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去經(jīng)年,我的意大利之旅”是我與編輯反復商討、共同確定的題目。這里的“此去經(jīng)年”,來源于我那一段如夢境般美好的意大利旅程中無法復制的情緒。就像著名的當代水墨藝術家徐累老師那幅《此去經(jīng)年》所表達的有些憂傷卻無法忘懷的愛戀一般,意大利于我也是一種復雜而無法割舍的存在。在那次旅程后,我開始了作為“藝術人”的生涯,從藝術編輯、雜志主編到自由作者、策展人、藝術顧問。人生于我,就像一次屬于藝術的旅行,前路未知而美好,仿佛威尼斯那蜿蜒的河道一般,沒有人知道下一個轉(zhuǎn)彎會遇到怎樣華麗的風景,而這一切的一切,關于藝術、關于時尚、關于生活的人生之旅都是從意大利開始的。
每每提到意大利,我總是被問到同一個問題:“為什么你如此癡迷意大利?”而每一次的回答都要從那一句“這個說來話長”開始。我是個宿命論者,而對于意大利的,近乎偏執(zhí)的熱愛也是我宿命論的論據(jù)之一。我總以為上輩子我一定是與意大利有著某種聯(lián)系的人,這輩子才會一頭栽進去,熱愛上這個可能最不像歐洲的歐洲國家,而導火索就要從童年的那本日本漫畫書說起。
是的,你沒有聽錯,是日本的,是漫畫書。我對意大利全部的熱愛都源于那一本由日本著名少女漫畫家齊藤千穗創(chuàng)作的,關于意大利傳奇家族“波爾金(Borgia家族)”的漫畫書——《花冠安琪兒》。這本漫畫的創(chuàng)作背景就是文藝復興期間的意大利,以及那個無論在意大利的正史、野史、八卦史上都無法被忽略的充滿傳奇色彩的波爾金家族??傊?,從那時起,意大利這三個字在童年的我的腦海里就成了一種令人著迷的元素,但凡與之沾邊的事物都會引起我濃濃的興趣。而如今的意大利,雖然已非羅馬時期的歐洲霸主,也絕沒有了二戰(zhàn)時期的雄厚實力,甚至長期由于其令人擔憂的經(jīng)濟現(xiàn)狀而捉襟見肘,但意大利仍在許許多多細節(jié)之處影響著這個世界,提醒著它的特別。
對于我這樣的狂熱“意大利迷”,朋友們常常善意地提醒我不要陷得太深,特別是在我還沒有真正去過意大利之前。然而當我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除了激動的有些熱淚盈眶外,似乎并沒有太失望。這里沒有旅游雜志寫得那樣好,也沒有像別人說得那么差。更確切地說,我覺得這里是完全立于世界之外的一個地方,他沒有歐洲其他國家的“傲氣”,也絕不是美利堅般的“平和”,隨處可見屬于“發(fā)達國家”的便利設施,以及上個世紀、上上個世紀,甚至古羅馬時期的街道建筑。在大部分的意大利城市或鄉(xiāng)下,人們都以一種有條不紊的節(jié)奏生活著,不是很快但也決不會太慢,這似乎更像是一種“生活的速度”。而像我這樣的新來客,只需要兩到三天時間,慢慢地讓自己慢下來,適應這里的速度,適應這里的時間與氣候,學著享受陽光,就可以像當?shù)厝艘话阏J真地開始“生活”了。
受約寫這本書,是個很偶然的機會。作為一個前時尚寫手+藝術人+意大利迷+旅行者的我來說,寫這樣一本關于意大利的旅行書并非難事,然而,面對旅行書市場如繁花般豐富的旅行筆記,我依然有些猶豫。起初,我想,也許我可以寫一本關于時尚的指導書,然而我卻目睹了太多的人,打著時尚的大旗,做著各種虛榮浮華的事。在我看來,時尚并非單純的逛街、買東西、吃大餐,時尚本是一種對于生活的態(tài)度。那些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奢侈品牌之所以具有今天的品牌價值,并非因為它們的廣告有多么鋪天蓋地,代言明星有多大牌,而是其設計與品質(zhì)是經(jīng)過歷史考驗的。而購買怎樣的品牌,那些一線的商品,也絕不僅僅因為有個碩大的logo在上面,而是對于其品牌定位和肯定,以及與自身氣質(zhì)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而我并非一個時尚圈的icon,就像意大利人對于時尚的態(tài)度,是一種源自骨髓的“審美”,這就是我希望傳達給讀者的——“源于審美的時尚生活方式”?;蛘邠Q句話來說,他們用一種接近藝術的方式,表述著自己對于時代潮流的態(tài)度,行進著最適于自己的生活。
在這里我還要特別感謝我的朋友Martina和Daniele帶我領略了最為本真的意大利之美,感謝插畫師楊冰為本書精心創(chuàng)作插畫,感謝Daniele、小春、Angela、諾然提供部分圖片,也非常感謝編輯張皓對于這本“典型文藝女青年的非典型文藝游記”的支持與認真的工作。這一刻我的心幾乎回到亞平寧半島的陽光里,和煦的風吹過臉龐。我的思緒經(jīng)過路邊的奶酪店、冰淇淋店、美景餐廳、葡萄園、百年皮具老店、獨立設計工作室、藝術畫廊……我的意大利之旅又要開始了!
汪雅潔
2014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