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份傳教士的工作
我被指派到蕙蘭中學是為了完成一項特殊的工作——為將學校和職員完全轉變?yōu)橛芍袊芾碜鲆恍┫鄳幕I備工作。實際上,我的工作,就是盡我所能把該做的工作做得越快越好,越高效越好。
蕙蘭中學在那個時候位于城市的心臟地區(qū),占地面積有8英畝。正面朝街道的是8英尺高的鐵柵欄和3英尺高的紅磚柱子,而不是常規(guī)的帶瓦頂?shù)膿v泥墻。有兩個門衛(wèi)負責核查進進出出的學生,攔住不受歡迎的訪客,導引可以進入的來訪者,呼叫人力黃包車,接聽電話,傳話跑腿以及嚴厲地懲罰遲到和無故缺勤的學生,以示對他們的特殊“照顧”。
我發(fā)現(xiàn),中國的副校長——徐鉞先生是一位對這所學校鞠躬盡瘁的人。(1)他從不會別有用心,也沒有自私的野心。在過去我們一起工作的二十年里,我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他會站在問題錯誤的一方,雖然有時候他會說服我,讓我認識到自己是錯誤的。我們工作中相處和諧,作為校長,我有任何的成功都會與他平等分享。

蕙蘭中學第一位華人校長徐鉞
蕙蘭中學是模仿美國東部的佩蒂中學(Peddie School)、布萊爾學院(Blair Academy)以及勞倫斯維爾中學(Lawrenceville)的預科學校建設的。它招收的學生大部分是社區(qū)里高階層的學生,學生們需要遵循一種有別于中國官辦學校的紀律和培養(yǎng)方式,并且強調發(fā)展男孩的堅強品質。

蕙蘭中學的動植物實驗室。每張桌上都有顯微鏡,幾人合用一臺(1916年)

蕙蘭中學學生在做物理實驗,這在當時非常先進(1916年)

