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筆底波瀾 變幻神奇

隋唐五代文學名作欣賞 作者:葉嘉瑩 等


筆底波瀾 變幻神奇
杜甫《北征》賞析

金啟華

作者介紹

金啟華,1919年生,安徽來安人。1947年畢業(yè)于中央大學,文學碩士。歷任中央大學、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山東師大、南京師大教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中文專業(yè)委員,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著作有《國風今譯》《詩經(jīng)全譯》《杜甫論叢》《詩詞論叢》《中國詞史論綱》《匡廬詩》《新編中國文學簡史》等。

推薦詞

《北征》從命題到手法,都是學“賦”的。我們知道紀行的賦,班昭有《東征賦》,潘岳有《西征賦》,班彪有《北征賦》。《北征》和《北征賦》實同名而異體。而寫作手法上,初記歲時,后敘行程,則又是效法《東征賦》《西征賦》。起句即以皇帝年號開始,其聲正大,實是以正史紀傳體變化為詩的紀傳格,可見其嚴肅性。

《北征》是杜甫的五古名篇,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以下簡稱《詠懷》)可稱姊妹篇。兩詩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在敘事、抒情、寫景、議論方面,均交織進行,但各有側重?!对亼选穼懹谖磥y前夕,預見性多,希望防禍于未然,而實際上禍亂是無法避免的了?!侗闭鳌穭t寫于亂中,寄望于未來戰(zhàn)爭的勝利,并果然奏效于不久。兩詩都從個人身世遭遇寫到國家大事,歷史性強,著眼點高,手法多變化,而又萬變不離其宗。

《北征》從命題到手法,都是學“賦”的。我們知道紀行的賦,班昭有《東征賦》,潘岳有《西征賦》,班彪有《北征賦》。《北征》和《北征賦》實同名而異體。而寫作手法上,初記歲時,后敘行程,則又是效法《東征賦》《西征賦》。起句即以皇帝年號開始,其聲正大,實是以正史紀傳體變化為詩的紀傳格,可見其嚴肅性。

《北征》以賦之手法寫詩,鋪敘層次井然,段落分明。首段點明歲時,辭闕心理活動;二段寫旅途所經(jīng),沿路所見,發(fā)抒感慨;三段寫抵家團聚,妻兒驚喜交集,小兒女憨態(tài)可掬;四段寫居家不忘國事,對軍國大計仍有所謀劃。大的段落清楚,而每段的描寫又頓挫生姿,時起時伏,曲折多變。杜甫此次離鳳翔北行鄜州,是因觸怒肅宗被流放的。他滿懷熱忱,愿居朝廷為君國分憂,卻偏偏落個“詔許歸蓬蓽”的事與愿違的結果。動亂之秋,得以“蒼茫問家室”,應當說是個難得的機會,但詩人擔心的仍是“恐君有遺失”“東胡反未已”,他內顧思家,辭闕戀主,公忠私情,一時迸發(fā),所以才有這曲折回環(huán)之筆。詩人追本窮源,認為自己進退維谷的矛盾處境是由于安史叛亂所造成的,便在詩中進一步傾瀉“臣甫憤所切”之情,不僅點出了矛盾的癥結,還展現(xiàn)出了其高遠的思想境界。杜甫那“揮涕戀行在,道途猶恍惚”的迷惘彷徨,絕不僅僅在于忠君和念家,而且還因為“乾坤含瘡痍”。這正是他“憂虞何時畢”的主要原因。詩人的這段自我剖白,是這段詩的精華所在,也是這篇詩的光輝所在。詩人的這種情懷,與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離騷》)遙相呼應,其氣魄之恢宏,境界之高遠,憂思之深廣,正與《離騷》異曲而同工。

《北征》在鋪敘中的第二個特色,集中表現(xiàn)在第二大段中對景物的出色描寫。當時正值戰(zhàn)亂,詩人急于歸家,是沒什么閑情去觀賞山水的。但一個大詩人即使是不著意寫景,寫景的妙絕也時在筆端呈現(xiàn)?!懊颐矣廒淠?,人煙眇蕭瑟。所遇多被傷,呻吟更流血”,確實凄涼荒寂,而道中之險,更是“猛虎立我前,蒼崖吼時裂”。但是觸目所見也有“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車轍”,使詩人不禁感到: “青云動高興,幽事亦可悅?!庇谑撬餍悦锿甸e地對道旁的山果做了一番夾敘夾議的細致描寫: “山果多瑣細,羅生雜橡栗?;蚣t如丹砂,或黑如點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齊結實?!边@樣的用筆實屬奇特。偌大戰(zhàn)禍只以“人煙眇蕭瑟”五字帶過,小小的山果卻細膩描摹。這是詩人覺得戰(zhàn)亂中死固可憫,而生尤可樂。寫苦難,固是當時現(xiàn)實;寫樂生,更是大眾愿望?!坝曷吨Γ士帻R結實”兩句,又道出了造化育萬物、萬物皆樂生的深刻哲理。在詩人筆下,自然的欣榮和人世的蕭瑟,形成了何等鮮明的對比。在這一段中,詩人對景物的描寫,更是活靈活現(xiàn)而又音響動人。如“我行已水濱,我仆猶木末”兩句,活現(xiàn)出杜甫望到鄜州時的欣喜心情。他覺得家舍已近,不由行步如奔,把仆人拋在了身后,到水邊回頭再望仆人時,因地勢的高低,仆人像是掛在了樹梢之上。詩人正是捕捉了這一感覺上的奇妙而又真實的印象,以之入詩,造成警句,新穎獨特而又精彩生動。再如“鴟梟鳴黃桑,野鼠拱亂穴”,前句五字全為平聲,后句五字都是仄聲,讀起來字字要頓,借音響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使詩句顯得很不平常。

