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在堅守中突破
鳳元華
如果不是因為榮獲“安徽省老作家文學貢獻獎”,估計我們蕪湖喜歡文學的,很少有人想起這位曾在蕪湖很活躍的資深文學工作者吳蘭波。老作家文學貢獻獎,是一種終身殊榮,首屆是七年前頒發(fā)的,當時蕪湖市只有王興國一人獲得。這一屆授給了吳蘭波。這一獎項,讓暌違蕪湖文壇長達二十年之久的吳蘭波重新回到大眾視野,成為熱點。
的確,之前很多人對吳蘭波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一方面是因為吳老先生20世紀90年代初就已退休去了美國,造成時空上的客觀阻隔;另一方面是他主觀上內(nèi)斂低調(diào),喜歡宅在書齋很少和外界接觸,從美國回來也不愿告知他人。我算是幸運的一個,早在2011年就知道了這位老作家。三年前的一天,李幼謙老師向我推薦了一部長篇小說《女人河》,說如果讀得有點感覺就寫點心得,要是沒感覺就放一邊。我順口應承下來,也沒特別當回事,畢竟當下的小說粗制濫造的太多,質(zhì)量不敢恭維。然而,閱讀經(jīng)驗告訴我,《女人河》是一部拿得出手的佳作。小說寫的是一個男人生命中遭遇若干女人的愛情故事。作者以飽含熱淚的筆調(diào)抒寫了主人公展望舒對幾個女人的款款深情,讓人從生命的藤蔓上嗅到真愛的芬芳。宏大的敘事背景、在極端政治傾軋下閃耀的人性光亮、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jié)合的敘事手法、雙線交織的線索等,大大增強了小說的故事性、精彩性和可讀性。文本之外,我對小說作者吳蘭波有了一份特別的敬意。后來,吳老讀到我寫的書評也較為認可,從此我們因文結(jié)緣,開始交往。
第一次拜訪吳蘭波先生的情景仿佛仍在眼前。那天,由李幼謙老師引路來到蕪湖城北的吳老家中,那是一幢三層帶院落的獨棟別墅,院子里種著一些蔬菜和花草,是頤養(yǎng)天年的好住處。見到我們,吳老特別高興,親自下廚,并拿出從美國帶回的星巴克咖啡和自釀的葡萄酒款待我們。吳老個頭不高,頭發(fā)花白,慈祥的面容上兩只眼球略顯外凸,說話語速不快,但很流利,口中不時發(fā)出笑聲,同時輔以拍掌的動作,煞是可愛,完全不像年逾古稀的老人。我們雖是初次見面卻沒一點生疏感,東拉西扯,相談甚歡。吳老還領我們參觀了家中每個角落,讓我羨慕的是那間書房,四壁藏書整齊地陳列著,午后的陽光照進來,暖融融的,特別有一種想睡進書中不愿醒來的感覺。臨別時,吳老向我們透露了一個創(chuàng)作小秘密,說明年他又要推出長篇,以后爭取兩年一部。說實在的,我當時將信將疑。
次年,吳蘭波的長篇歷史小說《戴安瀾》由安徽文藝出版社作為年度重點書目正式出版。這也印證了老先生的話并非掛在嘴上說說而已。幾乎是第一時間,吳老就將這一喜訊電話告訴我,并邀我去他家贈我一本。我也樂意成為《戴安瀾》第一批讀者之一。和第一部長篇相比,《戴安瀾》的創(chuàng)作受到史實的限制較多,難度明顯增加,但這方面吳老處理得游刃有余,是創(chuàng)作上的一大突破。為獲得第一手素材,早在20世紀80年代他就多次采訪了跟隨戴將軍赴緬甸作戰(zhàn)的國軍退伍老兵。《戴安瀾》在充分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對材料進行公正而大膽地取舍,細節(jié)部分予以靈活精巧地創(chuàng)造,是史實與細節(jié)的完美兼容。小說不僅真實再現(xiàn)了規(guī)模宏大的抗日戰(zhàn)爭場面,構造了錯綜復雜的人物矛盾,創(chuàng)設了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還對作為將軍的戴安瀾進行了血肉豐滿的塑造。該書以戴安瀾將軍叱咤風云的戎馬一生為主線,既展現(xiàn)了戴將軍身先士卒、不懼犧牲、奮勇殺敵、精忠報國的鐵血氣概,又體現(xiàn)了戴將軍多才多藝、興趣廣泛、情感豐富、有情有義的俠骨柔情。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栩栩如生,歷歷在目。該書是第一部全面展示戴安瀾將軍一生的文學作品,省出版部門專家版前審讀認為,是一部難得的內(nèi)容鮮活的愛國主義教育讀本。這是對這部長篇歷史小說一個很中肯的評語。甫一上市,好評如潮。
2014年12月,長篇歷史小說《戴安瀾》榮獲省委宣傳部頒發(fā)的安徽省“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作品獎,是該獎項設立30年來,蕪湖市創(chuàng)作的圖書首次獲獎,實現(xiàn)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突破。受到中共蕪湖市委和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獎勵。
吳蘭波先生早年從事戲劇創(chuàng)作,成果豐碩。小說《戴安瀾》一書出版后,影響較大,蕪湖的黃梅戲劇團,特意約請他編寫了大型黃梅戲《海鷗頌》和黃梅戲折子戲《鐵血將軍戴安瀾》,在舞臺上樹起了民族英雄的光輝形象,起到了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作用。劇本得到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和市里宣傳文化部門的重視和扶持。這幾年,吳蘭波先生的小說和戲劇著作在海內(nèi)外銷售,并被諸多圖書館收藏。
吳老并不滿足多年來獲得的成績,他繼續(xù)埋頭筆耕,目前已經(jīng)完成并準備出版的書稿就有三部。
一部是講述幾個青年人進入戲劇圈艱難尋夢故事的長篇小說《追尋》;一部是最近幾年新編創(chuàng)的劇本結(jié)集而成的戲劇集《海鷗頌》;一部是小說散文集《將軍與紅顏》。他把文學創(chuàng)作視為終身事業(yè)在堅守,他不斷突破自我,不滿足于已有的寫作模式,不把寫作當作廉價的自我復制過程。
這部小說散文集《將軍與紅顏》選入的中篇小說《將軍與紅顏》,在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第二屆小說大獎賽中榮獲“‘古井杯’江南小說大獎”。中篇小說《大地是小姑》在中國散文學會主辦的第二屆“新視野”杯全國文學征文大賽最終被評為小說類一等獎。此文集還收入了他早些年在省、市文學刊物上發(fā)表的中短篇小說和散文作品十余篇。
本書面世,希望能帶給廣大讀者更多的閱讀驚喜。
(鳳元華,青年作家,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