧萍、制作人楊明煌和我在三毛位于南京東路家的客廳,聊了一下午一起合作的計劃,不久之后三毛將再去內(nèi)蒙,而我和楊明煌也將飛去加州錄音,我們約好了兩個月后展開林慧萍的新專輯工作。那次會晤愉快得像一次老朋友的下午茶聚會,每個人對于再下來的合作充滿了歡喜。

我還記得我問過三毛為什么常去內(nèi)蒙,也記得她笑著用帶著童音的聲音,輕輕對我說著看過我歌詞后的感想。那個美好下午的空氣和告別時的畫面,我都還記得,我們都認為轉身之后很快就要見面了。隔了二十年再想起,有著說時依舊的激動情緒。

兩個月后我們也沒有再見到面,后來我與林慧萍去金山墓園探望過她,當時年輕的我心中充滿了困惑。專輯里原本該三毛寫的那首歌,改成我另寫的一首《說好見面》,我只能不解地在歌詞里說著,那天下午三毛笑著告訴我的,她計劃為林慧萍寫的那件作品里,她想說的故事。兩年后楊明煌也在一場意外車禍中離開了,我也開始比較明白人生的故事永遠都跟你計劃的不太一樣。

我常想起那位上海朋友,他告訴我他在非洲異鄉(xiāng)的夜晚,一個人在偏遠小旅館閱讀三毛的書的情景。

  1. 梁文福,音樂創(chuàng)作者、華文創(chuàng)作作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