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傳
竭力為善,愛自由甚于一切,
即使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
——貝多芬(一七九二年手冊)
他短小臃腫,外表結(jié)實,生就運動家般的骨骼。一張土紅色的寬大的臉,到晚年才皮膚變得病態(tài)而黃黃的,尤其是冬天,當(dāng)他關(guān)在室內(nèi)遠離田野的時候。額角隆起,寬廣無比。烏黑的頭發(fā),異乎尋常的濃密,好似梳子從未在上面光臨過,到處逆立,賽似“梅杜頭上的亂蛇”。眼中燃燒著一股奇異的威力,使所有見到他的人為之震懾;但大多數(shù)人不能分辨它們微妙的差別。因為在褐色而悲壯的臉上,這雙眼睛射出一道獷野的光,所以大家總以為是黑的;其實卻是灰藍的
。平時又細小又深陷,興奮或憤怒的時光才大張起來,在眼眶中旋轉(zhuǎn),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們真正的思想
。他往往用憂郁的目光向天凝視。寬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獅子的相貌。一張細膩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傾向。牙床結(jié)實得厲害,似乎可以磕破核桃。左邊的下巴有一個深陷的小窩,使他的臉顯得古怪地不對稱。據(jù)莫希爾斯說:“他的微笑是很美的,談話之間有一副往往可愛而令人高興的神氣。但另一方面,他的笑卻是不愉快的,粗野的,難看的,并且為時很短,”——那是一個不慣于歡樂的人的笑。他通常的表情是憂郁的,顯示出“一種無可療治的哀傷”。一八二五年,雷斯太勃說看見“他溫柔的眼睛及其劇烈的痛苦”時,他需要竭盡全力才能止住眼淚。一年以后,勃羅姆·洪·勃隆太在一家酒店里遇見他,坐在一隅抽著一支長煙斗,閉著眼睛,那是他臨死以前與日俱增的習(xí)慣。一個朋友向他說話。他悲哀地微笑,從袋里掏出一本小小的談話手冊;然后用著聾子慣有的尖銳的聲音,教人家把要說的話寫下來?!哪樕珪r常變化,或是在鋼琴上被人無意中撞見的時候,或是突然有所感應(yīng)的時候,有時甚至在街上,使路人大為出驚?!澳樕系募∪馔蝗宦∑?,血管膨脹;獷野的眼睛變得加倍可怕;嘴巴發(fā)抖;仿佛一個魔術(shù)家召來了妖魔而反被妖魔制服一般”,那是莎士比亞式的面目
。于里于斯·裴奈狄脫說他無異“李爾王”
。
魯特維克·范·貝多芬,一七七〇年十二月十六日生于科隆附近的篷恩,一所破舊屋子的閣樓上。他的出身是弗拉芒族。父親是一個不聰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女仆,一個廚子的女兒,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貝多芬的父親。
艱苦的童年,不像莫扎爾德般享受過家庭的溫情。一開始,人生于他就顯得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斗爭。父親想開拓他的音樂天分,把他當(dāng)作神童一般炫耀。四歲時,他就被整天的釘在洋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關(guān)在家里,幾乎被繁重的工作壓死。他的不致永遠厭惡這藝術(shù)總算是萬幸的了。父親不得不用暴力來迫使貝多芬學(xué)習(xí)。他少年時代就得操心經(jīng)濟問題,打算如何掙取每日的面包,那是來得過早的重任。十一歲,他加入戲院樂隊;十三歲,他當(dāng)大風(fēng)琴手。一七八七年,他喪失了他熱愛的母親。“他對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愛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噢!當(dāng)我能叫出母親這甜蜜的名字而他能聽見的時候,誰又比我更幸福?”
他是肺病死的;貝多芬自以為也染著同樣的病癥;他已常常感到痛楚;再加比病魔更殘酷的憂郁
。十七歲,他做了一家之主,負著兩個兄弟的教育之責(zé);他不得不羞慚地要求父親退休,因為他酗酒,不能主持門戶:人家恐怕他浪費,把養(yǎng)老俸交給兒子收領(lǐng)。這些可悲的事實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創(chuàng)痕。他在篷恩的一個家庭里找到了一個親切的依傍,便是他終身珍視的勃羅寧一家??蓯鄣膼廴R奧諾·特·勃羅寧比他小二歲。他教他音樂,領(lǐng)他走上詩歌的路。他是他的童年伴侶;也許他們之間曾有相當(dāng)溫柔的情緒。后來愛萊奧諾嫁了韋該勒醫(yī)生,他也成為貝多芬的知己之一;直到最后,他們之間一直保持著恬靜的友誼,那是從韋該勒、愛萊奧諾和貝多芬彼此的書信中可以看到的。當(dāng)三個人到了老年的時候,情愛格外動人,而心靈的年輕卻又不減當(dāng)年
。
貝多芬的童年盡管如是悲慘,他對這個時代和消磨這時代的地方,永遠保持著一種溫柔而凄涼的回憶。不得不離開篷恩、幾乎終身都住在輕佻的都城維也納及其慘淡的近郊,他卻從沒忘記萊茵河畔的故鄉(xiāng),壯嚴的父性的大河,像他所稱的“我們的父親萊茵”;的確,它是那樣的生動,幾乎賦有人性似的,仿佛一顆巨大的靈魂,無數(shù)的思想與力量在其中流過;而且萊茵流域中也沒有一個地方比細膩的篷恩更美、更雄壯、更溫柔的了,它的濃蔭密布,鮮花滿地的坂坡,受著河流的沖擊與撫愛。在此,貝多芬消磨了他最初的二十年;在此,形成了他少年心中的夢境,——慵懶地拂著水面的草原上,霧氛籠罩著的白楊,叢密的矮樹,細柳和果樹,把根須浸在靜寂而湍急的水流里,——還有是村落,教堂,墓園,懶洋洋地睜著好奇的眼睛俯視兩岸,——遠遠里,藍色的七峰在天空畫出嚴峻的側(cè)影,上面矗立著廢圮的古堡,顯出一些瘦削而古怪的輪廓。他的心對于這個鄉(xiāng)土是永久忠誠的;直到生命的終了,他老是想再見故園一面而不能如愿?!拔业募亦l(xiāng),我出生的美麗的地方,在我眼前始終是那樣的美,那樣的明亮,和我離開它時毫無兩樣。”
大革命爆發(fā)了,泛濫全歐,占據(jù)了貝多芬的心。篷恩大學(xué)是新思想的集中點。一七八九年五月十四日,貝多芬報名入學(xué),聽有名的奧洛葛·希那哀特講德國文學(xué),——他是未來的下萊茵州的檢察官。當(dāng)篷恩得悉巴斯蒂獄攻陷時,希那哀特在講壇上朗誦一首慷慨激昂的詩,鼓起了學(xué)生們?nèi)缱砣缈竦臒崆?sup>。次年,他又印行了一部革命詩集
。在預(yù)約者的名單中
,我們可以看到貝多芬和勃羅寧的名字。
一七九二年十一月,正當(dāng)戰(zhàn)事蔓延到篷恩時,貝多芬離開了故鄉(xiāng),住到德意志的音樂首都維也納
去。路上他遇見開向法國的黑森軍隊
