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我的母親是沙灣女
林 梓
剛上大學的第一個周日,迫不及待地回了外婆家。那是1978年了。
那個時候的沙灣,還保存著好些樸拙古雅的味道,就像在母親今天的文字里感受到的一樣。
我以為,那是我第一次回外婆家,后來才知道,在我五六歲的時候,母親和父親曾帶著我和弟弟一塊回去過的。那是母親離家十一年后第一次回去,物轉(zhuǎn)星移,都是傷心事。逗留的時間很短,我又還太小,沒什么印象。讀了母親的文字,卻朦朦朧朧記起了一些零碎的感覺。都是水,到處是水。我在水上漂,搖搖晃晃,驚恐,又興奮。我看見了船,有大船,也有小巧可愛的船。還看見了大片大片的芭蕉樹和甘蔗……
我的記憶,終于和母親的文字重疊。
一切的感覺都是真實的。母親的故鄉(xiāng)是水鄉(xiāng),到處是水。水上有來來往往的船,小巧可愛的船叫艇仔。還有蕉林蔗林。母親說,那叫蕉圍蔗圍……
上大學那年回外婆家,是成人了。所有的印象都變得深刻、真實而新鮮。包括滿天的雨,滿街的水,俏麗活潑的女孩和漂亮的油紙花傘,還有,母親愛唱的兒歌?!奥溆甏?,水浸街,阿哥擔柴上街賣,阿嫂出街著花鞋……”(廣東咸水歌《落雨大》)
印象最深的,卻是一老婦人的話,無論你母親走多遠,不返家,她都永遠是沙灣女……
這句話,以及老婦人犀利的眼神,如暗夜中的雷電撞擊心懷。
此后,便開始去了解母親的一生。那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許多東西在試圖重新修正,歷史的真實面貌也漸漸在浮現(xiàn),細膩,又殘酷……
母親五十八歲生日時,我將此番回外婆家的感想寫成《沙灣女》一文,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母親。母親讀后淚雨紛飛,之后病了半月有余。父親告訴我,后來長長的日子里,母親反復翻閱那篇文字,每讀一回流一回淚。
聽來驚惶不安。母親表面柔弱,卻從不輕易落淚。
其實那篇文字,自己從不敢回頭細讀。過分堆砌、華麗而虛幻的辭藻,只能是刻意掩飾那些陳舊了的、深藏我們?nèi)诵闹械膫础?/p>
我開始試圖去了解母親與故鄉(xiāng)之間那種難以言狀的情愫。
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沙灣這個地名是陌生的。是不是因為母親從不主動提起自己的故鄉(xiāng),不說與故鄉(xiāng)相關的任何事情?
我還發(fā)現(xiàn),母親在那個小城里,竟沒有什么特別親近的朋友,關系密切的都是學生。才華出眾的母親心地善良,性情溫柔,待人誠懇,身邊的人都尊敬她喜歡她,但母親與人的交往總是有距離的。很久以后才知道,我出生的第二年,母親就在政治運動中橫遭厄運,戴上了莫須有的罪名?;蛟S就是自此開始,母親謹慎處事,低調(diào)隱忍,不多說話,甚至不穿一件花色鮮艷的衣裳……
直到今日讀了母親的回憶文字,才多么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幼飽讀詩書聰穎過人的母親,天性自由不羈,活潑伶俐,愛說愛笑,愛唱愛跳,愛玩愛鬧,愛交朋友,也愛闖禍,愛撒嬌,愛穿漂亮時尚的花衣裳……
在大學學了歷史后,發(fā)現(xiàn)歷史書上往往只記載了時代變遷帶來的進步與輝煌,而從沒有記述那些作為個體的人與家庭在歷史的變遷革命的洪流中經(jīng)受了什么樣的創(chuàng)傷。
母親出身富家,大學期間正遇上20世紀中的社會大變動,年輕的母親向往光明,向往進步,向往新中國,做出了那個年代里和很多年輕人一樣的舉動,與家庭決裂,并將所有的衣服首飾都寄回了家鄉(xiāng)的土改隊……
外婆說,那時已經(jīng)入冬了,真怕她凍壞了……
外婆不知,那個時候的母親是不會感到寒冷的。她扭著秧歌打著腰鼓流著熱淚迎接進城的解放軍,滿懷真情地為一個舊時代的結束而高興。她在舞臺上載歌載舞,滿懷激情地為一個新時代的誕生而歡呼。她要以和家庭與親人的決裂,來向新時代證明她的赤忱之心……
于是,一切都改變了,那個曾被家人視為掌上明珠的“珠女”,由此斬斷了十七歲之前的歷史,抹去了十七歲之前的生命痕跡。
我們,也因此在長長的時間里,從來不知道母親十七歲之前的生活曾是如此的絢麗多彩,不知道十七歲之前的母親曾是一個多么天真可愛的孩童,一個名譽故鄉(xiāng)的才女。卻記住了母親曾經(jīng)受的屈辱和傷痛,記住了母親胸前的那塊黑牌子,記住了身邊的人突然變了的冷漠眼神……
寫小說《亂紅》時,不自覺地將母親的形象融合進去。朋友學生都問過,小說里那些描述母親的文字讓人印象深刻,痛徹心扉,是你真實的記憶和體驗嗎?