蕙蘭中學的化學實驗室(1935年)
除了把外語從法語或德語換成了英語之外,其他的課程設置也與美國的預科學校完全一樣,并且都通過中國老師用中文進行,通常每位老師較多地使用自己的方言,也會用一些官話,以使自己的教學可以讓最多的學生理解(后來,新的官方語言開始被采用,并且作為專用的教學媒介。在整個中國,所有的學校都使用統(tǒng)一的語言進行教學,這是當時具有極大影響力的事了)。
大多數(shù)的課程都是通過老師講課的方式進行的。偶爾,老師會派某個學生到黑板上演示。考試則為老師評估學生對已有的知識掌握提供了平臺——如果他關注的話。蕙蘭中學已經(jīng)積累了很多很好的物理學的實驗設備,以及少量的化學和生物學的設備,這些設備可以讓老師更好地教授這些課程,并且可以安排學生到指定實驗室進行實踐,這在中國的學校當中是非常獨特的創(chuàng)新。
在其他一些課程上的教學還有需要提高的空間。有一次,我到一節(jié)由一位中國老師授課的英語課上去視察,這位老師大聲朗讀了課文三遍,每個單詞拼寫了三遍,然后又把每個單詞寫到黑板上,但是都沒有激發(fā)起學生的一點兒積極性。
一個我們學校畢業(yè)的學生,受雇于一所跟我們學校同等級的省級中學教英語,但是沒過多久,他就到我這來找工作,他說他寧可放棄教書也不在那個學校待了。原來,他開始上課時,都會先給學生分配任務去準備,沒過幾天,他就被叫到校長室并被明確告知:他沒有理解他的職責?!澳愕娜蝿?,”這位校長說,“不是讓孩子們去準備而且讓他們自己去學習。你應該做的是去教他們,那才是你的工作?!?/p>
那件事的第二天,他讓一個男孩朗讀了一部分課文,所有的學生都帶著驚訝和驚恐盯著他。果然,他再一次被叫到校長面前:“你昨天在課堂上真的讓一個孩子站起來朗讀課文了?”
“是的,校長,我是這么做了?!?/p>
“看來,”校長說道,“你仍然不知道如何在這里教課啊,你不能讓學生們去背誦。你有五十分鐘的時間在課堂上教授他們。這才是你的任務,并且也是你能做的全部。請務必不要再有這種分配的任務或者背誦的任務了?!?/p>
在蕙蘭,我們至少比上面的學校走得要更深遠一些。
我發(fā)現(xiàn)老師們幾乎沒什么職業(yè)精神,但盡管他們有種種缺點,我不得不承認,我們還是有著一支很不錯的職員隊伍。他們身上具有組成一個良好團隊所需要的素養(yǎng),更可貴的是他們都很努力。
體育部花費了大量時間來組織體格測試,但是沒有相應的補救措施。學校的醫(yī)生只能開處方,但是既沒有相應的隔離措施,也沒有可以接種的疫苗。
雖然我被告知,這在中國是無法做到的,但是接種天花疫苗還是被當作我們蕙蘭中學入學條件的一部分。有六個男孩選擇了離開學校而不是服從接種疫苗的規(guī)定。他們擔心他們的手臂會“腐爛”——本地的中醫(yī)治療后的確經(jīng)常會發(fā)生這種情況。然而,僅僅五年后,當一種叫腦炎的傳染病在這座城市暴發(fā)的時候,學生們卻威脅說,如果學校不能馬上向他們提供這種可疑的未經(jīng)證實的接種疫苗,他們就要罷課。
天花的確暴發(fā)了,我一個人在一天內就為二百零六名男孩接種。在這一天結束的時候,體育部主任一邊幫我清洗手臂一邊強調說,他要趕緊回家,并且接下來的幾天可能不會在學校,因為他要一整夜陪在他女兒身邊,她也得了天花。
“她現(xiàn)在正處于關鍵暴發(fā)期,大多數(shù)時間都需要我來照顧。”他告訴我說。
他已經(jīng)照顧了將近四百個男孩,其中很少有已經(jīng)接種過疫苗的,但是他義無反顧,從來沒為自己的安全考慮過。
房屋和設備跟專業(yè)的教師儲備一樣緊缺,但其實我們不可能比中國其他大部分的學校更差。政府官員們幾乎都把他們的兒子們送到我們學校,就像跟其他所有教派的基督教團體一樣。下一個街區(qū)的一所私立學校校長把他四個兒子都送到我們學校,直到他們畢業(yè)。而來自縣城的男孩們則圍滿了我們整個秋季考場。
我們這么受歡迎也有其他原因。蕙蘭有一個很好的名聲就是對紀律的嚴格執(zhí)行,這也正是中國父母所希望和推崇的,但是在中國的學校卻無法實施。中國的老師,如果想要好好保住自己的老師職位,就不敢去實施懲罰這個權利,因為懲罰對于孩子和他的父親來說都意味著丟臉,他們誰都沒法接受這個事實。懲罰的結果,要么孩子離開學校,這是很糟糕的;要么這位冒犯家長的老師被解雇,這就更糟糕了。但是,在蕙蘭,我們從來不會因為家長的地位或權力而解雇老師。
我們相信,學校有義務、有責任做好學生理想教育和道德品質的塑造以及所有學科的教學。作為一個國際性的私人機構,我們有能力去將這種信念付諸行動。因此,很多非基督信徒的父母也開始嘗試讓他們的孩子成為基督信徒。
有一次,一位老人來到我們教會在上海的一個辦公室,并在桌上放了一張四萬美金的支票?!拔夷昙o太大了,”他解釋道,“已經(jīng)沒法再去改變我的宗教信仰。這會顛覆我的整個人生。但是,我想要我家鄉(xiāng)小鎮(zhèn)的每個男孩和女孩成為基督信徒。我想讓他們在你們的教會學校里接受訓練和教育。請接受這些錢,先從辦一所男孩的教會學校開始。當你們做好了這些之后,我會再為女孩子們建另外一所學校?!彼拇_也是這么做的。這位來自定海的劉先生(Mr.O.S.Liu of Ting Hai)花了十五年時間完成了兩所學校的贊助支持。
隸屬于美北浸禮會的美國浸禮會外國傳道會,承擔了蕙蘭學校中一個家庭和一位女性工人的薪水,并且每年向蕙蘭撥款以彌補學費收入的不足。學費是高的,但是只要學業(yè)準備和道德品格符合入學資格,沒有哪個男孩會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被拒絕,我們的預算包括了類似這樣的費用。
我們以滿足人們的求學需求為最高使命,而其他很多學校卻無法做到這一點。衡量一所學校對于社會的價值和貢獻,不能只看它的硬件設備,更重要的是學校的精神和理念。
(1) 據(jù)《杭州第二中學校志》記載,1927年4月18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浙江省收回外國教會的辦學權,規(guī)定校長改由華人擔任。差會移交校產于華人,所組之浙滬浸禮議會,延攬教育名流,設立董事會;美籍校長葛烈騰辭職,董事會即聘徐鉞繼任。徐鉞(佐青)先生遂成為蕙蘭中學的第一位華人校長。徐鉞校長編制學校組織大綱,訂定各股細則,并設立校務會議制度,議決學校大政,“自是行政系統(tǒng),條理初具”。徐鉞校長治校,“望之可畏,近之可親”,深受學生崇敬。他“常親自查寢室、查廁所、查飯廳,倘發(fā)覺有違規(guī)吵鬧或嗅到一絲香煙味,例必查究到底,務獲‘正犯’而后已”。當時,全校“毫無煙味(教職員也都不吸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