。無疑的,他受著愛國情緒的鼓動,在一七九六與九七兩年內(nèi),他把弗列特堡的戰(zhàn)爭詩譜成音樂:一闋是《行軍曲》;一闋是《我們是偉大的德意志族》。但他盡管謳歌大革命底敵人也是徒然:大革命已征服了世界,征服了貝多芬。從一七九八年起,雖然奧國和法國的關(guān)系很緊張,貝多芬仍和法國人有親密的往還,和使館方面,和才到維也納的裴那陶德
。在那些談話里,他的擁護共和的情緒愈益肯定,在他以后的生活中,我們更可看到這股情緒的有力的發(fā)展。
這時代史丹霍塞替他畫的肖像,把他當(dāng)時的面目表現(xiàn)得相當(dāng)準確。這一幅像之于貝多芬以后的肖像,無異葛冷的拿破侖肖像之于別的拿破侖像,那張嚴峻的臉,活現(xiàn)出波那帕脫充滿著野心的火焰。貝多芬在畫上顯得很年輕,似乎不到他的年紀,瘦削的,筆直的,高領(lǐng)使他頭頸僵直,一副睥睨一切和緊張的目光。他知道他的意志所在;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一七九六年,他在筆記簿上寫道:“勇敢??!雖然身體不行,我的天才終究會獲勝……二十五歲!不是已經(jīng)臨到了嗎?……就在這一年上,整個的人應(yīng)當(dāng)顯示出來了
?!碧亍づ岫鞴胤蛉撕透鹆挚苏f他很高傲,舉止粗野,態(tài)度抑郁,帶著非常強烈的內(nèi)地口音。但他藏在這驕傲的笨拙之下的慈悲,唯有幾個親密的朋友知道。他寫信給韋該勒敘述他的成功時,第一個念頭是:“譬如我看見一個朋友陷于窘境:倘若我的錢袋不夠幫助他時,我只消坐在書桌前面;頃刻之間便解決了他的困難……他瞧這多美妙?!?sup>
隨后他又道:“我的藝術(shù)應(yīng)當(dāng)使可憐的人得益?!?/p>
然而痛苦已在叩門,它一朝住在他身上之后永遠不再退隱。一七九六年至一八〇〇年間,耳聾已開始它的酷刑。耳朵日夜作響;他內(nèi)臟也受劇烈的痛楚磨折。聽覺越來越衰退。在好幾年中他瞞著人家,連對最心愛的朋友們也不說;他避免與人見面,使他的殘廢不致被人發(fā)現(xiàn);他獨自守著這可怕的秘密。但到一八〇一年,他不能再緘默了;他絕望地告訴兩個朋友:韋該勒醫(yī)生和阿芒達牧師:
“我的親愛的、我的善良的、我的懇摯的阿芒達……我多祝望你能常在我身旁!你的貝多芬真是可憐已極。得知道我的最高貴的一部分,我的聽覺,大大地衰退了。當(dāng)我們同在一起時,我已覺得許多病象,我瞞著;但從此越來越惡劣……還會痊愈嗎?我當(dāng)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這一類的病是無藥可治的。我得過著凄涼的生活,避免我心愛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這個如此可憐、如此自私的世界上!……我不得不在傷心的隱忍中找棲身!固然我曾發(fā)愿要超臨這些禍害;但又如何可能?……”
他寫信給韋該勒時說:“我過著一種悲慘的生活。兩年以來我躲避著一切交際,因為我不可能與人說話:我聾了。要是我干著別的職業(yè),也許還可以;但在我的行當(dāng)里!這是可怕的遭遇啊。我的敵人們又將怎么說,他們的數(shù)目又是相當(dāng)可觀!……在戲院里,我得坐在貼近樂隊的地方,才能懂得演員的說話。我聽不見樂器和歌唱的高音,假如我的座位稍遠的話?!思胰岷偷卣f話時,我勉強聽到一些,人家高聲叫喊時,我簡直痛苦難忍……我時常詛咒我的生命……普盧塔克教我學(xué)習(xí)隱忍。我卻愿和我的命運挑戰(zhàn),只要可能;但有些時候,我竟是上帝最可憐的造物……隱忍!多傷心的避難所!然而這是我唯一的出路!”
這種悲劇式的愁苦,在當(dāng)時一部分的作品里有所表現(xiàn),例如全集卷十三的《悲愴朔拿大》(一七九九年),尤其是全集卷十(一七九八)之三的朔拿大中的Largo。奇怪的是并非所有的作品都帶憂郁的情緒,還有許多樂曲,如歡悅的《七重奏》(一八〇〇),明澈如水的《第一交響樂》(一八〇〇),都反映著一種青年人的天真。無疑的,要使心靈慣于愁苦也得相當(dāng)?shù)臅r間。它是那樣的需要歡樂,當(dāng)它實際沒有歡樂時就自己來創(chuàng)造。當(dāng)“現(xiàn)在”太殘酷時,它就在“過去”中生活。往昔美妙的歲月,一下子是消滅不了的;它們不復(fù)存在時,光芒還會悠久地照耀。獨自一人在維也納遭難的辰光,貝多芬便隱遁在故園的憶念里;那時代他的思想都印著這種痕跡?!镀咧刈唷穬?nèi)以變體曲(Variation)出現(xiàn)的Andante的主題,便是一支萊茵的歌謠。《第一交響樂》也是一件頌贊萊茵的作品,是青年人對著夢境微笑的詩歌。它是快樂的,慵懶的;其中有取悅于人的欲念和希望。但在某些段落內(nèi),在引子(Introduction)里,在低音樂器的明暗的對照里,在神圣的Scherzo里,我們何等感動地,在青春的臉上看到未來的天才底目光。那是鮑梯卻梨在《圣家庭》中所畫的幼嬰底眼睛,其中已可窺到他未來的悲劇。
在這些肉體的痛苦之上,再加另外一種痛苦。韋該勒說他從沒見過貝多芬不抱著一股劇烈的熱情。這些愛情似乎永遠是非常純潔的。熱情與歡娛之間毫無連帶關(guān)系。現(xiàn)代的人們把這兩者混為一談,實在是他們?nèi)恢篮沃^熱情,也不知道熱情之如何難得。貝多芬的心靈里多少有些清教徒氣息;粗野的談吐與思想,他是厭惡的;他對于愛情的神圣抱著毫無假借的觀念。據(jù)說他不能原諒莫扎爾德,因為他不惜屈辱自己的天才去寫《唐·裘安》。他的密友興特勒卻言“他一生保著童貞,從未有何缺德需要懺悔?!边@樣的一個人是生來受愛情的欺騙,做愛情的犧牲品的。他的確如此。他不斷地鐘情,如醉如狂般的顛倒,他不斷地夢想著幸福,然而立刻幻滅,隨后是悲苦的煎熬。貝多芬最豐滿的靈感,就當(dāng)在這種時而熱愛、時而驕傲地反抗的輪回中去探尋根源;直到相當(dāng)?shù)哪挲g,他的激昂的性格,才在凄惻的隱忍中趨于平靜。
一八〇一年時,他熱情的對象是琪麗哀太·琪卻爾第,為他題贈那著名的全集卷二十七之二的《月光朔拿大》(一八〇二),而知名于世的。他寫信給韋該勒說:“現(xiàn)在我生活比較甜美,和人家來往也較多了些……這變化是一個親愛的姑娘底魅力促成的;他愛我,我也愛他。這是兩年來我初次遇到的幸運的日子?!?sup>
可是他為此付了很高的代價。第一,這段愛情使他格外感到自己的殘廢,境況的艱難,使他無法娶他所愛的人。其次,琪麗哀太是風(fēng)騷的,稚氣的,自私的,使貝多芬苦惱;一八〇三年十一月,他嫁了伽侖堡伯爵
?!@樣的熱情是摧殘心靈的;而像貝多芬那樣,心靈已因疾病而變得虛弱的時候,狂亂的情緒更有把它完全毀滅的危險。他一生就只是這一次,似乎到了顛蹶的關(guān)頭;他經(jīng)歷著一個絕望的苦悶時期,只消讀他那時寫給兄弟卡爾與約翰的遺囑便可知道,遺囑上注明“等我死后開拆”
。這是慘痛之極的呼聲,也是反抗的呼聲。我們聽著不由不充滿著憐憫,他差不多要結(jié)束他的生命了。就只靠著他堅強的道德情操才把他止住
。他對病愈的最后的希望沒有了?!斑B一向支持我的卓絕的勇氣也消失了。噢神,給我一天真正的歡樂罷,就是一天也好!我沒有聽到歡樂底深遠的聲音已經(jīng)多久!什么時候,噢!我的上帝,什么時候我再能和它相遇?……永遠不?——不?——不,這太殘酷了!”
