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況
(722—816),字逋翁,蘇州海鹽(今屬浙江)人。至德進士,曾任著作郎,因作詩嘲諷當朝權貴,被貶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居茅山,自號華陽真逸。關心民生疾苦,善畫山水,其詩平易流暢。詩歌主張和詩風與元結相似,對白居易有一定影響。有《華陽集》。
題瑯玡上方①
東晉王家在此淫,南朝樹色隔窗低。碑沉字滅昔人遠,谷鳥猶向寒花啼。
【注解】
①瑯玡:地名,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上方:佛寺。
【賞析】
這是一首借憑吊歷史遺跡抒發(fā)今昔盛衰之嘆的詩作。前二句通過眼前之景概括歷史往事,后兩句詩人發(fā)出興沉的滄桑之嘆。這首詩將眼前景物與深切的意蘊相結合,引人深思。語言平直中含有頓挫之致。
過山農家
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莫嗔焙茶煙暗①,卻喜曬谷天晴。
【注解】
①嗔:嫌怨。焙茶:烘炒茶葉。
【賞析】
這是一首紀行詩,全詩圍繞一個“過”字展示,以細膩傳神的筆調描述了江南山鄉(xiāng)焙茶、曬谷的勞動場景,以及山農爽直的性格和淳樸的感情。這首六言絕句語言質樸明快,自然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