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1 視圖顯示控制

中文版AutoCAD 2018入門教程 作者:邱雅莉 著


第2課 繪圖輔助工具

前面學習了AutoCAD的基礎知識,本課將學習繪圖輔助工具的應用。在使用AutoCAD進行繪圖的過程中,結合繪圖輔助工具,可以提高繪圖的工作效率。例如,用戶可以通過對象捕捉功能快速捕捉到需要的特殊點,或對局部圖形進行放大,以便對圖形細節(jié)進行修改、編輯等。

學習要點

? 視圖顯示控制       ? 圖形顯示設置

? 繪圖輔助功能設置     ? 圖層管理

? 圖形特性設置

2.1 視圖顯示控制

在AutoCAD中,用戶可以對視圖進行縮放和平移操作,還可以進行全屏顯示視圖、重畫與重生成圖形等操作。

2.1.1 縮放視圖

命令:縮放

作用:對視圖進行縮放控制

快捷命令:Z

執(zhí)行“視圖>縮放”菜單命令下的子命令或者輸入“ZOOM”命令并確認,可以對視圖進行放大或縮小,以改變圖形的顯示大小,方便用戶對圖形進行觀察。例如,對圖2-1所示的視圖進行放大,得到的效果如圖2-2所示。

圖2-1

圖2-2

輸入“ZOOM”(Z)命令后按空格鍵執(zhí)行縮放視圖命令,系統(tǒng)將提示“[全部(A)/中心(C)/動態(tài)(D)/范圍(E)/上一個(P)/比例(S)/窗口(W)/對象(O)]<實時>:”的信息,只需在該提示后輸入相應的字母并按空格鍵,即可進行相應的操作。

在視圖縮放的操作過程中,AutoCAD中提供了以下幾種視圖縮放方式。

全部(A):輸入“A”后按空格鍵,將在視圖中顯示整個文件中的所有圖形。

中心(C):輸入“C”后按空格鍵,然后在圖形中單擊鼠標指定一個基點,再輸入一個縮放比例或高度值來顯示一個新視圖,基點將作為縮放的中心點。

動態(tài)(D):就是用一個可以調整大小的矩形框去框選要放大的圖形。

范圍(E):以最大化的方式顯示整個文件中的所有圖形,與“全部(A)”的功能相同。

上一個(P):執(zhí)行該命令后可以直接返回到上一次縮放的狀態(tài)。

比例(S):輸入一定的比例來縮放視圖。輸入的數值大于1即可放大視圖,小于1并大于0時將縮小視圖。

窗口(W):通過在屏幕上拾取兩個角點來確定一個矩形窗口,然后,將該矩形框內的全部圖形放大至充滿整個屏幕。

對象(O):輸入“O”后按空格鍵,然后選擇要顯示的對象并確認,將在視圖中最大化顯示該對象。

實時:執(zhí)行該命令后,光標將變?yōu)榉糯箸R形狀,按住鼠標的左鍵,推拉鼠標即可放大或縮小視圖。

2.1.2 平移視圖

命令:平移

作用:對視圖進行平移控制

快捷命令:P

平移視圖是指對視圖中顯示的圖形進行相應移動,移動后只是改變圖形在視圖中的位置,而不會發(fā)生大小的變化,圖2-3所示是平移圖形前的顯示效果,圖2-4所示是平移圖形后的顯示效果。

圖2-3

圖2-4

平移視圖的常用方法有如下兩種。

第1種:選擇“視圖>平移”菜單命令下的子命令。

第2種:輸入“PAN”(P)后按空格鍵執(zhí)行“平移視圖”命令,光標將變?yōu)?/span>狀態(tài),按住鼠標左鍵在屏幕上拖曳,即可對視圖進行平移。

2.1.3 全屏顯示視圖

執(zhí)行“視圖>全屏顯示”菜單命令或輸入“CLEANSCREENON”(全屏顯示)命令,屏幕上將隱藏功能區(qū)和可固定窗口(命令行除外),僅顯示標題欄、菜單欄、繪圖區(qū)、狀態(tài)欄和命令行,如圖2-5所示。

