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上絲綢之路的中國文學

走上絲綢之路的中國文學 作者:《走上絲綢之路的中國文學》編委會


——耿恭與疏勒城

楊鐮

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是西域成為絲綢之路核心區(qū)的標志?!稘h書·鄭吉傳》指明,西域成為絲綢之路核心區(qū)域這一歷史過程“始自張騫,而成于鄭吉”。漢西域都護鄭吉,是張騫的后繼者。“西域都護”因絲綢之路存在而設置。在此前后,西域有兩座古城最有名,一座是塔里木盆地東端羅布泊的樓蘭城,另一座是天山以北的疏勒城。

西域以“疏勒”命名的地方共三處,一處是疏勒河,一處是疏勒國,一處是疏勒城。“疏勒河”,發(fā)源于祁連山,經(jīng)安西、敦煌向西流去,歷史上曾是注入羅布泊(蒲昌海)的三大水源之一。“疏勒國”,位于喀什噶爾附近,是《史記》《漢書》記載的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笆枥粘恰?,則在天山北坡,扼守著絲綢之路西行東返的通道。

東漢前期,受命出征西域的戊己校尉耿恭,由當?shù)赝林败噹熀蟛俊泵癖娭С?,自漢明帝永平十八年(75)至漢章帝建初元年(76),歷時九個月,舍生忘死守衛(wèi)疏勒城,使匈奴切斷絲綢古道的企圖成為泡影。這一感人至深的守城壯舉,曾載入中國正史(“二十四史”)《后漢書》。

為弘揚絲綢之路歷史文化,我多次探訪樓蘭遺址與羅布人聚落地,反復走進位于天山北坡的奇臺縣半截溝鄉(xiāng),通過文獻印證與實地考察,并參考了學者在此前的探索,確認半截溝鄉(xiāng)的古城遺址是耿恭守衛(wèi)的疏勒城。耿恭守衛(wèi)疏勒城,是《后漢書》卷帙之中不能遺忘的人物與事件,相關詩文也是中國古典文學的重要篇章。然而,隨著歲月流逝,未經(jīng)搜集整理的這部分作品,難得一見。本文上頁的點滴積累,力圖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出歷代詩文家對耿恭與疏勒城之戰(zhàn)的描述與贊頌,使中國文學史與絲綢之路史,擁有新的認證。

耿恭,陜西扶風人,出自名將世家。東漢明帝永平十七年(74)冬,隨遠征軍出塞,所部屯戍在車師后部金滿城。據(jù)《資治通鑒》所云:此時在西域,漢朝有三個支撐點,一個是塔里木北緣的西域都護陳睦駐節(jié)地,一個是戊己校尉關寵據(jù)守的柳中城(鄯善魯克沁),另一個就是戊己校尉耿恭屯戍的扼守古道的金滿城。金滿城(又名“金蒲城”),其地在今吉木薩爾縣境。

漢明帝永平十八年(75)三月,匈奴北單于以兩萬騎兵,出擊西域部族車師,在漢與匈奴之間,車師王親漢。耿恭派遣部將前去救援車師,被匈奴以優(yōu)勢兵力包圍,竟全軍覆沒,車師王被殺。匈奴乘勝將鋒芒指向金滿城。與匈奴沖突過程中,實力單薄的耿恭依靠神秘武器——特制弩機,取得戰(zhàn)術優(yōu)勢。耿恭執(zhí)有的弩機射程長,殺傷力強,只要為弩箭擊中,中箭位置會立即潰爛(據(jù)說箭頭浸有毒藥),使“匈奴震怖”,滯緩了匈奴騎兵的突擊力。

兩個月后,耿恭放棄了孤立無援的金滿城,移駐東北方另一處扼守古道的屯戍地,即疏勒城。

疏勒城在天山北坡,四面是山巒,城池南、東兩側是深澗,可以倚險固守,不懼對方鋪天蓋地而來的騎兵。其地形地勢相當險峻,戰(zhàn)馬難以縱橫馳騁。移駐疏勒城,耿恭與其部屬得到當?shù)夭孔遘噹煛貏e是車師王寡妻傾盡全力的支持。企圖截斷絲綢之路西行東返通道的匈奴,以優(yōu)勢兵力將建筑在天山洪積扇的疏勒城圍困,并開出優(yōu)厚條件,逼迫耿恭投降。