這是臨終的哀訴;可是貝多芬還活了二十五年。他的強毅的天性不能遇到磨難就屈服?!拔业捏w力和智力突飛猛進……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不過才開始。我窺見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標,我每天都迫近它一些?!?!如果我擺脫了這疾病,我將擁抱世界!……一些休息都沒有!除了睡眠以外我不知還有什么休息;而可憐我對于睡眠不得不花費比從前更多的時間。但愿我能在疾病中解放出一半:那時候!……不,我受不了。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絕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噢!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真是多美!”
這愛情,這痛苦,這意志,這時而頹喪時而驕傲的轉(zhuǎn)換,這些內(nèi)心的悲劇,都反映在一八〇二年的大作品里:附有葬曲的朔拿大(全集卷二十六);俗稱為《月光曲》的《幻想朔拿大》(全集卷二十七之二);全集卷三十一之二的朔拿大,——其中戲劇式的吟誦體恍如一場偉大而凄惋的獨白;——題獻亞歷山大皇的提琴朔拿大(全集卷三十);《克埒采朔拿大》(全集卷四十七);依著伽蘭爾脫的詞句所譜的、六支悲壯慘痛的宗教歌(全集卷四十八)。至于一八〇三年的《第二交響樂》,卻反映著他年少氣盛的情愛;顯然是他的意志占了優(yōu)勢。一種無可抵抗的力把憂郁的思想一掃而空。生命的沸騰掀起了樂曲的終局。貝多芬渴望幸福;不肯相信他無可救藥的災(zāi)難;他渴望痊愈,渴望愛情,他充滿著希望。
這些作品里有好幾部,進行曲和戰(zhàn)斗的節(jié)奏特別強烈。這在《第二交響樂》的Allegro與終局內(nèi)已很顯著,但尤其是獻給亞歷山大皇的朔拿大的第一章,更富于英武壯烈的氣概。這種音樂所特有的戰(zhàn)斗性,令人想起產(chǎn)生它的時代。大革命已經(jīng)到了維也納。貝多芬被它煽動了。騎士塞弗烈特說:“他在親密的友人中間,很高興地談?wù)撜?,用著非常的聰明下判斷,目光犀利而且明確?!彼械耐槎純A向于革命黨人。在他生命晚期最熟知他的興特勒說:“他愛共和的原則。他主張無限制的自由與民族的獨立……他渴望大家協(xié)力同心的建立國家的政府
……渴望法國實普選,希望波那帕脫建立起這個制度來,替人類的幸福奠定基石。”他仿佛一個革命的古羅馬人,受著普盧塔克的熏陶,夢想著一個英雄的共和國,由勝利之神建立的:而所謂勝利之神便是法國的首席執(zhí)政;于是他接連寫下《英雄交響樂:波那帕脫》(一八〇四)
,帝國的史詩;和《第五交響樂》(一八〇五至一八〇八)的終局,光榮底敘事歌。第一闋真正革命的音樂時代之魂在其中復(fù)活了,那么強烈,那么純潔,因為當(dāng)代巨大的變故在孤獨的巨人心中是顯得強烈與純潔的,這種印象即和現(xiàn)實接觸之下也不會減損分毫。貝多芬的面目,似乎都受著這些歷史戰(zhàn)爭的反映。在當(dāng)時的作品里,到處都有它們的蹤影,也許作者自己不曾覺察,在《高麗奧朗序曲》(一八〇七)內(nèi),有狂風(fēng)暴雨在呼嘯,《第四四重奏》(全集卷十八)的第一章,和上述的序曲非常相似;《熱情朔拿大》(全集卷五十七,一八〇四),俾斯麥曾經(jīng)說過:“倘我常聽到它,我的勇氣將永遠不竭?!?sup>
還有《哀格蒙》,甚至《降E調(diào)鋼琴合奏曲》(全集卷七十三,一八〇九),其中炫耀技巧的部分都是壯烈的,仿佛有人馬奔突之勢。——而這也不足為怪。在貝多芬寫全集卷二十六朔拿大中的“英雄葬曲”時,比《英雄交響樂》的主人翁更配他謳歌的英雄,奧許將軍,正戰(zhàn)死在萊茵河畔,他的紀念像至今屹立在科布楞茲與篷恩之間的山崗上,——即使當(dāng)時貝多芬不曾知道這件事,但他在維也納也已目擊兩次革命的勝利
。一八〇五年十一月,當(dāng)《斐但麗奧》
初次上演時,在座的便是法國軍佐。于冷將軍,巴斯蒂獄的勝利者,住在洛勃高維茲家里
,做著貝多芬的朋友兼保護人,受著他《英雄交響樂》與《第五交響樂》的題贈。一八〇九年五月十日,拿破侖駐節(jié)在勛勃洛
。不久貝多芬便厭惡法國的征略者。但他對于法國人史詩般的狂熱,依舊很清楚的感覺到;所以凡是不能像他那樣感覺的人,對于他這種行動與勝利底音樂絕不能徹底了解。
貝多芬突然中止了他的《第五交響樂》,不經(jīng)過慣有的擬稿手續(xù),一口氣寫下了《第四交響樂》。幸福在他眼前顯現(xiàn)了。一八〇六年五月,他和丹蘭士·特·勃侖斯維克訂了婚。他老早就愛上他。從貝多芬卜居維也納的初期,和他的哥哥法朗梭阿伯爵為友,他還是一個小姑娘,跟著貝多芬學(xué)鋼琴時起,就愛他的。一八〇六年,他在他們匈牙利的瑪東伐薩家里作客,在那里他們才相愛起來。關(guān)于這些幸福的日子的回憶,還保存在丹蘭士·特·勃侖斯維克的一部分敘述里。他說:“一個星期日的晚上,用過了晚餐,在月光下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先是他放平著手指在鍵盤上來回撫弄。我和法朗梭阿都知道他這種習(xí)慣。他往往是這樣開場的。隨后他在低音部分奏了幾個和弦;接著,慢慢地,他用一種神秘的莊嚴的神氣,奏著賽白斯打·罷哈的一支歌:‘若愿素心相贈,無妨悄悄相傳;兩情脈脈,勿為人知?!?sup>
“母親和教士都已就寢;哥哥嚴肅地凝眸睇視著;我的心被他的歌和目光滲透了,感到生命的豐滿。——明天早上,我們在園中相遇。他對我說:‘我正在寫一本歌劇。主要的人物在我心中,在我面前,不論我到什么地方,停留在什么地方,他總和我同在。我從沒到過這般崇高的境界。一切都是光明和純潔。在此以前,我只像童話里的孩子,只管撿取石子,而不看見路上美艷的鮮花……’一八〇六年五月,只獲得我最親愛的哥哥的同意,我和他訂了婚?!?/p>
這一年所寫的《第四交響樂》,是一朵精純的花,蘊藏著他一生比較平靜的日子底香味。人家說:“貝多芬那時竭力要把他的天才,和一般人在前輩大師留下的形式中所認識與愛好的東西,加以調(diào)和?!?sup>這是不錯的。同樣淵源于愛情的妥協(xié)精神,對他的舉動和生活方式也發(fā)生了影響。塞弗烈特和葛里巴扎
說他興致很好,心靈活躍,處世接物彬彬有禮,對可厭的人也肯忍耐,穿著很講究;而且他巧妙地瞞著大家,甚至令人不覺得他耳聾;他們說他身體很好,除了目光有些近視之外
。在曼勒替他畫的肖像上,我們也可看到一種浪漫底克的風(fēng)雅,微微有些不自然的神情。貝多芬要博人歡心,并且知道已經(jīng)博得人家歡心。猛獅在戀愛中:它的利爪藏起來了。但在他的眼睛深處,甚至在《第四交響樂》的幻夢與溫柔的情調(diào)之下,我們?nèi)阅芨械侥枪煽膳碌牧?,任性的脾氣,突發(fā)的憤怒。
這種深邃的和平并不持久;但愛情底美好的影響一直保存到一八一〇年。無疑是靠了這個影響貝多芬才獲得自主力,使他的天才產(chǎn)生了最完滿的果實,例如那古典的悲劇:《第五交響樂》,——那夏日底神明的夢:《田園交響樂》(一八〇八),還有他自認為他朔拿大中最有力的,從莎士比亞的《狂風(fēng)暴雨》感悟得來的
《熱情朔拿大》(一八〇七),為他題獻給丹蘭士的。全集卷七十八的富于幻夢與神秘氣息的朔拿大(一八〇九),也是獻給丹蘭士的。寫給“不朽的愛人”的一封沒有日期的信,所表現(xiàn)的他的愛情的熱烈,也不下于《熱情朔拿大》:
