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九齡

唐詩三百首品讀 作者:


張九齡

678—740

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長安進士,官至宰相。有《曲江集》。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釋

①葳蕤(weī ruí):枝葉茂盛而紛紛下垂的樣子。

②林棲者:山林中的隱士。

③坐:因而。

④美人:指林棲者。

【意譯】

春天蘭葉繁茂,秋花潔白。它們?nèi)绱诵佬老驑s、生氣勃勃,自然地為佳節(jié)盛開放。誰知林中的隱士,聞到風中的花香,心情好生,可是草木自有它們的天性,哪里是為了追求隱士們?nèi)ヅ收垩剑?/p>

【品讀】

《感遇》是作者遭讒言貶謫荊州長史后所寫的組詩,共十二首。這是第一首。詩中托物起興,以蘭、桂自比,突出這兩種植物不求別人賞識,只因自己的本性而生長、開放的特性,體現(xiàn)了詩人孤芳自賞,不求聞達的清高情操。五、六兩句中由,“誰知”二字引發(fā)詩意生出一層轉(zhuǎn)折,使得全詩更耐讀,更富韻味。

江南有丹橘,經(jīng)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循環(huán)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注釋

①豈伊:難道。

②歲寒心:忍耐寒冷的特性。用《論語》中“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意思。

③薦:獻給。

④樹:種植。

【意譯】

江南地區(qū)有丹橘,經(jīng)過嚴冬,橘林仍然一片綠色。難道是因為這里地氣暖和?是丹橘自有耐寒的特性??!可以獻橘子給嘉賓,怎奈重山阻隔,不能如愿。命運只能靠偶然,沒有好壞交替的規(guī)律可以探尋。人們只說栽種桃李以取果實,種植丹橘樹難道就不能綠樹成蔭?

【品讀】

詩人筆下的丹橘,經(jīng)受了嚴冬的考驗,依然保持勃勃生機。正因為具有這種生機,才能進獻給嘉賓。這不正好象征了有德的賢者么?他們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雖然命運多舛,遭受冷落,但內(nèi)心仍然渴望有用于世。詩人貶謫楚地,有感而發(fā),也受了屈原《橘頌》的影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