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1]。夕陽島外[2],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云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3]生疏,酒徒[4]蕭索,不似去年[5]時。
【注釋】
[1]亂蟬嘶:別本作“亂蟬棲”,可是蟬本來就小,棲在樹上,如何可見?當以“嘶”字為是。[2]島外:別本作“鳥外”,長安附近不當有島,似以“鳥”為當。[3]狎興:冶游的興致。[4]酒徒:好酒之人,白居易《衰病》有“病別荒狂舊酒徒”句。[5]去年:別本作“少年”,似較佳。
【詞牌說明】
小令,雙調(diào)五十字。此牌見于晏殊《珠玉集》,因“芙蓉花發(fā)去年枝”一首有“長似少年時”句,因而得名,此外還有《玉臘梅枝》《小闌干》等別名。體例很多,都以晏詞為本,增添一二字。
【語譯】
長安古道,馬行遲緩,高聳的柳樹上,秋蟬在胡亂地鳴叫著。放眼望去,夕陽在島嶼之外,秋風掃過原野,天穹低垂在頭頂上。
天邊的云彩散去無蹤,從前的約定要如何才能遵守?如今我游冶的興趣已經(jīng)生疏,同飲的朋友四散飄零,現(xiàn)在的心情,已經(jīng)和去年不太一樣了啊。
【賞析】
有人說,這是一首懷人詞,但就字面上來看,并沒有確切的證據(jù),似乎只是詞人臨秋而感,抒發(fā)對自己身世的悲戚而已。
開篇先寫古道上馬行遲緩,是不是詞人自己騎著的馬,還是看到別人騎著的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用馬遲的景和蟬鳴的聲,來表達自己煩悶而躊躇的心理。下一句“夕陽島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也是同樣的用意,但“島外”一詞殊不可解,長安附近,哪里會有島嶼?倘是指黃河中的小片陸地,也當用“洲”字為是。別本作“鳥外”,比較可信——夕陽緩緩落下,歸鳥掠過天際,這種景象確是和詞人所要表達的情感相吻合的。
上闋寫景,下闋抒情,但過片仍以景來過渡,寫“歸云一去無蹤跡”。白居易《花非花》中有“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句,晏殊在《木蘭花》“燕鴻過后鶯歸去”中化用為“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云無覓處”,因此會有人根據(jù)此句,認為詞人是在懷念某個女子。但就字面上含義來看,這里或許只是純粹的寫景,或許只是表述離別的感傷,所指未必就是女子。后句“何處是前期”,既可能是對他人,尤其是某位女子的約定,也可能是自己對自己的期約。
再往后“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去年時”,是說自己的心情已經(jīng)和過去不同了(不管是“去年”,還是別本作“少年”,都是泛指過去),既沒有尋花問柳的興致,也沒有飲酒作樂的想法了。葉嘉瑩先生認為此詞為柳永晚年所作,他在秦樓楚館中輾轉(zhuǎn)半生,等到晚年,世情漸淡,仕心又起,想要擺脫目前的境況,再去謀個一官半職,因此見秋景而發(fā)興,此論是有一定根據(jù)的。開篇“長安”既可能是實指,也可能是指代都城。
終究對于當時的士人來說,學文是為了做官,為了報效天子,“淺斟低唱”不能作為畢生的事業(yè),“白衣卿相”總會被人瞧不起,柳永也未必能免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