我往往避而不答。我仍然不愿意過于明白地正視時代的洪流中人性與愛是如何地被傷害。
母親這代人,歷經(jīng)戰(zhàn)爭、革命、社會動蕩、歷史變遷,他們的青春、激情、愛情和親情,都與革命、信仰、集體、社會聯(lián)系在一起,糾纏難分,融合一體卻又相互抵牾相互沖突。這種抵牾和沖突,給個體生命打上的烙印是如此的深刻而沉重。
從小到大,我們熟悉了母親忘我工作的形象。卻不知道,母親內(nèi)心里,永遠背負著十字架一般沉重的贖罪感。
到了今天,她那許許多多的學生總是懷著崇敬與愛對我們說,母親是一個多么好的老師,一個多么有才華的老師,一個多么美麗、善良而堅強的女性……但他們也無法了解,那些深藏母親心底長長的愧疚與痛。然而,他們會常常緬懷在課堂上聆聽母親講解古詩詞的美好情景。古人那份離愁別緒思鄉(xiāng)情懷,自母親的口中講出來,一樣的柔腸寸斷嘆離愁,一樣的濺淚驚心恨別情?!安蝗痰歉吲R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當年的決然而棄,又豈能斬斷生命的根源?內(nèi)心隱秘處,故鄉(xiāng)永遠是夢繞魂牽的地方,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永遠的痛。
母親愛說家鄉(xiāng)話。和父親說,和祖母說,和同鄉(xiāng)說,和身邊許多的人說。所以母親在那個小城里,很長時間都學不好當?shù)卦?。母親說起家鄉(xiāng)話,聲調(diào)格外好聽,像她在講臺上吟誦詩詞,柔和婉轉(zhuǎn),如水般溫柔清澈,如雨般綿綿長長……
母親愛吃甜食,綠豆水,紅豆沙,蓮子百合,馬蹄甘蔗,糯米湯圓……都是甜甜糯糯的味道,都是從小熟悉而喜愛的家鄉(xiāng)味道……
母親愛聽愛唱粵曲。晚年的母親,依然能大段大段地將那些名曲名段完整唱下來。聽來吃驚,又深感熟悉。原來都是我們還躺在搖籃里的時候,就聽母親輕輕慢慢斷斷續(xù)續(xù)哼唱出來的優(yōu)美旋律……
母親愛水,愛游水。我小學五年級的那年,縣里總工會組織了一次縣直機關職工游泳比賽??鞚M四十的母親也參加了。一群年輕人中間的母親遠遠落后,但依然堅持游到了終點。我清楚地記得,母親游的是蛙泳,動作舒緩輕松,從容悠閑,不像參加比賽,更像享受在水中的樂趣……
在我們生活的那個小城里,也總是下雨的。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聽到屋外淅瀝雨聲,細細碎碎,嘈嘈切切,母親會怎樣刻骨銘心地回憶起家鄉(xiāng)的雨,家鄉(xiāng)的水……
家中掛著母親的一幅舊照片。那是幾年前母親的一位老同學寄過來的,我們?nèi)绔@至寶,小妹將之翻曬出來以鏡框裝好。三年前搬新家,特意掛在了父母臥室的墻上。女兒第一次看到,驚訝地叫嚷,外婆一點不變喲……
十七,八十二,怎么能不變呢?不變的是那笑容,是那眼神。用女兒常常喜歡說的,外婆的眼睛總是水汪汪的,還像天真無邪的少女……
從小到大,我熟悉母親這樣的眼神,水一般的清澈、溫柔、恬靜。有一天突然醒悟過來,但凡女人能擁有這樣的眼神,就永遠不會老,會永遠像十七歲的少女,單純的,真摯的,詩意的,美麗的。
母親告訴我說,照片上的她剛上大學一年級,是在校園里的相思湖畔拍的,因為喜歡那水,喜歡那樹桃花……
