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學生

鄧小平 作者: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研究組


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學生

我來俄的志愿,尤其是要來受鐵的紀律的訓練,共產主義的洗禮,把我的思想行動都成為一貫的共產主義化。我來莫的時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堅決的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交給本階級。從此以后,我愿意絕對的受黨的訓練,聽黨的指揮,始終為無產階級的利益而爭斗。

——引自鄧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時寫的自傳

1926年1月7日,鄧小平和傅鐘、李卓然、鄧紹圣等十幾人乘火車離開法國,途經德國、波蘭,于1月中旬到達莫斯科。

在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故鄉(xiāng),鄧小平最初進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不久轉入孫中山中國勞動者大學(簡稱中山大學)學習。他的俄文名字叫“多佐羅夫”,學生證號碼是233。

初來乍到,同學們對他觀察的印象是:很有自信的表現(xiàn)。他自己在1月19日至22日的一份每周活動研究成績表中“對同志和自己的批評與觀察”一欄上寫道:我來此雖不久,團體對我已有很正確的批評,使我知道自己的缺點,向著自新的路上走去,向著使我成就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的路上走去。

莫斯科中山大學舊址

1926年1月19日至22日,鄧小平(鄧希賢)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填寫的每周活動研究成績表

中山大學學生登記表關于鄧小平登記情況的記錄和聯(lián)共(布)黨支部書記簽寫的鑒定書。上、下圖均為中文譯稿

1926年6月16日,鄧小平填寫的黨員批評計劃案

鄧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期間撰寫的個人簡介

鄧小平在中山大學學習期間寫的自傳

中山大學第二班第七組學員名單。在這個名單上,鄧小平登記時用的也是俄文名“多佐羅夫”。編號為第7號,學號是233號

中山大學學員名單。張錫瑗的編號為13號

張錫瑗在莫斯科中山大學時的留影

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創(chuàng)建于1921年,既為蘇聯(lián)東部地區(qū)民族訓練干部,也為東方國家培訓干部。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確定了與國民黨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主張。國共第一次合作使得中國革命形勢迅速發(fā)展。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正在醞釀,國共雙方深感革命干部力量不足,要求增加在蘇聯(lián)的培訓人數(shù)。在這種要求下,蘇聯(lián)于1925年建立了中山大學,專門招收中國學生。其目的在于用馬克思主義“培養(yǎng)中國共產主義群眾運動的干部,培養(yǎng)中國革命的布爾什維克干部”。從1925年年底開始,國共雙方大批青年被送往中山大學受訓。

在中山大學的學生中,既有著名的共產主義運動活動家、著名的學者,也有已在國內上過高中、大學的青年,還有來自基層的僅有小學文化程度的工農干部。針對這一情況,學校根據(jù)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和具體情況分班。鄧小平的文化水平屬于中上,又有革命斗爭的經歷,被編到了以“理論家小組”著稱的第七班。這個班云集了當時在校的國共兩黨的重要學員。中共方面有鄧小平、傅鐘、李卓然等;國民黨方面則有谷正綱、谷正鼎、鄧文儀、屈武等。

中山大學開設的課程,注重對革命基本理論的講授,注重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經驗教訓的總結??紤]到學生們回國后從事革命斗爭的實際需要,還開設了軍事課,給學生講授軍事理論,進行軍事訓練。

除了必修的課程外,當時共產國際、蘇聯(lián)共產黨、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負責人,都經常到中山大學就國際共產主義和中國革命的一些重大問題進行講演,使學生們受到了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進一步加深了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在中山大學,鄧小平得到了系統(tǒng)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機會。他專心讀書,鉆研馬列主義基本理論,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都得到了很大的鍛煉和提高。1926年6月16日,中山大學內中共黨支部的一份“黨員批評計劃案”中記載:鄧小平“一切行動合乎黨員的身份,無非黨的傾向”,“守紀律”,“對黨中的紀律問題甚為注意,對一般政治問題亦很關心且有相當?shù)恼J識,在組會中亦能積極參加討論各種問題,且能激勵同志討論各種問題”,“從未缺席”黨的大會和組會,“能切實執(zhí)行”黨指定的工作,對同志們的關系“密切”,“努力學習可以影響他人”,“對黨的認識很有進步”,“能在團員中樹立黨的影響”,最適合“做宣傳及組織工作”,等等。

中山大學的學制是兩年,但鄧小平在這里學習不到一年時間。這近一年的學習,奠定了他以后從事革命工作所必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使他一生都受益很大。

在中山大學學習期間,鄧小平結識了與他同學而不同班的張錫瑗。當時,張錫瑗是第二班第三組學員,俄文名字叫“多加多娃”,學號為23號。1928年春他們在上海結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