以賦的手法寫詩,在《北征》的第三大段中,則表現(xiàn)在寫人寫事的逼真如畫和動態(tài)可掬。這段寫詩人到家后的情況,若和《羌村》三首之一對照讀,便可體會得更深一些。這里寫杜甫初到家時,觸目所見是“妻子衣百結”,接著是“慟哭松聲回”。而《羌村》則是“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寫“衣百結”是窮態(tài),“慟哭”是喜極而悲,痛定思痛,感情是迸發(fā)的?!肚即濉穬删鋭t是陡頓而曲折,感情是漸發(fā)的,和前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至于寫小兒女,“垢膩腳不襪”“補綻才過膝”兩句,描盡困窘之窮狀,幸喜杜甫返來,“那無囊中帛,救汝寒凜栗”,于是,“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羅列。瘦妻面復光,癡女頭自櫛。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妻兒乍得溫飽,都打扮了起來,充滿了生的歡愉。天真活潑的小兒女,逐漸和父親親熱起來,問這問那,說個不停,“問事競挽須”,高興得竟動手挽起父親的胡須來了。比起《羌村》中所寫“嬌兒不離膝,畏我復卻去”,感情的融洽更進了一層。在這段詩里,寫妻兒情態(tài)的手法是很高超的。如“瘦妻面復光”的“復”字,便化用《詩經(jīng)·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非無膏沐,誰適為容”之意,卻毫不露痕跡。接下來,又以癡女“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的“狼藉”與之對照,妻子整容之美便可想而知。這些,都寫得十分含蓄蘊藉,耐人尋味。杜甫寫兒女,顯系從孔融的《雜詩》、左思的《嬌女》學習得來的。在中國古代詩歌里,寫孩子的詩是比較少的,杜甫之后的詩作,又有盧仝的《添丁》、李商隱的《嬌兒》等,對這類題材的開拓,杜甫可算是承前啟后者。杜甫寫兒女情態(tài),常常結合著對時事的描繪,構成反映社會生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成為具有強烈現(xiàn)實意義的一個生活小插曲,并非是兒女閑情和天倫之樂的單純抒發(fā)。杜甫的這種別開生面的藝術處理,是應當予以足夠重視的。

《北征》的最后一段,集中寫詩人對當時政治、軍事的看法和主張。詩人調查時事,議論橫生,成為以議論入詩的光輝典范。在《詩經(jīng)·大雅》諸詩中,以議論入詩已屢有出現(xiàn),杜甫繼承這一手法,時有運用,尤以《北征》為一范例。首先在這段詩里,我們可以看到他對借兵回紇平叛的主張,是和歷史上回紇助戰(zhàn)、促成唐軍收復兩京的史實若合符節(jié)的。這是一。其次,杜甫主張北取范陽,直搗賊巢,又是和當時名將郭子儀、李光弼、名相李泌的戰(zhàn)略計劃相同。所謂“其王愿助順,其俗善馳突”皆是指回紇兵之可借用。而“此舉開青徐,旋矚略恒碣”,則概括了北搗賊巢的妙算。此外,詩人追究禍源,盛贊誅楊的陳玄禮的功績,這也體現(xiàn)了詩人的高見卓識。這些政治性的議論,在這段詩里得以充分地發(fā)揮,并與整個詩意詩境融為一體。所以,盡管議論較多,仍不乏寫事、寫人、抒情、寫景的佳句,如“陰風西北來,慘澹隨回紇”的寫事,“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的寫人,“仰觀天色改,坐覺妖氛豁”的寫景兼抒情,“凄涼大同殿,寂寞白獸闥”的想象中的情景描寫等,都巧妙地與政治性的議論糅合在一起,使詩篇豐滿而順暢,密茂而空靈。

綜上所述,《北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是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杜甫的憂國憂民思想、軍政大計謀劃,在詩里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而其在戰(zhàn)亂中的旅途所經(jīng)歷過的景色以及回家時的家庭情況,也真實鮮明并具有特色地反映出來。同時,我們還應當看到他對國事與家事的描寫,是主次分明、重點突出的。詩中談家事必帶國事,談國事則無一字道及家事。國而忘家,念家不忘憂國,這正是杜甫之所以偉大的地方。詩人寫旅途所見,盡管是“多被傷”“更流血”“寒月照白骨”的凄然慘狀,但他絕不悲觀失望,仍寫出“青云動高興,幽事亦可悅”的美景,使人覺出山河之可愛,景物之可欣,從而進一步對造成戰(zhàn)禍的叛亂者產(chǎn)生無比的憎恨。

