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河底下有個洞
傳統(tǒng)小說和戲劇大多是大團圓式的完美結局,即便是悲劇也要讓它在完美的氛圍中謝幕。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生時不能做夫妻,死了以后就是變成蝴蝶也要團聚在一處。多么浪漫!就連本來沒有結尾的《紅樓夢》,不是也硬生生續(xù)上了一個圓滿結尾,才得以廣為流傳嗎?
但是,講述取經(jīng)故事的《西游記》卻并不這樣。取經(jīng),取經(jīng),唐僧跋山涉水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為的就是取經(jīng)。然而,師徒一行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帶回東土大唐的經(jīng)書卻被通天河畔的那塊曬經(jīng)石沾成了一卷卷殘缺不全難念的經(jīng)。
《西游記》是本大寓言?!熬啪虐耸浑y”,每一難都有深刻的隱喻。其中最耐人尋味的就要數(shù)第九十九回里丟損經(jīng)書的最后一難。盡管這場劫難并不在五方揭諦、四值功曹等等諸神為唐僧所記錄的災難簿子里??蓪τ谔粕畞碚f,這一難卻是相當有必要,必要到在唐僧歷盡千辛萬苦把夢寐以求的經(jīng)書拿到手之后,觀音菩薩還必須把不留神漏掉的這一難給他補回來,而不是大發(fā)慈悲把它免了去,足見其意味深長。
對于唐僧師徒這次重要經(jīng)歷,大多數(shù)讀者并沒有什么特別深刻的印象,甚至很多人都把它給忽略了。也難怪,比起取經(jīng)路上那一洞洞陰森恐怖的妖魔,一次次驚心動魄的打斗,一幕幕爭吃唐僧肉的兇險,丟損經(jīng)書這等事多多少少顯得平淡乏味——僅僅是讓唐僧在通天河里泡了個冷水澡。況且制造這個麻煩的也不是什么青面獠牙的大魔頭,而是一個窩窩囊囊的老實人——正是那個在來路上幫助唐僧渡過通天河的大白賴頭老黿。
可這多少有些平淡的一難卻產(chǎn)生了最深刻的影響?!熬啪虐耸浑y”對于唐僧來說,前面八十難都毫發(fā)無損,唯獨這一難卻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讓原本齊全的經(jīng)書變得殘缺不全。
西游的目不就是取經(jīng)嗎?結果,到手的經(jīng)書卻給弄殘了。這個結局令很多讀者深感遺憾!然而在平淡和缺憾背后恰恰蘊藏著深刻的道理。正是通天河畔那片片散落的經(jīng)書揭示了著名的“天地不全定律”。
通天河畔有塊曬經(jīng)石,那簡直就是一塊悟道石。曬經(jīng)石旁孫悟空勸師父:“蓋天地不全,這經(jīng)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應不全之奧妙也?!?/p>
天地本來就不全,不完美,這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我們的祖先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于是有了女媧煉石補天的傳說。
根據(jù)天人合一的原理,人也是不完美的,事也是不完美的,不完美才是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有道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所謂完美僅僅存在于人的美好幻想里,是一種偏執(zhí)的追求、美妙的夢幻而已。人當然可以做夢,但人不能生活在夢里。
法國雕塑家羅丹曾創(chuàng)作了一件人體雕刻,完成以后,忽然感覺那雕像的手雕得太完美了,以至于搶了整個作品的風采。結果,他毅然砍去了這只完美的手。
無獨有偶,曾經(jīng)有眾多藝術家要為盧浮宮里那尊愛神維納斯雕像添上完美的手臂,結果卻發(fā)現(xiàn)無論怎么擺布都不如原來那樣殘缺的看著順眼。正是殘缺使她的意味永遠沒有止境,在缺憾中顯現(xiàn)出無與倫比的美。
美并不等于完美。完美是不可得的,但美卻可以?!段饔斡洝防锬切埲辈蝗慕?jīng)書要講的正是這番話。離開了缺憾也就沒有了完美,恰如沒有黑的對比也就顯不出白。所謂的美好往往要仰仗丑陋來陪襯,完美也都需要依靠缺失來支撐。
藝術如此,做事又何嘗不是如此?“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弊鍪孪胍稽c毛病沒有是不可能的,而且往往那一點點毛病就出現(xiàn)在離勝利只有一小步的時候,就像唐僧的經(jīng)書正缺失在已經(jīng)拿到手、就要帶回家的時候。
微軟公司開發(fā)操作系統(tǒng)軟件的研發(fā)過程據(jù)說是相當嚴格的,由成百上千名高級技術精英們依照軟件工程學的要求反復論證,共同設計完成。即便如此,不也還是總發(fā)現(xiàn)有這樣或那樣的小毛病,時不時發(fā)布個補丁嗎?
