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 一首
字泰和,揚州江都人。父善,注《文選》,釋事而忘意,書成,以問邕,邕不敢對。善詰之,邕意欲有所更,善曰:“試為我補益之?!辩吒绞乱娏x。善以其不可奪,故兩書并行。既冠,見特進李嶠,自言:“讀書未遍,愿一見秘書?!睄唬骸懊亻w萬卷,豈時日能習耶?”邕固請,乃假直秘書。未幾,辭去。嶠驚,試問奧篇隱帙,了辨如響。嶠嘆曰:“子且名家?!币蚺c張廷珪共薦之,乃召拜左拾遺。御史中丞宋璟劾張昌宗等反狀,武后不應。邕立階下大言曰:“璟所陳,社稷大計,陛下當聽。”后色解,即可璟奏。邕出,或讓曰:“子位卑,一忤旨,禍不測?!辩咴唬骸安蝗缡牵嗖粋??!睔v淄、滑二州刺史,上計京師。始,邕早有名,重義愛士,久斥外,不與士大夫接。既入朝,人間傳其眉目瑰異,至阡陌聚觀,后生望風內謁,門巷填隘。中人臨問,索所為文章,且進上,以讒娼不得留,出為汲郡北海太守。李林甫素忌邕,復傅以罪,詔刑部員外郎祁順之、監(jiān)察御史羅布奭,就郡杖殺之,時年七十。邕之文,于碑頌是所長。人奉金帛請其文,前后所受巨萬計。邕雖詘不進,而文名天下,時稱李北海。盧藏用嘗謂:“邕如干將、莫邪,難與爭鋒,但虞傷耳?!焙笞淙缪?。杜甫知邕負謗死,作《八哀詩》,讀者傷之。有集七十卷。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
傳聞銀漢支機石,
復見金輿出紫微。
織女橋邊烏鵲起,
仙人樓上鳳凰飛。
【前解】
此為從幸公主山莊,故以乘槎犯漢為起。然因“傳聞”“復見”一落,手法既寬,便不檢括,竟于結句再用此語,此固是其通長。前后二解,欲作大開大闔,然讀者則須細玩。其前解仍是前解,后解仍是后解,并不因起結只用一語,遂混作中四句詩也。〇前解只是寫舊所不信,今乃驚見。三、四,猶言織女橋邊、烏鵲真起,仙人樓上、鳳凰果飛,諷言車駕之下幸公主,洵為異聞也。
流風入座飄歌扇,
瀑水當階濺舞衣。
今日還同犯牛斗,
乘槎共泛海潮歸。
【后解】
后解,“歌扇”“舞衣”,更無少諱,甚至直寫出風飄水濺。見是日不論何色人等,并得縱心寓目,故結句特下一“犯”字,再加一“同”字,諷言此系陛下閨門,未宜舉朝盡隨也。〇前解,寫車駕果幸山莊。后解,寫群臣盡見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