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面向21世紀怎樣辦好民辦高校的幾點探索

毛伯林文集 作者:


面向21世紀怎樣辦好民辦高校的幾點探索

四川光華大學 黎本初 毛伯林 孫恭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家對教育事業(yè)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社會力量辦學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教育觀念、體制、培養(yǎng)人才模式,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都有了新的變化:以往把民辦教育事業(yè)視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的補充只起著拾遺補缺的作用,而現在明文規(guī)定民辦教育事業(yè)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的組成部分,深受國家的重視,大大地激勵了熱愛祖國、熱心教育的社會人士集資創(chuàng)辦各種不同層次的民辦學校的信心和決心。近年來,國家對義務教育投入較多的精力和財力,這是應當的,因此高等教育更需要社會力量的投入。據1998年年底統計全國共有2300余所民辦高校。其中已于1996年至1998年先后核定123所為高教文憑考試試點院校,學生修完各項課程,考試合格,發(fā)給的文憑國家承認其學歷與公辦高校同專業(yè)畢業(yè)生享受同等待遇。這就與歐美的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平起平坐,不再受歧視了。

現在國家采取民辦與公辦教育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擴大了辦學規(guī)模,特別是民辦高校正好輔助國家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使接受過普教而亟于要求深造的學生有學可上,并可以進一步挖掘教育資源的潛力。緩解了社會上對高素質人才求大于供的矛盾:從這一點來看,民辦高校任重道遠,必須開拓奮進,前景無限光明。

當前,國家對民辦教育法律、法規(guī)的研究和探討日趨活躍,中央已提出民辦教育的十六字方針:“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領道,加強管理?!辈⒄诓輸M民辦教育法,有了正確的法規(guī)、政策的指導,必將促進民辦學校茁壯成長。最近朱镕基總理在全國教育工作會上強調要通過教育體制和結構改革,挖掘現有教育資源潛力,充分發(fā)揮公辦學校的主渠道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以各種形式辦學,有條件的也可以舉辦民辦普通高校,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公辦和民辦共同發(fā)展的格局。我國是窮國,辦教育不走多種形式的路子,別無選擇,這就更進一步使我們認識到民辦高校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必須辦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們在1993年創(chuàng)辦一所高校時,提出辦學的指道思想是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教書育人要把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結合起來,以素質教育為主,把社會效益擺在第一位。當時普遍實行應試教育,我們能提出素質教育,已屬難能可貴。當然這還不夠。辦學五年多來,使我們體會到民辦高校實行素質教育有利于形成和完善與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辦學體制,加快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是有利于不斷擴大教育規(guī)模增加學生入學深造的機會;是有利于教育領域形成競爭,充分利用國家和社會的教育資源,多出人才。在今天中央做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我們深受鼓舞,除堅決擁護貫徹執(zhí)行外,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乘強勁東風把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成為第一流的民辦高校,為造就21世紀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實現現代化建設的一代新人。

本文就怎樣辦好民辦高校做出如下探索:

一、狠抓素質教育

科教興國是為實現我國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而提出的一項重大發(fā)展戰(zhàn)略,處于知識經濟時代,科技突飛猛進,教育在綜合國力的形成中處于重要地位,特別是高等教育部門承擔著重要的歷史使命,是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基地,現在民辦高校正是協同國家培養(yǎng)高素質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場所,要以教學為中心,使學生的思想品德與扎實的基礎知識、健康的體質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成為有用之才,因此,必須狠抓素質教育。

所謂素質教育,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學有專長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明確這一點,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要更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

在德育方面,要加強鄧小平理論學習,要使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

在智育方面,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

在體育方面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yǎng)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舉辦多種多樣的群眾性的體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堅強毅力。

在美育方面要規(guī)定學生選修一定學時的包括藝術在內的人文學科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藝術活動,增加學生的的美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在生產勞動的實踐教育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生產勞動和實踐教育,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和艱苦奮斗的精神,組織參加科研、技術開發(fā)活動以及社會服務與社會調研活動。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民辦高校必須選擇和配備一支知識面廣,素質較高,敬業(yè)精神強,職稱高,教學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各專業(yè)課的教學,除完成教書育人基本任務外,還要從事素質教育的研究,探索其新途徑,從而更有效地推進素質教學教育的提高,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為了要辦好民辦高校就得在省內外聘請一批富有教育、教學改革經驗的專家學者作為專、兼職教師。在學校成立素質教育教研組每周開會一次作專題研討教學內容和方法,對新進教師實行試講制度,決不徇情錄用??傊畬W校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師資隊伍方能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適應21世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社會主義新人。

三、完善教學組織管理制度

遵照《高等教育法》的規(guī)定,切實落實和擴大高等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在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中,民辦高校應在已經制定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制度,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輔導員,班主任等)崗位責任制度,教學計劃管理制度,學籍管理制度,圖書室管理制度,電腦室管理制度,學生考勤制度,學生考核管理制度等實施基礎上,進一步修訂使之完善。以制度來約束、檢查是否已經規(guī)范,讓教學組織管理上一個新臺階,這樣才能逐步樹立良好的學風和校風,才能保證教學質量,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四、創(chuàng)建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為了拓寬學生視野,不斷調整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加深對時代的認識。民辦高校應主辦各種知識講座,延請知名專家教授學者以及企業(yè)家蒞臨學校開設講座,使學生提高認識、解放思想,找到奔向21世紀自己前進奮斗的坐標。

為了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民辦高校黨組織要加強對校團組織、學生會的領導,鼓勵支持團組織、學生會開展多形式、多內容的群眾活動,以及舉行校內外的體育、競技活動等。加強與其他學校聯系與交流。為了提高文藝水平,各專業(yè)班創(chuàng)辦手抄報,在大型紀念活動時開辦大型墻報,不論參加哪種活動凡表現好的由學校評獎鼓勵,學校還注意引導學生組織多種興趣協會小組,成立足球隊、排球隊、籃球隊、體操隊、歌唱隊、舞蹈隊等使學生過著生動活潑的校園生活,促進德、智、體、美等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素質,早日成材。

五、健全團結的領導班子

民辦教育是新生事物,沒有健全團結的領導班子是很難辦好的。我們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校長負責制。學校領導班子要解放思想大膽探索,本著求實、創(chuàng)新、團結、奮進的精神,再接再厲,開拓前進創(chuàng)造更大的成績。

我們認為要辦好民辦高校,除提出以上五項重點外,還要增強自身的經濟基礎,籌建一定數額的教育基金,為擴充硬件和軟件逐步形成規(guī)模,才能讓巍巍學府穩(wěn)步發(fā)展,我們還要補充一點,在面向21世紀科學大發(fā)展,競爭激烈的現實形勢下,我們決不能故步自封,要擴大開放、加強文化教育交流、與海內外有關大專院校簽訂合作交流協議和建立經驗交流關系,取長補短不斷改進;與此同時,還要配合國家教育十五年規(guī)劃,制定自己奮進的目標,成為21世紀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搖籃,逐步辦成第一流的民辦高校與美國的私立耶魯大學、哈佛大學、英國私立的牛津大學等看齊。當我們民辦高校造就的英才,肩負四個現代化重任時,使我們偉大祖國高速馳騁于世界民族之林時,可以證實國家制定教育事業(yè)公辦與民辦共同發(fā)展的政策是正確的偉大的,因此辦好民辦高校是一項崇高的、光榮的任務。我們應該探索一條辦好民辦高校的新路子,為貫徹執(zhí)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造就人才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香港現代教學論壇》2000年第1期;香港新聞出版社、香港現代教學論壇雜志推薦評為“世界華人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