做事如此,做人也是,如果想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往往是誰都不滿意。畢竟世上無完人,即便像包公、海瑞這樣名垂青史的大清官恐怕也不能算是個完美的人。人的一生無論如何努力都只能求得更好,不可能做到完美,沒有了哪怕萬分之一的缺憾也就沒有了對比,所謂百分之百的完美也就不存在了。
既然如此,做事也罷,做人也罷,還是不要太過于較真兒?!鞍?,你看,就差那么一點點就完美無缺了?!辈槐剡z憾,這就是通天河畔揭示的自然規(guī)律——“天地不全定律”。物理學也同樣告訴我們,完美只存在于不受外界任何影響的理想狀態(tài)中。在現(xiàn)實中,沒有!
世界本來就是不完美的。任何事情,想完美無缺幾乎是不可能的。追求完美便得不到幸福,有的時候缺點兒什么卻能恰到好處。畢竟不完滿才是人生。能認識到這一點,對別人可以多些諒解,對自己能夠不煩不躁,也算是一種智慧。
回過頭來再說說通天河底深藏著的大白賴頭老黿。這個角色盡管不那么光彩奪目但卻非常重要。他告訴人們不要輕視任何小人物,特別是千萬別欺負老實人。
在《西游記》里,那老黿可以說屬于沒什么本事、老實巴交的小人物,當年被妖精打得東躲西藏只能生悶氣卻敢怒不敢言。可是,“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誰完成渡圣僧過通天河的歷史使命呢?恰恰只有他——大白賴頭老黿。小人物,有時會起到大作用。
當然嘍,這可不是無償服務,老黿有個小小的心愿:想勞駕唐僧見到如來佛祖的時候給咨詢一下自己還能活多久,一個在內心深處誰都想知道答案的問題。對于這個小小的請求,踩在老黿背上的唐僧欣然應允。結果真到了靈山見了如來佛祖的時候,唐僧早把這個舉手之勞的小囑托撇到了腦勺子后頭。敢情在這位唐長老心里只裝著自己的偉大事業(yè),根本就不把馱過自己的老黿當回事。
又是誰把唐僧扔進了冰冷的通天河里呢?就是唐僧沒當回事的老黿。取經(jīng)路上,唐僧渡過多少條河怕是數(shù)也數(shù)不清,可您注意到了嗎?唯獨只有老黿居住的通天河渡過兩次。為什么?就是想告訴讀者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能載舟亦能覆舟啊!你看賴頭老黿窩窩囊囊不起眼兒不是?幫你渡河通天的恰恰就是這樣普通的小人物。但你一定要把他放在心上,成功以后不要忘記當初對他的許諾。在你眼里那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小要求,可對老黿們來說也許很重要。如果你忘了這個小小的要求,即使你成功了,老黿們還是能把你拉下水的。
也許老黿們不是存心想害死你,可能就因為托你辦的那件小事你沒幫他辦,讓他感覺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所以很傷心,很失落。小人物也有大自尊。往往是地位越卑微,反應越強烈。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老黿們也一定要讓你不舒服一把,感受感受什么叫透心兒涼。能把你拖下水的人往往正是當初馱你過通天河的人,即使有神通廣大的孫悟空護在身邊也是免不了的。
最后補充一點,東西沒到家就沒完事兒,即使拿到手了也可能還會有一些小麻煩。不是嗎?很多時候問題往往都出在幾乎要完成的時候,千萬多加小心。
能過了這一劫,差不多就可以過河通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