“我的天使,我的一切,我的我……我心頭裝滿了和你說不盡的話……?。〔徽撐以谀睦?,你總和我同在……當(dāng)我想到你星期日以前不能接到我初次的消息時,我哭了。——我愛你,像你愛我一樣,但還要強得多……啊!天哪!——沒有了你是怎樣的生活啊!——咫尺,天涯。——……我的不朽的愛人,我的思念一齊奔向你,有時是快樂的,隨后是悲哀的,問著命運,問它是否還有接受我們的愿望的一天?!抑荒芡阍谝黄疬^活,否則我就活不了……永遠無人再能占有我的心。永遠!——永遠!——噢上帝!為何人們相愛時要分離呢?可是我現(xiàn)在的生活是憂苦的生活。你的愛使我同時成為最幸福和最苦惱的人?!察o罷……安靜——愛我呀!——今天,——昨天,——多少熱烈的憧憬,多少的眼淚對你,——你,——你,——我的生命——我的一切!——別了!——噢!繼續(xù)愛我呀,—永勿誤解你親愛的L的心?!谰檬悄愕摹谰檬俏业摹肋h是我們的?!?sup>
什么神秘的理由,阻撓著這一對相愛的人底幸福?—也許是沒有財產(chǎn),地位的不同。也許貝多芬對人家要他長時期的等待,要他把這段愛情保守秘密,感到屈辱而表示反抗。
也許以他暴烈、多病、憎恨人類的性情,無形中使他的愛人受難,而他自己又因之感到絕望。——婚約毀了;然而兩人中間似乎沒有一個忘卻這段愛情。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丹蘭士·特·勃侖斯維克還愛著貝多芬。一八一六年時貝多芬說:“當(dāng)我想到他時,我的心仍和第一天見到他時跳得一樣的劇烈?!蓖?,他制作六闋“獻給遙遠的愛人”的歌。他在筆記內(nèi)寫道:“我一見到這個美妙的造物,我的心情就泛濫起來,可是他并不在此,并不在我旁邊!”——丹蘭士曾把他的肖像贈予貝多芬,題著:“給稀有的天才,偉大的藝術(shù)家,善良的人。T.B.”
在貝多芬晚年,一位朋友無意中撞見他獨自擁抱著這幅肖像,哭著,高聲的自言自語著(這是他的習(xí)慣):“你這樣的美,這樣的偉大,和天使一樣!”朋友退了出去,過了一會再進去,看見他在彈琴,便對他說:“今天,我的朋友,你臉上全無可怕的氣色?!必惗喾掖鸬溃骸耙驗槲业暮锰焓箒碓L問過我了。”——創(chuàng)傷深深地銘刻在他心上。他自己說:“可憐的貝多芬,此世沒有你的幸福。只有在理想的境界里才能找到你的朋友?!?sup>
他在筆記上又寫著:“屈服,深深地向你的運命屈服:你不復(fù)能為你自己而存在,只能為著旁人而存在;為你,只在你的藝術(shù)里才有幸福。噢上帝!給我勇氣讓我征服我自己!”
愛情把他遺棄了。一八一〇年,他重又變成孤獨;但光榮已經(jīng)來到,他也顯然感到自己的威力。他正當(dāng)盛年。他完全放縱他的暴烈與粗獷的性情,對于社會,對于習(xí)俗,對于旁人的意見,對一切都不顧慮。他還有什么需要畏慎,需要敷衍?愛情,沒有了,野心,沒有了。所剩下的只有力,力底歡樂,需要應(yīng)用它,甚至濫用它?!傲Γ@才是和尋常人不同的人底精神!”他重復(fù)不修邊幅,舉止也愈加放肆。他知道他有權(quán)可以言所欲言,即對世間最大的人物亦然如此?!俺巳蚀纫酝?,我不承認還有什么優(yōu)越底標記,”這是他一八一二年七月十七日所寫的說話
。裴蒂娜·勃郎太諾
那時看見他,說“沒有一個帝皇對于自己的力有他這樣堅強的意識?!彼凰耐胤?,寫信給歌德時說道:“當(dāng)我初次看見他時,整個世界在我面前消失了,貝多芬使我忘記了世界,甚至忘記了你,噢歌德!……我敢斷言這個人物遠遠地走在現(xiàn)代文明之前,而我相信我這句話是不錯的?!?sup>
歌德設(shè)法要認識貝多芬。一八一二年,終于他們在波希米的浴場托帕列茲地方相遇,結(jié)果卻不很投機。貝多芬熱烈佩服著歌德的天才;但他過于自由和過于暴烈的性格,不能和歌德的性格融合,而不免于傷害它。他曾敘述他們一同散步的情景,當(dāng)時這位驕傲的共和黨人,把威瑪大公的樞密參贊
教訓(xùn)了一頓,使歌德永遠不能原諒。
“君王與公卿盡可造成教授與機要參贊,盡可賞賜他們頭銜與勛章;但他們不能造成偉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臨庸俗社會的心靈;……而當(dāng)像我和歌德這樣兩個人在一起時,這般君侯貴胄應(yīng)當(dāng)感到我們的偉大?!蛱?,我們在歸路上遇見全體的皇族。我們遠遠里就已看見。歌德掙脫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對他說盡我所有的話,不能使他再走一步。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鈕子,背著手。往最密的人叢中撞去。親王與近臣密密層層;太子洛道夫
對我脫帽;皇后先對我招呼?!切┐笕讼壬钦J得我的?!獮榱撕猛嫫鹩?,我看著這隊人馬在歌德面前經(jīng)過。他站在路邊上,深深地彎著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我大大地教訓(xùn)了他一頓,毫不同他客氣。……”
而歌德也沒有忘記。
《第七交響樂》和《第八交響樂》便是這時代的作品,就是說一八一二年在托帕列茲寫的:前者是節(jié)奏底大祭樂,后者是詼謔的交響曲,他在這兩件作品內(nèi)也許最是自在,像他自己所說的,最是“盡量”,那種快樂與狂亂底激動,出其不意的對比,使人錯愕的夸大的機智,巨人式的、使歌德與采爾脫惶駭?shù)谋l(fā),使德國北部流行著一種說數(shù),說《第七交響樂》是一個酒徒的作品?!诲e,是一個沉醉的人的作品,但也是力和天才的產(chǎn)物。
他自己也說:“我是替人類釀制醇醪的酒神。是我給人以精神上至高的熱狂。
我不知他是否真如華葛耐所說的,想在《第七交響樂》的終局內(nèi)描寫一個酒神底慶祝會。在這闋豪放的鄉(xiāng)村節(jié)會音樂中,我特別看到他弗拉芒族的遺傳;同樣,在以紀律和服從為尚的國家,他的肆無忌憚的舉止談吐,也是淵源于他自身的血統(tǒng)。不論在哪一件作品里,都沒有《第七交響樂》那么坦白,那么自由的力。這是無目的地,單為了娛樂而浪費著超人的精力,宛如一條洋溢泛濫的河底歡樂。在《第八交響樂》內(nèi),力量固沒有這樣的夸大,但更加奇特,更表現(xiàn)出作者的特點,交融著悲劇與滑稽,力士般的剛強和兒童般的任性。
一八一四年是貝多芬幸運底頂點。在維也納會議中,人家看他做歐羅巴底光榮。他在慶祝會中非?;钴S。親王們向他致敬;像他自己高傲地向興特勒所說的,他聽任他們追逐。
他受著獨立戰(zhàn)爭的鼓動。一八一三年,他寫了一闋《威靈吞戰(zhàn)勝交響樂》。一八一四年初,寫了一闋?wèi)?zhàn)士的合唱:《德意志的再生》。一八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他在許多君王前面指揮一支愛國歌曲:《光榮的時節(jié)》。一八一五年,他為攻陷巴黎
寫一曲合唱:《大功告成》。這些應(yīng)時的作品,比他一切旁的音樂更能增加他的聲名。勃拉息斯·赫弗爾依著法朗梭阿·勒德龍的素描所作的木刻,和一八一三年法朗茲·克冷塑的臉型(Masque),活潑潑地表顯出貝多芬在維也納會議時的面貌。獅子般的臉上,牙床緊咬著,刻畫著憤怒與苦惱的皺痕,但表現(xiàn)得最明顯的性格是他的意志,早年拿破侖式的意志:“可惜我在戰(zhàn)爭里不像在音樂中那么內(nèi)行!否則我將戰(zhàn)敗他!”
