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沙灘畫荻開始,幼年的歐陽修在母親引導下讀書習字

歐陽修傳 作者:王水照,崔銘 著


從沙灘畫荻開始,幼年的歐陽修在母親引導下讀書習字

秋天,夕陽下,涢水在隨州城外緩緩地流淌,微風拂著岸邊的楊柳,一切都是那樣地靜謐安寧。這時的歐陽修看起來不過三四歲光景,正在沙地上獨自玩耍。他用沙子堆起一座小山,又在旁邊挖了一條溝渠,然后在“山”上插一些蘆葦、荻草……他一邊興致勃勃地玩著,一邊就像唱歌似的快樂地念著:“天、地、人,上、中、下……”他不時得意地回頭看看他的媽媽,好像在說:瞧,我多能干!我會堆小山,我會挖小溝,我會種樹,最重要的是,我會念字,還會寫呢!

他確實是個聰明的孩子,雖然蒼白瘦弱,卻透著一股引人注目的機靈勁兒,讓每個路過的人都忍不住多看他一眼。這些字,是媽媽今天剛教給他的。他們用沙地當紙,用光滑的荻桿做筆,輕輕地,一筆,一筆,再一筆,就寫出字來了,而且,每個字都有一個聲音,一個意思,他覺得太神奇,太有趣了,所以一學就會。

母親就在離他大約一丈遠的地方,懷中抱著歐陽修那只有幾個月大的小妹妹。母親三十上下,一身素凈衣裳。在她端莊沉靜的臉上,有種掩飾不住的憂傷。不過,每當她看著在沙灘上嬉戲的孩子,眼神便顯得格外柔和……

說起來,這孩子的出生還頗有幾分神異呢。四年前,病魔奪去她不滿周歲的長子,她傷心欲絕,日夜悲泣,不能成眠。一天夜里,恍惚間,她見祥光耀眼,一位衣袂蹁躚的仙人駕著五彩的云霓落在床前,將一個滿身白色毫毛的男嬰送到她的懷中。不久,她便懷孕了。讓她無比吃驚的是,懷孕期間,她的全身長出無數(shù)白毫,孩子生下來以后,白毫才漸漸脫落。那一年是公元1007年,宋真宗景德四年。當時,他們住在綿州(今四川綿陽),丈夫歐陽觀任綿州軍事推官[1]。

歐陽修在農(nóng)歷六月二十一日寅時降生,給這個一度愁云密布的家庭重又帶來了陽光和笑語。他們給孩子取名為修,表字永叔,就是取福壽綿長的意思。

現(xiàn)在是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歐陽修剛剛滿了三周歲,幾個月前,父親歐陽觀突然在泰州(今江蘇泰州)軍事判官任上病逝,時年五十九歲。身后蕭條,家無長物,孤兒寡母頓時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只得千里迢迢來到隨州,投奔在這里做州府推官的叔父歐陽曄。幼小的歐陽修懵然無知,還不能意識到發(fā)生的一切,所有的凄苦和傷痛都深深地壓在他母親的心里。

歐陽修的母親姓鄭,生長在美麗的江南。鄭氏家族源遠流長,名人輩出,是當?shù)氐氖兰彝?。然而,到她出生時,早已家道中落,只有詩書相傳。她秉承父母之命嫁到了歐陽家,丈夫歐陽觀比她年長三十。歐陽觀四十九歲才中進士,他性情兀傲倔強,長期沉淪下僚,家境也不富有,又患有嚴重的眼疾,不能遠視,讀書時眼睛離書本不過寸許。而且,歐陽觀此前曾有過妻室,不知什么原因,一紙休書,將前妻逐出家門,連兒子也讓她一并帶走。對前妻的怨恨似乎始終沒有在他心里平息過。多年后,兒子長大成人,千里尋父,勉強相認之后,卻將他當下人使喚,至死也沒有和顏悅色地跟他說過一句話。這件事在當時頗受世人非議。面對這樣一位丈夫,初婚的鄭氏想必難免會有幾分幽怨。不過,隨著日漸深入的了解,她發(fā)現(xiàn),歐陽觀不近人情的外表下,掩蓋著的是一顆廉潔正直、樂善好施、慈悲仁孝的心靈。最讓夫人難以忘懷的是,他在處理刑獄案件時極為審慎的態(tài)度。

一天晚上,歐陽觀在燭光下批閱案卷,有一卷文書讓他倍感躊躇,他拿起來看過一遍,剛放下又重新拿起,如此反復再三,不住地唉聲嘆氣。陪侍在側(cè)的鄭氏夫人關(guān)切地詢問,他說:“這是一樁該判死罪的案子,我極想替這罪犯找一條活路,可怎么也找不到。”

夫人好奇地問:“犯了死罪的人還可以替他找到活路嗎?”

歐陽觀說:“首先應該極力替他找免于一死的可能性,如果實在找不到,那么死者和我都沒有遺憾!有時候還真能在死囚中找到被誤判重判的人吶!所以,如果不去找一找,為死囚尋找活路,背冤而死的人難免會心懷怨恨。雖然我常常存心為死囚開脫,希望他們能免于一死,但有時也難免有誤判錯殺,更何況世上還總有那么一些千方百計想置人于死地的人呢!”

歐陽觀不僅自己不遺余力地為罪犯“死中求活”,而且常常將這種辦案思想教給那些初入仕途的年輕人。

“像這樣一位慈悲忠厚的仁者,老天爺一定會讓他后繼有人的。”凝視著沙灘上嬉鬧的孩子,鄭氏在心里默默地說。她將家道振興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幼小的兒子身上。

就這樣,從沙灘畫荻開始,歐陽修在母親的引導下讀書習字。有著良好文化素養(yǎng)的鄭氏夫人,十分注意從多方面培養(yǎng)兒子的文化興趣,不僅輔導他學習童蒙教材,而且鼓勵他多多誦讀名篇佳作。當時文壇盛行晚唐詩風,文人學士們最喜歡讀的是晚唐詩人如鄭谷、周樸等人的詩作,以學晚唐詩風而著稱的林逋、惠崇等當代隱士、僧人更是名噪一時,以至被雅稱為“晚唐體”詩人。他們的詩作雖然氣格不高,但構(gòu)思精巧,多有佳句,平易淺顯,特別適合兒童誦習。受此風氣的影響,歐陽修在母親的督促下也認真地揣摩這些作品,許多佳句,如:“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曉來山鳥鬧,雨過杏花稀”;又如:“馬放降來地,雕盤戰(zhàn)后云”、“春生桂嶺外,人在海門西”等等,直到晚年,依然記憶如新。

家中沒有余錢買書,鄭氏夫人便處處留心,尋找合適的學習資料。一天,她帶著兒子去當?shù)乜讖R游玩,她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孔子廟堂的碑文竟是唐代書法大家虞世南的手跡!從此,母子倆就常常盤桓在這塊石碑前,心識默記,學習書法。這一段特殊的經(jīng)歷也使年幼的歐陽修對古碑石刻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當他長大成人后,宦游千里,足跡所到之處,總會留意金石遺跡,隨手著錄,并終于撰著了我國最早的一部金石學巨著《集古錄》一千卷(今存《集古錄跋尾》十卷)。


[1] 軍事推官:州府幕僚,主管諸案文書,斟酌可否,報告長官,以備參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