全屏顯示視圖可以最大化顯示繪圖區(qū)中的圖形。因此,在將圖形輸出為BMP位圖時,全屏顯示視圖可以提高位圖中圖形的清晰度。

圖2-5

▊提示

在全屏顯示視圖時,可以使用CLEANSCREENOFF命令恢復為非全屏顯示視圖。另外,也可以通過Ctrl+0組合鍵在全屏顯示和非全屏顯示之間切換。

2.1.4 重畫圖形

圖形中某一圖層被打開或關閉或者柵格被關閉后,系統(tǒng)會自動對圖形進行刷新并重新顯示,柵格的密度會影響刷新的速度。使用REDRAW(重畫)命令可以重新顯示當前視窗中的圖形,消除殘留的標記點痕跡,使圖形變得清晰,而REDRAWALL命令可對所有視窗中的圖形進行重新顯示。

執(zhí)行重畫圖形的命令有如下兩種方法。

第1種:執(zhí)行“視圖>重畫”菜單命令。

第2種:輸入“REDRAW”或“REDRAWALL”命令并確認。

2.1.5 重生成圖形

使用REGEN(重生成)命令能將當前活動視圖中所有對象的有關幾何數據及幾何特性重新計算一次(即重生成)。此外,用OPEN命令打開圖形時,系統(tǒng)會自動重生成圖形,ZOOM命令的“全部”和“范圍”選項也可自動重生成圖形。

執(zhí)行重生成圖形的命令有如下兩種方法。

第1種:執(zhí)行“視圖>重生成/全部重生成”命令。

第2種:輸入“REGEN”或“REGENALL”命令并確認。

▊提示

在圖形重生成過程中,用戶可用Esc鍵將操作中斷,而使用REGENALL命令可對所有視圖中的圖形進行重新計算。由于被凍結的圖層上的實體不參與計算,因此,為了縮短重生成時間,在復雜的圖形中可以將一些圖層凍結,再使用REGENALL命令對視圖中的圖形進行重新計算。

操作練習 查看零件圖細節(jié)

? 實例位置:實例文件>CH02>操作練習:查看零件圖細節(jié).dwg

? 素材位置:素材文件>CH02>素材01.dwg

? 視頻名稱:查看零件圖細節(jié).mp4

? 技術掌握:縮放視圖、平移視圖

本例是通過平移和縮放操作對零件圖中的細節(jié)部分進行查看。

01 打開學習資源中的“素材文件>CH02>素材01.dwg”文件,如圖2-6所示。

圖2-6

02 輸入“ZOOM”(Z)命令并確認,單擊確定一個角點,移動鼠標框選需要放大顯示的圖形細節(jié),如圖2-7所示。單擊確定另一個角點,得到的效果如圖2-8所示。

圖2-7

圖2-8

03 輸入“PAN”(P)命令并確認,按住鼠標左鍵并向右拖曳鼠標,可以將視圖向右拖曳,顯示左方的圖形細節(jié),按空格鍵確認,完成本例的操作,如圖2-9所示。

圖2-9

2.2 繪圖輔助功能設置

本節(jié)將講解繪圖輔助功能的設置,通過合理設置繪圖輔助功能,可以快速完成所需圖形的繪制。常見的輔助繪圖功能包括正交模式、極軸追蹤、柵格模式、對象捕捉和對象捕捉追蹤等。

2.2.1 設置圖形界限

在AutoCAD中與圖紙的大小相關的設置就是圖形界限,圖形界限的大小應設置為與選定的圖紙相等。選擇“格式>圖形界限”菜單命令或者輸入“LIMITS”(圖形界限)命令并確認,根據命令行的提示,即可對圖形界限進行設置。