但是他的王國不在此世,像他寫信給法朗梭阿·特·勃侖斯維克時所說的:“我的王國是在天空?!?sup>
在此光榮的時間以后,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
維也納從未對貝多芬抱有好感。像他那樣一個高傲而獨立的天才,在此輕佻浮華、為華葛耐所痛惡的都城里是不得人心的。他抓住可以離開維也納的每個機會;一八〇八年,他很想脫離奧國,到威斯發(fā)里亞王奚洛姆·波那帕脫的宮廷里去
。但維也納的音樂泉源是那么豐富,我們也不該抹殺那邊常有一般高貴的鑒賞家,感到貝多芬之偉大,不肯使國家蒙受喪失這天才之羞。一八〇九年,維也納三個富有的貴族:貝多芬的學(xué)生洛道夫太子,洛勃高維茲親王,凱斯基親王,答應(yīng)致送他四千弗洛冷
的年俸,只要他肯留在奧國。他們說:“顯然一個人只在沒有經(jīng)濟煩慮的時候才能整個地獻身于藝術(shù),才能產(chǎn)生這些崇高的作品為藝術(shù)增光,所以我們決意使魯特維克·范·貝多芬獲得物質(zhì)的保障,避免一切足以妨害他天才發(fā)展的阻礙。”
不幸結(jié)果與諾言不符。這筆津貼并未付足;不久又完全停止。且從一八一四年維也納會議起,維也納的性格也轉(zhuǎn)變了。社會的目光從藝術(shù)移到政治方面,音樂口味被意大利作風(fēng)破壞了,時尚所趨的是洛西尼,把貝多芬視為迂腐。貝多芬的朋友與保護人,分散的分散,死亡的死亡:凱斯基親王死于一八一二,李區(qū)諾斯基親王死于一八一四,洛勃高維茲死于一八一六。受貝多芬題贈全集卷五十九的美麗的四重奏的拉蘇莫斯基,在一八一五年舉辦了最后的一次音樂會。同年,貝多芬和童年的朋友,愛萊奧諾的哥哥,斯丹芬·洪·勃魯寧失和
。從此他孤獨了。
在一八一六年的筆記上,他寫道:“沒有朋友,孤零零地在世界上?!?/p>
耳朵完全聾了。從一八一五年秋天起,他和人們只有筆上的往還。最早的談話手冊是一八一六年的
。關(guān)于一八二二年《斐但麗奧》預(yù)奏會的經(jīng)過,有興特勒的一段慘痛的記述可按。
“貝多芬要求親自指揮最后一次的預(yù)奏……從第一幕的二部唱起,顯而易見他全沒聽見臺上的歌唱。他把樂曲的進行延緩很多;當(dāng)樂隊跟著他的指揮棒進行時,臺上的歌手自顧自的匆匆向前。結(jié)果是全局都紊亂了。經(jīng)常的樂隊指揮翁洛夫,不說明什么理由,提議休息一會,和歌唱者交換了幾句說話之后,大家重新開始。同樣的紊亂又發(fā)生了。不得不再休息一次。在貝多芬指揮之下,無疑是干不下去的了;但怎樣使他懂得呢?沒有一個人有心腸對他說:‘走吧,可憐蟲,你不能指揮了?!惗喾也话财饋恚}動之余,東張西望,想從不同的臉上猜出癥結(jié)所在:可是大家都默不作聲。他突然用命令的口吻呼喚我。我走近時,他把談話手冊授給我,示意我寫。我便寫著:‘懇求您勿再繼續(xù),等回去再告訴您理由?!谑撬卉S下臺;對我嚷道:‘快走!’他一口氣跑回家里;進去,一動一動地倒在便榻上,雙手捧著他的臉;他這樣一直到晚飯時分。用餐時他一言不發(fā),保持著最深刻的痛苦的表情。晚飯以后,當(dāng)我想告別時,他留著我,表示不愿獨自在家。等到我們分手的辰光,他要我陪著去看醫(yī)生,以耳科出名的……在我和貝多芬的全部交誼中,沒有一天可和這十一月里致命的一天相比。他心坎里受了傷,至死不曾忘記這可怕的一幕的印象。”
兩年以后,一八二四年五月七日,他指揮著(或更準確地,像節(jié)目單上所注明的“參與指揮事宜”)《合唱交響樂》時,他全沒聽見全場一致的彩聲;他絲毫不曾覺察,直到一個女歌唱演員牽著他的手,把他面對著群眾時,他才突然看見全場起立,揮舞著帽子,向他鼓掌?!粋€英國游歷家羅塞爾,一八二五年時看見過他彈琴,說當(dāng)他要表現(xiàn)柔和的時候,琴鍵不會發(fā)聲,在這靜寂中看著他情緒激動的神氣,臉部和手指都抽搐起來,真是令人感動。
隱遁在自己的內(nèi)心生活里,和其余的人類隔絕著,他只有在自然中覓得些許安慰。丹蘭士·勃侖斯維克說:“自然是他唯一的知己?!彼蔀樗耐斜铀R话艘晃迥陼r認識他的查理·納德,說他從未見過一個人像他這樣的愛花木,云彩,自然……他似乎靠著自然生活
。貝多芬寫道:“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像我這樣的愛田野……我愛一株樹甚于愛一個人……”在維也納時,每天他沿著城墻繞一個圈子。在鄉(xiāng)間,從黎明到黑夜,他獨自在外散步,不戴帽子,冒著太陽,冒著風(fēng)雨。“全能的上帝!——在森林中我快樂了,在森林中我快樂了,每株樹都傳達著你的聲音?!炷?!何等的神奇!——在這些樹林里,在這些崗巒上,一片寧謐,供你役使的寧謐?!?/p>
他的精神的騷亂在自然中獲得了一些安慰。他為金錢的煩慮弄得困憊不堪。一八一八年時他寫道:“我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而我還得裝作日常生活并不艱窘的神氣?!贝送馑终f:“全集卷一〇六的朔拿大是在緊急情況中寫的。要以工作來換取面包實在是一件苦事?!彼蛊諣?sup>
說他往往不能出門,為了靴子洞穿之故。他對出版商負著重債,而作品又賣不出錢。《D調(diào)彌撒祭樂》發(fā)售預(yù)約時,只有七個預(yù)約者,其中沒有一個是音樂家
。他全部美妙的朔拿大,——每曲都得花費他三個月的工作,——只給他掙了三十至四十杜加