在藝術上,《北征》成功地運用了賦的鋪陳手法,做到鋪得開,扣得緊,收得攏。全詩結構嚴謹,段與段之間,層次井然。有時是一字冒下,轉入另一段,如“況我墮胡塵”的“況”字,“至尊尚蒙塵”的“尚”字,均起這種作用,煉字可謂精工。至于一段之中,有回蕩,有對照,有陡頓,而又變化莫測。如第一段寫辭闕,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復雜矛盾的心情,真是欲留不得,欲去難舍,進退維谷,憂心如焚,讀來使人回腸蕩氣。寫了辭闕本可以接寫時事,但詩人并未直承,而是將其放在抵家后的一段中去寫,這就造成了跌宕起伏的效果,避免了開篇的呆板枯燥。北征的目的是省親,寫了親人會面的情景,本應結筆,但詩人筆鋒一轉,陡接至尊蒙塵一事,然后一筆直下,更無回顧,真是其來無端,其去無跡,大有變化莫測之妙。至于寫北征旅途所見,則用移步換形法,隨著詩人感情的變化,筆下的景色呈現(xiàn)出慘淡與明麗相映襯的色調。先由人煙蕭索、猛虎蒼崖的凄慘險絕景象,一變而為山果紅黑、幽事可悅的佳境勝景,再變?yōu)轼|鸮(梟)鳴樹、野鼠拱穴的一片惡景。險夷美惡,對照鮮明,筆底波瀾,變幻神奇。寫抵家一段,對兒女衣著及老妻施朱畫眉的描寫,順敘中插補敘,補敘中又用倒接法,筆法參差錯落,搖曳多姿。家事寫畢,感慨踵至,轉寫時事,與第一段的辭闕遙遙承接,草蛇灰線,有跡可循。對時事的抒寫,又突出地運用了夾敘夾議的手法,將敘事、議論、抒情、寫景巧妙地結合起來,最后以開國君王暗勉當今君主作結,既是回應首句,又是寄望無窮,既顧及章法的嚴謹,又在終篇之際留有余韻。

原文

北征

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

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

維時遭艱虞,朝野少暇日。

顧慚恩私被,詔許歸蓬蓽。

拜辭詣闕下,怵惕久未出。

雖乏諫諍姿,恐君有遺失。

君誠中興主,經(jīng)緯固密勿。

東胡反未已,臣甫憤所切。

揮涕戀行在,道途猶恍惚。

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

靡靡逾阡陌,人煙眇蕭瑟。

所遇多被傷,呻吟更流血。

回首鳳翔縣,旌旗晚明滅。

前登寒山重,屢得飲馬窟。

邠郊入地底,涇水中蕩潏。

猛虎立我前,蒼崖吼時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車轍。

青云動高興,幽事亦可悅。

山果多瑣細,羅生雜橡栗。

或紅如丹砂,或黑如點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齊結實。

緬思桃源內,益嘆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巖谷互出沒。

我行已水濱,我仆猶木末。

鴟梟鳴黃桑,野鼠拱亂穴。

夜深經(jīng)戰(zhàn)場, 寒月照白骨。

潼關百萬師,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殘害為異物。

況我墮胡塵,及歸盡華發(fā)。

經(jīng)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

慟哭松聲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

見耶背面啼,垢膩腳不襪。

床前兩小女,補綻才過膝。

海圖坼波濤,舊繡移曲折。

天吳及紫鳳,顛倒在裋褐。

老夫情懷惡,嘔泄臥數(shù)日。

那無囊中帛,救汝寒凜栗。

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羅列。

瘦妻面復光,癡女頭自櫛。

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

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

生還對童稚,似欲忘饑渴。

問事競挽須,誰能即嗔喝?

翻思在賊愁,甘受雜亂聒。

新歸且慰意,生理焉得說!

至尊尚蒙塵,幾日休練卒?

仰觀天色改,坐覺妖氛豁。

陰風西北來,慘澹隨回紇。

其王愿助順,其俗善馳突。

送兵五千人,驅馬一萬匹。

此輩少為貴,四方服勇決。

所用皆鷹騰,破敵過箭疾。

圣心頗虛佇,時議氣欲奪。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軍請深入,蓄銳可俱發(fā)。

此舉開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積霜露,正氣有肅殺。

禍轉亡胡歲,勢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綱未宜絕。

憶昨狼狽初,事與古先別。

奸臣竟菹醢,同惡隨蕩析。

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

周漢獲再興,宣光果明哲。

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

微爾人盡非,于今國猶活。

凄涼大同殿,寂寞白獸闥。

都人望翠華,佳氣向金闕。

園陵固有神,掃灑數(shù)不缺。

煌煌太宗業(yè),樹立甚宏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