例如,設置圖形界限為420 mm×297 mm的具體操作如下。

命令:LIMITS↙

//在命令行中輸入圖形界限命令

重新設置模型空間界限:指定左下角點或[開(ON)/關(OFF)]<0.0000,0.0000>:0,0↙

//設置繪圖區(qū)域左下角坐標

指定右上角點<420.0000,297.0000>:420, 297↙

//輸入圖紙尺寸并按Enter鍵

2.2.2 設置圖形單位

在使用AutoCAD繪圖前應該對圖形單位進行設置,用戶可以根據具體工作需要設置單位類型和數據精度。AutoCAD默認使用的圖形單位是十進制單位,包括毫米、厘米、米和英寸等二十多種單位,可滿足不同行業(yè)的繪圖需要。

執(zhí)行“格式>單位”菜單命令或輸入“UNITS”(UN)并確認,打開“圖形單位”對話框,在該對話框中可以為圖形設置長度單位的類型和精度、角度單位的類型和精度等,如圖2-10所示。

圖2-10

“圖形單位”對話框選項介紹

長度:用于設置長度單位的類型和精度。在“類型”下拉列表中,可以選擇當前長度單位的格式;在“精度”下拉列表中,可以選擇當前長度單位的精確度。

角度:用于控制角度單位的類型和精度。在“類型”下拉列表中,可以選擇當前角度單位的格式;在“精度”下拉列表中,可以選擇當前角度單位的精確度;“順時針”復選框用于控制角度增量的正負方向。

光源:用于指定光源強度的單位。

“方向”按鈕:用于確定基準角度及方向。單擊該按鈕,將打開“方向控制”對話框,如圖2-11所示。在對話框中可以設置基準角度和方向,當選擇“其他”選項后,下方的“角度”按鈕才可用。

圖2-11

2.2.3 正交模式

單擊狀態(tài)欄上的“正交限制光標”按鈕,如圖2-12所示?;蛘咧苯影碏8鍵激活正交模式,狀態(tài)欄5644h上的“正交限制光標”按鈕處于加亮狀態(tài)。再次按F8鍵將關閉正交模式,此時“正交限制光標”按鈕處于灰色狀態(tài)。

圖2-12

使用正交模式可以將光標限制在水平或豎直方向上,同時也限制在當前的柵格旋轉角度內。使用正交模式就如同使用了直尺,使繪制的線條自動處于水平和豎直方向,在繪制水平和豎直方向的線段時十分有用,如圖2-13所示。

圖2-13

▊提示

在用AutoCAD繪制水平或豎直線條時,利用正交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繪圖速度,如果要繪制非水平、豎直的線條,可以按F8鍵,關閉正交模式。

2.2.4 捕捉和柵格模式

命令:繪圖設置

作用:打開“草圖設置”對話框

快捷命令:SE

執(zhí)行“工具>繪圖設置”命令,在打開的“草圖設置”對話框中選擇“捕捉和柵格”選項卡,可以進行捕捉和柵格的設置。其中包括“捕捉間距”“極軸間距”“捕捉類型”“柵格樣式”“柵格間距”和“柵格行為”幾個區(qū)域,如圖2-14所示。

圖2-14

“捕捉和柵格”選項卡選項介紹

啟用捕捉:該選項用于打開或關閉捕捉模式,也可以單擊狀態(tài)欄上的“捕捉模式”/“捕捉到圖形柵格”按鈕或按F9鍵來打開或關閉捕捉模式。

啟用柵格:該選項用于顯示或隱藏柵格,也可以單擊狀態(tài)欄上的“顯示圖形柵格”按鈕或按F7鍵來顯示或隱藏柵格。

捕捉間距:在“捕捉間距”區(qū)域可以控制捕捉位置的不可見矩形柵格,以限制光標僅在指定的x軸和y軸間距內移動,其中各選項的含義如下。

捕捉X軸間距:該選項用于指定x軸方向的捕捉間距,輸入的間距值必須為正實數。

捕捉Y軸間距:該選項用于指定y軸方向的捕捉間距,輸入的間距值必須為正實數。

X軸間距和Y軸間距相等:選中該復選框后,將強制捕捉間距和柵格間距使用同樣的x軸間距值和y軸間距值。

極軸間距:在“極軸間距”區(qū)域可以控制“PolarSnap”(極軸捕捉)的距離增量。在選定“捕捉類型”區(qū)域的“PolarSnap”選項的狀態(tài)下,可以設置捕捉的距離增量。如果在“極軸距離”文本框中設置值為0,則極軸捕捉距離采用“捕捉x軸間距”的值,“極軸距離”將與極軸追蹤或對象捕捉追蹤結合使用。