。伽列青親王要他制作的四重奏(全集卷一二七,一三〇,一三二),也許是他作品中最深刻的,仿佛用血淚寫成的,結(jié)果是一文都不曾拿到。把貝多芬煎熬完的是,日常的窘?jīng)r,無窮盡的訟案,或是要人家履行津貼的諾言,或是為爭取侄兒的監(jiān)護權(quán),因為他的兄弟卡爾于一八一五年死于肺病,遺下一個兒子。
他心坎間洋溢著的溫情全部灌注在這個孩子身上。這兒又是殘酷的痛苦等待著他。仿佛是境遇的好意,特意替他不斷地供給并增加苦難,使他的天才不致缺乏營養(yǎng)?!仁且退莻€不入流品的弟婦爭他的小卡爾,他寫道:
“噢我的上帝,我的城墻,我的防衛(wèi),我唯一的托庇所!我的心靈深處,你是一覽無余的,我使那些和我爭奪卡爾的人受苦時,我的苦痛,你是鑒臨的。請你聽我呀,我不知如何稱呼你的神靈!請你接受我熱烈的祈求,我是你造物之中最不幸的可憐蟲?!?/p>
“噢神哪!救救我罷!你瞧,我被全人類遺棄,因為我不愿和不義妥協(xié)!接受我的祈求罷,讓我,至少在將來,能和我的卡爾一起過活!……噢殘酷的命運,不可搖撼的命運!不,不,我的苦難永無終了之日!”
然后,這個熱烈地被愛的侄子,顯得并不配受伯父的信任。貝多芬給他的書信是痛苦的,憤慨的,宛如彌蓋朗琪羅給他的兄弟們的信,但是更天真更動人:
“我還得再受一次最卑下的無情義底酬報嗎?也罷,如果我們之間的關(guān)系要破裂,就讓它破裂罷!一切公正的人知道這回事以后,都將恨你……如果連系我們的約束使你不堪擔(dān)受,那么憑著上帝的名字——但愿一切都照著他的意志實現(xiàn)——我把你交給至圣至高的神明了;我已盡了我所有的力量;我敢站在最高的審判之前……”
“像你這樣嬌養(yǎng)壞的孩子,學(xué)一學(xué)真誠與樸實決計與你無害;你對我的虛偽的行為,使我的心太痛苦了,難以忘懷……上帝可以作證,我只想跑到千里之外,遠離你,遠離這可憐的兄弟和這丑惡的家庭……我不能再信任你了?!毕旅娴氖鹈牵骸安恍业厥牵耗愕母赣H,——或更好:不是你的父親?!?sup>
但寬恕立刻接踵而至:
“我親愛的兒子!——一句話也不必再說,—到我臂抱里來罷,你不會聽到一句嚴厲的說話……我將用同樣的愛接待你。如何安排你的前程,我們將友善地一同商量?!乙詷s譽為擔(dān)保,決無責(zé)備的言辭!那是毫無用處的。你能期待于我的只有殷勤和最親切的幫助?!獊砹T,來到你父親的忠誠的心上?!獊砹T,一接到信立刻回家罷。”(在信封上又用法文寫著:“如果你不來,我定將為你而死?!保?sup>
他又哀求道:“別說謊,永遠做我最親愛的兒子!如果你用虛偽來報答我,像人家使我相信的那樣,那真是何等丑惡何等刺耳!……別了,我雖不曾生下你來,但的確撫養(yǎng)過你,而且竭盡所能的培植過你精神的發(fā)展,現(xiàn)在我用著有甚于父愛的情愛,從心坎里求你走上善良與正直底唯一的大路。你的忠誠的老父。”
這個并不缺少聰明的侄兒,貝多芬本想把他領(lǐng)上高等教育的路,然而替他籌劃了無數(shù)美妙的前程之夢以后,不得不答應(yīng)他去習(xí)商。但卡爾出入賭場,負了不少債務(wù)。
由于一種可悲的怪現(xiàn)象,比人們想象中更為多見的怪現(xiàn)象,伯父的精神底偉大,對侄兒非但無益,而且有害,使他惱怒,使他反抗,如他自己所說的:“因為伯父要我上進,所以我變得更下流”;這種可怕的說話,活活顯出這個浪子的靈魂。他甚至在一八二六年時在自己頭上打了一槍。然而他并不死,倒是貝多芬?guī)缀跻蛑兔核麨檫@件事情所受的難堪,永遠無法擺脫。卡爾痊愈了,他自始至終使伯父受苦,而對于這伯父之死,也未始沒有關(guān)系;貝多芬臨終的時候,他竟沒有在場?!獛啄暌郧?,貝多芬寫給侄子的信中說:“上帝從沒遺棄我。將來終有人來替我闔上眼睛”。——然而替他闔上眼睛的,竟不是他稱為“兒子”的人。
在此悲苦的深淵里,貝多芬從事于謳歌歡樂。
這是他畢生的計劃。從一七九三年他在篷恩時起就有這個念頭。他一生要歌唱歡樂,把這歌唱作為他某一大作品底結(jié)局。頌歌的形式,以及放在哪一部作品里這些問題,他躊躇了一生。即在《第九交響樂》內(nèi),他也不曾打定主意。直到最后一刻,他還想把歡樂頌歌留下來,放在第十或第十一的交響樂中去。我們應(yīng)當(dāng)注意《第九交響樂》的原題,并非今日大家所習(xí)用的《合唱交響樂》,而是《以歡樂頌歌的合唱為結(jié)局的交響樂》?!兜诰沤豁憳贰房赡芏覒?yīng)該有另外一種結(jié)束。一八二三年七月,貝多芬還想給它以一個器樂的結(jié)束,這一段結(jié)束,他以后用在全集卷一三二的四重奏內(nèi)。邱尼和仲拉哀脫納確言,即在演奏過后(一八二四年五月),貝多芬還未放棄改用器樂結(jié)束的意思。
要在一闋交響樂內(nèi)引進合唱,有極大的技術(shù)上的困難,這是可從貝多芬的稿本上看到的,他作過許多試驗,想用別種方式,并在這件作品底別的段落引進合唱。在Adagio的第二主題的稿本上,他寫道:“也許合唱在此可以很適當(dāng)?shù)亻_始?!钡荒芤闳粵Q然地和他忠誠的樂隊分手。他說:“當(dāng)我發(fā)現(xiàn)一個樂思的時候,我總是聽見樂器的聲音,從未聽見人聲。”所以他把運用歌唱的時間盡量延宕;甚至先把主題交給器樂來奏出,不但終局的吟誦體為然,連“歡樂”的主題亦是如此。
對于這些延緩和躊躇的解釋,我們還得更進一步:它們還有更深刻的原因。這個不幸的人永遠受著憂患磨折,永遠想謳歌“歡樂”之美;然而年復(fù)一年,他延宕著這樁事業(yè),因為他老是卷在熱情與哀傷的漩渦內(nèi)。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日他才完成了心愿,可是完成的時候是何等的偉大!