耿恭與20多個部下,得到當?shù)夭孔逯С?,在疏勒城堅守?個月,最困難的時候,曾將生牛皮制成的鎧甲與弩弦煮了充饑。疏勒城中本沒有井泉水源,匈奴甚至切斷了自天山流下的山澗,耿恭不得不在城中臨渴掘井,下挖了15丈深,仍然沒見水脈,守城部隊與民眾渴乏已極,甚至“笮馬糞汁而飲之”。面對枯井,耿恭重整衣冠,虔誠再拜,“為吏士禱”。轉眼間枯井竟涌出清水,將士齊呼“萬歲!”并提水登城,揚水向匈奴示威。希圖速戰(zhàn)速決的匈奴騎兵為城墻阻擋,受地形地勢限制,曾想以截斷水源,使饑渴難耐的守軍軍心渙散,徹底瓦解,結果卻白費心思,只得從疏勒城下退去。

幾乎同時,駐守天山以南的西域都護陳睦在兵變過程中被擊殺,困守柳中城的友軍,也因挖井失敗,全軍覆沒。除疏勒城,西域的地域空間,再沒有漢朝立足之點,“絲綢之路”成為一條無法通行的虛線。困守孤城的耿恭,僅有的外部支持來自車師后部王的寡妻,她是遠嫁塞外的漢人后裔,因敬重耿恭為人,甘冒危險為耿恭提供匈奴的軍事動向情報,還借助錯綜復雜的地理位置,將給養(yǎng)送到疏勒城中。

漢章帝建初元年(76)元月,耿恭表兄弟——征西將軍耿秉進駐酒泉,并派將軍王蒙出塞,實地評估絲綢之路的戰(zhàn)略形勢。未到柳中,即獲悉戊己校尉關寵已全軍覆沒,耿恭人數(shù)少得多,更是兇多吉少。王蒙獨立難支,準備退回酒泉,耿恭部下范羌則堅決反對。去年秋,耿恭派范羌到敦煌為部隊領取冬裝。正好王蒙出塞,范羌就隨軍返回。范羌懇求不要放棄固守疏勒的耿恭,可是沒有軍士敢接受前去救援的任務。王蒙決定分兵兩千,交范羌率領,接應耿恭。時逢天降大雪,天山北坡積雪丈余,范羌所部舍棄輜重,徒步翻山越嶺走向疏勒。一天半夜,疏勒守軍聽到東面有軍隊逼近,斷定是匈奴乘夜來襲,全城緊急戒備。范羌隔山澗向城中大喊:“我范羌也,漢遣軍迎校尉耳!”城中立時高呼“萬歲”!城門大開,兩支部隊擁抱相泣。

次日,耿恭在援軍護衛(wèi)之下率部東歸。匈奴一路追殺,途中,隨時有饑餓困頓的軍士倒地不起,猝死路邊。而匈奴最終則為疏勒城之戰(zhàn)耗盡軍力資源,突擊未能成功,再無力翻越天山,侵擾絲綢之路南道綠洲城鎮(zhèn),不得不退回北方——北塔山以北——游牧之地。

疏勒城成為絲路豐饒的農(nóng)耕區(qū)域和綠洲城鎮(zhèn)的守護神。

撤離疏勒城之時,耿恭部有26位勇士,到達玉門關,只剩下13人。時人以耿恭守疏勒,贊譽其“節(jié)過蘇武”。在玉門關,中郎將鄭重親自迎候耿恭,為耿恭及其部眾“洗沐易衣冠”,倡言,身處“萬死無一生之望”的絕境,“恭之節(jié)義,古今未有”?!逗鬂h書》作者范曄,獲悉耿恭事跡,“喟然不覺涕之無從”,以“義重于生”為其定性。

以上耿恭與疏勒城的內(nèi)容,全出自范曄《后漢書》卷十九《耿弇傳》的有關記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