捕捉類型:在“捕捉類型”區(qū)域可以設置捕捉樣式和捕捉類型,其中各選項的含義如下。

柵格捕捉:該選項用于設置為柵格捕捉類型。

矩形捕捉:選擇該選項,可以將捕捉樣式設置為標準的“矩形捕捉”樣式。當將捕捉類型設置為“柵格捕捉”并且選擇“矩形捕捉”樣式時,如果要指定點,光標將沿豎直或水平方向對柵格點進行捕捉。

等軸測捕捉:選擇該選項,可以將捕捉樣式設置為“等軸測捕捉”樣式。

PolarSnap:選擇該選項,可以將捕捉類型設置為極軸捕捉。

柵格間距:在“柵格間距”區(qū)域可以控制柵格的顯示,這樣有助于形象化顯示距離,其中各選項的含義如下。

柵格X軸間距:該選項用于指定x軸方向上的柵格間距,如果設置該值為0,則柵格采用“捕捉X軸間距”的值。

柵格Y軸間距:該選項用于指定y軸方向上的柵格間距。如果設置該值為0,則柵格采用“捕捉Y軸間距”的值。

每條主線之間的柵格數:該選項用于指定主柵格線相對于次柵格線的密度。

柵格行為:在“柵格行為”區(qū)域可以控制當使用VSCURRENT命令設置為除二維線框之外的任何視覺樣式時,所顯示柵格線的外觀,其中各選項的含義如下。

自適應柵格:選中該復選框后,在縮小時,將限制柵格密度。

允許以小于柵格間距的間距再拆分:選中該復選框后,在放大時,將生成更多間距更小的柵格線。主柵格線的密度將確定這些柵格線的密度。

顯示超出界限的柵格:選中該復選框后,將顯示超出LIMITS命令指定的區(qū)域的柵格。

遵循動態(tài)UCS:選中該復選框后,將更改柵格平面以跟隨動態(tài)UCS的xy平面。

2.2.5 極軸追蹤

使用極軸追蹤時需要按照一定的角度增量和極軸距離進行追蹤。在“草圖設置”對話框中選擇“極軸追蹤”選項卡,在該選項卡中可以啟用和設置極軸追蹤,如圖2-15所示。

圖2-15

“極軸追蹤”選項卡各選項介紹

啟用極軸追蹤:打開或關閉極軸追蹤,也可以通過按F10鍵來打開或關閉極軸追蹤。

極軸角設置:設置極軸追蹤的對齊角度。

增量角:設置用來顯示極軸追蹤對齊路徑的極軸角增量??梢暂斎肴魏谓嵌龋部梢詮牧斜碇羞x擇90°、45°、30°、22.5°、18°、15°、10°或5°這些常用角度。