當(dāng)歡樂底主題初次出現(xiàn)時,樂隊忽然中止;出其不意的一片靜默;這使歌唱底開始帶著一種神秘與神明的氣概。而這是不錯的:這個主題的確是一個神明?!皻g樂”自天而降,包裹在非現(xiàn)實的寧靜中間:它用柔和的氣息撫慰著痛苦;而它溜滑到大病初愈的人的心坎中時,第一下的撫摩又是那么溫柔,令人如貝多芬的那個朋友一樣,禁不住因“看到他柔和的眼睛而為之下淚”。當(dāng)主題接著過渡到人聲上去時,先由低音表現(xiàn),帶著一種嚴肅而受壓迫的情調(diào)。慢慢地,“歡樂”抓住了生命。這是一種征服,一場對痛苦的斗爭。然后是進行曲的節(jié)奏,浩浩蕩蕩的軍隊,男高音熱烈急促的歌,在這些沸騰的樂章內(nèi),我們可以聽到貝多芬的氣息,他的呼吸,與他受著感應(yīng)的呼喊底節(jié)奏,活現(xiàn)出他在田野間奔馳,作著他的樂曲,受著如醉如狂的激情鼓動,宛如大雷雨中的李爾王。在戰(zhàn)爭的歡樂之后,是宗教的醉意;隨后又是神圣的宴會,又是愛的興奮。整個的人類向天張著手臂,大聲疾呼著撲向“歡樂”,把它緊緊地摟在懷里。
巨人的巨著終于戰(zhàn)勝了群眾的庸俗。維也納輕浮的風(fēng)氣,被它震撼了一剎那,這都城當(dāng)時是完全在洛西尼與意大利歌劇的勢力之下的。貝多芬頹喪憂郁之余,正想移居倫敦,到那邊去演奏《第九交響樂》。像一八〇九年一樣,幾個高貴的朋友又來求他不要離開祖國。他們說:“我們知道您完成了一部新的圣樂,表現(xiàn)著您深邃的信心感應(yīng)給您的情操。滲透著您的心靈的超現(xiàn)實的光明,照耀著這件作品。我們也知道您的偉大的交響樂底王冠上,又添了一朵不朽的鮮花……您近幾年來的沉默,使一切關(guān)注您的人為之凄然
。大家都悲哀地想到,正當(dāng)外國音樂移植到我們的土地上,令人遺忘德國藝術(shù)的產(chǎn)物之時,我們的天才,在人類中占有那么崇高的地位的,竟默無一言。……唯有在您身上,整個的民族期待著新生命,新光榮,不顧時下的風(fēng)氣而建立起真與美的新時代……但愿您能使我們的希望不久實現(xiàn)……但愿靠了您的天才,將來的春天,對于我們,對于人類,加倍的繁榮!”
這封慷慨陳辭的信,證明貝多芬在德國優(yōu)秀階級中所享有的聲威,不但是藝術(shù)方面的,而且是道德方面的。他的崇拜者稱頌他的天才時,所想到的第一個字既非學(xué)術(shù),亦非藝術(shù),而是“信仰”。
貝多芬被這些言辭感動了,決意留下。一八二四年五月七日,在維也納舉行《D調(diào)彌撒祭樂》和《第九交響樂》的第一次演奏會,獲得空前的成功。情況之熱烈,幾乎含有暴動的性質(zhì)。當(dāng)貝多芬出場時,受到群眾五次鼓掌的歡迎;在此講究禮節(jié)的國家,對皇族的出場,習(xí)慣也只用三次的鼓掌禮。因此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交響樂引起狂熱的騷動。許多人哭起來。貝多芬在終場以后感動得暈去;大家把他抬到興特勒家,他朦朦朧朧地和衣睡著,不飲不食,直到次日早上。可是勝利是暫時的,對貝多芬毫無盈利。音樂會不曾給他掙什么錢。物質(zhì)生活的窘迫依然如故。他貧病交迫,孤獨無依,可是戰(zhàn)勝了
:戰(zhàn)勝了人類的平庸,戰(zhàn)勝了他自己的命運,戰(zhàn)勝了他的痛苦。
“犧牲,永遠把一切人生的愚昧為你的藝術(shù)去犧牲!藝術(shù),這是高于一切的上帝!”
因此他已達到了終身想望的目標。他已抓住歡樂。但在這控制著暴風(fēng)雨的心靈高峰上,他是否能長此逗留?——當(dāng)然,他還得不時墮入往昔的愴痛里。當(dāng)然,他最后的幾部四重奏里充滿著異樣的陰影??墒恰兜诰沤豁憳贰返讋倮坪踉谪惗喾倚闹幸蚜粝滤鈽s的標記。他未來的計劃是:《第十交響樂》
《紀念罷哈的前奏曲》,為葛里巴扎的《曼呂西納》譜的音樂
,為高納的《奧德賽》,歌德的《浮士德》譜的音樂
,《大衛(wèi)與掃羅的祭神劇》,這些都表示他的精神傾向于德國古代大師的清明恬靜之境:罷哈與亨特爾——尤其是傾向于南方,法國南部,或他夢想要去游歷的意大利。
史比勒醫(yī)生于一八二六年看見他,說他氣色變得快樂而旺盛了。同年,當(dāng)葛里巴扎最后一次和他晤面時,倒是貝多芬來鼓勵這頹喪的詩人:“啊,他說,要是我能有千分之一的你的體力和強毅的話!”時代是艱苦的。專制政治的反動,壓迫著思想界。葛里巴扎呻吟道:“言論檢查把我殺害了。倘使一個人要言論自由,思想自由,就得往北美洲去?!钡珱]有一種權(quán)力能鉗制貝多芬的思想。詩人克夫納寫信給他說:“文字是被束縛了,幸而聲音還是自由的?!必惗喾沂莻ゴ蟮淖杂芍暎苍S是當(dāng)時德意志思想界唯一的自由之聲。他自己也感到。他時常提起,他的責(zé)任是把他的藝術(shù)來奉獻于“可憐的人類”,“將來的人類”,為他們造福利,給他們勇氣,喚醒他們的迷夢,斥責(zé)他們的懦怯。他寫信給侄子說:“我們的時代,需要有力的心靈把這些可憐的人群加以鞭策。”一八二七年,米勒醫(yī)生說“貝多芬對于政府、警察、貴族,永遠自由發(fā)表意見,甚至在公眾面前也是如此。警察當(dāng)局明明知道,但對他的批評和嘲諷認為無害的夢囈,因此也就讓這個光芒四射的天才太平無事”。
因此,什么都不能使這股不可馴服的力量屈膝。如今它似乎玩弄痛苦了。在此最后幾年中所寫的音樂,雖然環(huán)境惡劣,往往有一副簇新的面目,嘲弄的,睥睨一切的,快樂的。他逝世以前四個月,在一八二六年十一月完成的作品,全集卷一三〇的四重奏底新的結(jié)束是非常輕快的。實在這種快樂并非一般人所有的那種。時而是莫希爾斯所說的嬉笑怒罵;時而是戰(zhàn)勝了如許痛苦以后的動人的微笑??傊?,他是戰(zhàn)勝了。他不相信死。
然而死終于來了。一八二六年十一月終,他得著肋膜炎性的感冒;為侄子奔走前程而旅行回來,他在維也納病倒了。朋友都在遠方。他打發(fā)侄兒去找醫(yī)生。據(jù)說這麻木不仁的家伙竟忘記了使命,兩天之后才重新想起來。醫(yī)生來得太遲,而且治療得很惡劣。三個月內(nèi),他運動家般的體格和病魔掙扎著。一八二七年一月三日,他把至愛的侄兒立為正式的承繼人。他想到萊茵河畔的親愛的友人;寫信給韋該勒說:“我多想和你談?wù)?!但我身體太弱了,除了在心里擁抱你和你的洛亨
以外,我什么都無能為力了?!币皇菐讉€豪俠的英國朋友,貧窮的苦難幾乎籠罩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變得非常柔和,非常忍耐
。一八二七年二月十七日,躺在彌留的床上,經(jīng)過了三次手術(shù)以后,等待著第四次
,他在等待期間還安詳?shù)卣f:“我耐著性子,想道:一切災(zāi)難都帶來幾分善?!?/p>
這個善,是解脫,是像他臨終時所說的“喜劇底終場”,——我們卻說是他一生悲劇底終場。