大學一年級,是母親剛離開家鄉(xiāng)的第一年。
突然想到,那個春天,是不是母親一生中最后一段快樂而無憂無慮的日子呢?那個十七歲的少女,還決然不會想到后來長長的歲月里,將是“滄海漫,朔風迷,任東西……”(弟弟《賀母壽 調(diào)寄訴衷情》)
一個個不眠的夜晚,母親聽到屋外陣陣雨點敲打著芭蕉葉的聲響,輕輕重重,嘈嘈切切,溫柔動人,是否想起了故鄉(xiāng)那座青磚古老大屋,那一個個雨夜里的琴音裊裊歡歌笑語,還有祖母母親笑吟吟端上來的豆沙糖水糯米湯圓……
記得我下鄉(xiāng)前后的那幾年,母親一直在校園里活最臟最累的豬場里勞動。很長的時間里,那里甚至只有母親一人在打理。母親每天要做的一件事,是挑著大桶到食堂里盛那些泔水回豬場。食堂里進進出出的,是她熟悉的同事和學生,但沒有人和她說話,都會遠遠地避開。不僅僅是因為泔水難聞的味道,更是因為懸掛在母親胸前的那塊涂抹著黑字紅叉的牌子。那叫黑幫牌子。那塊牌子,在我的記憶中如此清晰,它重重地墜掛在母親嬌小的身軀上,總是顯得太大太丑陋。那塊牌子,在我的記憶中又是如此模糊,從來想不起那上面都具體寫了什么。
那樣的日子持續(xù)了多久呢?完全沒有了清晰的記憶,只留下那些零碎的、混亂的、模糊的圖景。每天母親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進到屋子里,她會小心翼翼地摘下那塊牌子放到墻邊。于是,我們坐下吃飯或進進出出的時候,眼睛都盡量不往那個角落看去。還記得那些偶然從鄉(xiāng)下回家的日子,祖母會叫我到豬場幫幫母親。母親每回看到我都特別高興,但不讓我進豬欄,就坐在大灶前看火。坐在那里,能看到豬場外面的景致。那是一面池塘。池塘的水總是滿滿的。春天的時候,水邊也有開花的桃樹和梨樹。或許會讓母親想起當年大學校園的相思湖畔,想起她在花樹下寫下的那些美麗詞句?!岸嗲楹σ袞|風,斜照綠波倒影一枝紅?!保ā队菝廊恕ご禾摇罚?/p>
我和弟弟都說,最喜歡母親那個年紀寫下的詩詞。
母親笑了。那個時候的母親,年輕氣傲,對身邊眾多的追求者不屑一顧。我相信。母親的學生和同事都說過,當年大學畢業(yè)到小城中學來的母親,容貌秀麗,才華橫溢,在舞臺上唱歌,演劇,跳非常好看的朝鮮長袖舞……
很長時間里,我們從沒有讀過母親的詩詞,甚至不知道十七歲的母親會寫許多這般美麗的詞句。母親這張十七歲的舊照片,竟也是沒有了印象?;蛟S是,照片早在那些動亂的年月里遺失了。
照片上的母親,十七歲如花年華,書香人家的氣度,水鄉(xiāng)女子的風韻,溫柔嫻靜,又活潑率性。漂亮的衣裙,是心靈手巧的外婆一針一線縫制出來的。嬌憨甜美的笑容里,分明蘊含著親人給她的百般寵愛與柔情……
幾十年過去了,我們終于看到了母親的這張照片??吹搅四莻€十七歲的沙灣女,站在春天的花樹下。仍然是熟悉的。熟悉的是那笑容,那眼神,單純,真摯,詩意,美麗,從來不變,始終陪伴我們,讓我們能在那些艱難的歲月里,保留心底的一片寧靜與溫暖。
2016年6月26日 廣州
水鄉(xiāng)景色(鄧任飛繪)
- 林梓,1954年生,大學歷史教師。2003年開始在《人民文學》《鐘山》《江南》等發(fā)表小說。2016年出版小說集《夏天的倒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