附加角:對極軸追蹤使用列表中的任何一種附加角度,注意附加角度是絕對的,而非增量。

角度列表:如果選中“附加角”復選框,將列出可用的附加角度。

新建:最多可以添加10個附加極軸追蹤對齊角度。

刪除:刪除選定的附加角度。

對象捕捉追蹤設置:設置對象捕捉追蹤選項。

僅正交追蹤:當對象捕捉追蹤打開時,僅顯示已獲得的對象捕捉點的正交(水平/豎直)對象捕捉追蹤路徑。

用所有極軸角設置追蹤:將極軸追蹤設置應用于對象捕捉追蹤。使用對象捕捉追蹤時,光標將從獲取的對象捕捉點起沿極軸對齊路徑進行追蹤。

極軸角測量:設置測量極軸追蹤對齊角度的基準。

絕對:根據當前用戶坐標系(UCS)確定極軸追蹤對齊角度。

相對上一段:根據上一條繪制的線段確定極軸追蹤對齊角度。

極軸追蹤是以極軸坐標為基礎,顯示由指定的極軸角度所定義的臨時對齊路徑,然后按照指定的距離進行捕捉,如圖2-16所示。

圖2-16

▊提示

添加分數角度之前,必須將系統(tǒng)變量AUPREC設置為合適的十進制精度,防止不需要的舍入。例如,如果AUPREC的值為0(默認值),則輸入的所有分數角度值將舍入為最接近的整數。

2.2.6 對象捕捉

AutoCAD提供了精確的對象捕捉功能,運用該功能可以精確繪制出所需要的圖形??梢栽凇皩ο蟛蹲健惫ぞ咧谢蛟凇安輬D設置”對話框中的“對象捕捉”選項卡中進行精確捕捉設置。

1.“對象捕捉”工具

在狀態(tài)欄上的“對象捕捉”按鈕上單擊鼠標右鍵,將彈出對象捕捉的各個選項,如圖2-17所示。

圖2-17

“對象捕捉”工具各選項介紹

端點:用于捕捉圓弧、線段、多段線、網格、橢圓弧、射線和多段線各段線的端點,還可以捕捉到延伸邊有3D面的端點、跡線的端點和實體填充線的角點等。

中點:用于捕捉圓弧、橢圓弧、線段、多線、多段線線段、面域、實體、樣條曲線和參照線的中點。

圓心:用于捕捉圓弧、圓、橢圓、橢圓弧和實體填充線的圓(中)心點。

幾何中心:用于捕捉多段線、二維多段線和二維樣條曲線的幾何中心點。

節(jié)點:用于捕捉對象的節(jié)點。

象限點:用于捕捉各類圓弧、填充線、圓或橢圓的0°、90°、180°和270°方向上的點。

交點:用于捕捉直線、多段線、圓弧、圓、橢圓弧、橢圓、樣條曲線、結構線、射線和多線等任何AutoCAD圖形對象之間的平面交點。

范圍:以用戶已選定的圖形對象為基準,顯示其延伸線,用戶可捕捉此延伸線上的任一個點。

插入:在插入對象時,用于確定插入對象的位置。

垂足:用于捕捉選取的點到選取的對象的垂線與選取的對象的交點,垂足并不一定在選取的對象上。

切點:用于捕捉選取的點到所選圓、圓弧、橢圓或樣條曲線的切線與所選圓、圓弧、橢圓或樣條曲線相切的點。

最近點:用于捕捉最靠近十字光標的點,此點位于直線、圓、多段線、圓弧、線段、樣條曲線、射線、結構線、實體填充線、跡線或3D面對應的邊上。

外觀交點:用于捕捉兩個在三維空間中實際并未相交,但是投影在二維視圖中相交的對象的視覺交點,這些對象包括圓、圓弧、橢圓、橢圓弧、直線、多線、多段線、射線、樣條曲線和參照線等。

平行:以用戶選定的AutoCAD圖形對象為基準,當光標與所繪制的前一個點的連線平行于基準時,系統(tǒng)將顯示出一條臨時的平行線,用戶可捕捉到此線上的任意一個點。

對象捕捉設置:選擇該命令,可以打開“草圖設置”對話框。

2.“對象捕捉”選項卡

除了可以在“對象捕捉”工具中對捕捉進行設置,還可以在“草圖設置”對話框中進行對象捕捉設置。

選擇“工具>繪圖設置”命令,或者在狀態(tài)欄上的“對象捕捉”按鈕上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對象捕捉設置”命令,打開“草圖設置”對話框,在該對話框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相應的選項,進行對象捕捉設置,如圖2-18所示。

圖2-18

“對象捕捉”選項卡選項介紹

啟用對象捕捉:打開或關閉對象捕捉。當對象捕捉打開時,在“對象捕捉模式”下選定的對象捕捉模式處于活動狀態(tài)。

啟用對象捕捉追蹤:打開或關閉對象捕捉追蹤。使用對象捕捉追蹤,在命令中指定點時,光標可以沿基于其他對象捕捉點的對齊路徑進行追蹤。要使用對象捕捉追蹤,必須打開一個或多個對象捕捉模式。

對象捕捉模式:列出可以在執(zhí)行對象捕捉時打開的對象捕捉模式。

全部選擇:打開所有對象捕捉模式。

全部清除:關閉所有對象捕捉模式。

延長線:當光標經過對象的端點時,顯示臨時延長線,以便用戶在延長線上指定點。注意在透視視圖中進行操作時,不能沿圓弧或橢圓弧的尺寸界線進行追蹤。

啟用對象捕捉后,當光標靠近這些被啟用的捕捉特殊點時,將自動對其進行捕捉,圖2-19所示為啟用了圓心捕捉功能的效果。

圖2-19

▊提示

設置好對象捕捉功能后,在以后的繪圖過程中,直接按F3鍵,即可進行對象捕捉功能開和關的切換。

2.2.7 對象捕捉追蹤

在繪圖過程中,使用對象捕捉追蹤也可以提高繪圖的效率。啟用對象捕捉追蹤功能后,在命令中指定點時,光標可以沿基于其他對象捕捉點的對齊路徑進行追蹤。

打開“草圖設置”對話框,選擇“對象捕捉”選項卡,然后選中“啟用對象捕捉追蹤”復選框,即可啟用對象捕捉追蹤功能。圖2-20所示為圓心捕捉追蹤效果,圖2-21所示為中點捕捉追蹤效果。

圖2-20

圖2-21

操作練習 繪制臺燈

? 實例位置:實例文件>CH02>操作練習:繪制臺燈.dwg

? 素材位置:素材文件>CH02>素材02.dwg

? 視頻名稱:繪制臺燈.mp4

? 技術掌握:應用正交模式、對象捕捉和對象捕捉追蹤功能

本例是應用正交模式、對象捕捉和對象捕捉追蹤功能,繪制沙發(fā)旁邊的臺燈圖形。

01 打開學習資源中的“素材文件>CH02>素材02.dwg”文件,如圖2-22所示。

圖2-22

02 執(zhí)行“SE”(繪圖設置)命令,打開“草圖設置”對話框,選擇“對象捕捉”選項卡,然后選中“啟用對象捕捉”“啟用對象捕捉追蹤”“中點”和“交點”復選框并確認,如圖2-23所示。

03 執(zhí)行“REC”(矩形)命令,在沙發(fā)左方繪制一個長度為500、寬度為500的矩形,如圖2-24所示。

圖2-23

圖2-24

▊提示

繪制矩形的操作將在第3課中詳細講解。

04 按F8鍵開啟正交模式。

05 執(zhí)行“L”(直線)命令,當系統(tǒng)提示“指定第一個點:”時,移動光標,捕捉矩形左側的邊的中點,再將光標向右移動到如圖2-25所示的位置,然后單擊指定線段的第一個點。繼續(xù)將光標向右移動并單擊指定線段的下一個點,繪制一條如圖2-26所示的線段。

圖2-25

圖2-26

▊提示

繪制線段的操作將在第3課中詳細講解。

06 再次執(zhí)行“直線”命令,通過對象捕捉追蹤矩形上方的邊的中點,確定線段的第一個點,如圖2-27所示,然后向下移動光標,指定線段的下一個點,繪制如圖2-28所示的線段。

圖2-27

圖2-28

07 執(zhí)行“C”(圓)命令,捕捉兩條線段的交點作為圓心,如圖2-29所示,然后指定圓半徑為160,繪制的圓形如圖2-30所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