他在大風(fēng)雨中,大風(fēng)雪中,一聲響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氣。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闔上了眼睛(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親愛的貝多芬!多少人已頌贊過他藝術(shù)上的偉大。但他遠不止是音樂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藝術(shù)底最英勇的力。對于一般受苦而奮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當(dāng)我們對著世界的劫難感到憂傷時,他會到我們身旁來,好似坐在一個穿著喪服的母親旁邊,一言不發(fā),在琴上唱著他隱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當(dāng)我們對德與善底庸俗,斗爭到疲憊的辰光,到此意志與信仰底海洋中浸潤一下,將獲得無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贈我們的是一股勇氣,一種奮斗底歡樂,一種感到與神同在的醉意。仿佛在他和大自然不息地溝通之下
,他竟感染了自然底深邃的力。葛里巴扎對貝多芬是欽佩之中含有懼意的,在提及他時說:“他所到達的那種境界,藝術(shù)竟和獷野與古怪的原子混合為一?!笔婷⑻岬健兜谖褰豁憳贰窌r也說:“盡管你時常聽到它,它對你始終有一股不變的威力,有如自然界的現(xiàn)象,雖然時時發(fā)生,總教人充滿著恐懼與驚異?!彼拿苡雅d特勒說:“他抓住了大自然底精神。”——這是不錯的:貝多芬是自然界底一股力;一種原始的力和大自然其余的部分接戰(zhàn)之下,便產(chǎn)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
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仁且粋€明凈如水的早晨。僅僅有幾陣懶懶的微風(fēng)。但在靜止的空氣中,已經(jīng)有隱隱的威脅,沉重的預(yù)感。然后,突然之間巨大的陰影卷過,悲壯的雷吼,充滿著聲響的、可怖的靜默,一陣復(fù)一陣的狂風(fēng),《英雄交響樂》與《第五交響樂》。然而白日底清純之氣尚未受到損害。歡樂依然是歡樂,悲哀永遠保存著一縷希望。但自一八一〇年后,心靈底均衡喪失了。日光變得異樣。最清楚的思想,也看來似乎水汽一般在升化:忽而四散,忽而凝聚,它們的又凄涼又古怪的騷動,罩住了心;往往樂思在薄霧之中浮沉了一二次以后,完全消失了,淹沒了,直到曲終才在一陣狂飆中重新出現(xiàn)。即是快樂本身也蒙上苦澀與獷野的性質(zhì)。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合著一種熱病,一種毒素。黃昏將臨,雷雨也隨著醞釀。然后是沉重的云,飽蓄著閃電,給黑夜染成烏黑,夾帶著大風(fēng)雨,那是《第九交響樂》底開始?!蝗?,當(dāng)風(fēng)狂雨驟之際,黑暗裂了縫,夜在天空給趕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底清明重又還給了我們。
什么勝利可和這場勝利相比?波那帕脫的哪一場戰(zhàn)爭,奧斯丹列茲哪一天的陽光,曾經(jīng)達到這種超人的努力底光榮?曾經(jīng)獲得這種心靈從未獲得的凱旋?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chuàng)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jié)他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
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 按系神話中三女妖之一,以生有美發(fā)著名。后以得罪火神,美發(fā)盡變毒蛇。原注:以上據(jù)英國游歷家羅賽爾一八二二年時記載?!话拴栆荒?,邱尼尚在幼年,看到貝多芬蓄著長發(fā)和多日不剃的胡子,穿著羊皮衣褲,以為遇到了小說中的魯遜?!g者按:邱尼(1791—1857)為奧國有名的鋼琴家,為曉邦至友,其鋼琴演奏當(dāng)時與曉邦齊名。
- 原注:據(jù)畫家克灤白記載。他曾于一八一八年為貝多芬畫像。
- 原注:據(jù)醫(yī)生米勒一八二〇年記載:他的富于表情的眼睛,時而嫵媚溫柔,時而惘然,時而氣焰逼人,可怕非常。
- 原注:克灤白說是奧雪安的面目。以上的細節(jié)皆采自貝多芬的朋友,及見過他的游歷家的記載?!g者按:奧雪安為三世紀時蘇格蘭行吟詩人。
- 莎士比亞名劇中的人物。
- 原注:他的祖父名叫魯特維克,是家族里最優(yōu)秀的人物,生在盎凡斯,直到二十歲時才住到篷恩來,做當(dāng)?shù)卮蠊臉烽L。貝多芬的性格和他最像。我們必須記住這個祖父的出身,才能懂得貝多芬奔放獨立的天性,以及別的不全是德國人的特點?!g者按:今法國與比國交界之一部及比國西部之地域,古稱弗朗特。弗拉芒即居于此地域內(nèi)之人種名。盎凡斯為今比國北部之一大城名。
- 按洋琴為鋼琴以前的鍵盤樂器。形式及組織大致與鋼琴同。
- 原注:以上見一七八九年九月十五日貝多芬致奧斯堡地方的夏臺醫(yī)生書信。
- 原注:他一八一六年時說:“不知道死的人真是一個可憐蟲!我十五歲上已經(jīng)知道了?!?/li>
- 原注:他們的書信,讀者可參看本書的附錄。他的老師C.G·納夫也是他最好的朋友和指導(dǎo):他的道德的高尚和藝術(shù)胸襟的寬廣,都對貝多芬留下極其重要的影響。
- 原注:以上見一八〇一年六月二十九日致韋該勒書。
- 原注:詩的開首是:“專制的鐵鏈斬斷了……幸福的民族!……”
- 原注:我們可舉其中一首為例:“唾棄偏執(zhí),摧毀愚蠢的幽靈,為著人類而戰(zhàn)斗……啊,這,沒有一個親王的臣仆能夠干。這,需要自由的靈魂,愛死甚于愛諂媚,愛貧窮甚于愛奴顏婢膝……須知在這等靈魂內(nèi)我絕非最后一個?!弊g者按:希那哀特生于巴維亞邦,為斯塔斯堡雅各賓黨首領(lǐng)。一七九四年,在巴黎上斷頭臺。
- 按從前著作付印時必先售預(yù)約。因印數(shù)不多,刊行后不易購得。
- 按此系指法國大革命后奧國為援助法國王室所發(fā)動之戰(zhàn)爭。
- 原注:一七八七年春,他曾到維也納作過一次短期旅行,見過莫扎爾德,但他對貝多芬似乎不甚注意。——他于一七九〇年在篷恩結(jié)識的罕頓,曾經(jīng)教過他一些功課。貝多芬另外曾拜過阿勃臘赫茲與薩利哀利為師。
- 按黑森為當(dāng)時日耳曼三聯(lián)邦之一,后皆并入德意志聯(lián)邦。
- 原注:在裴氏周圍,還有提琴家洛道夫·克埒采,即后來貝多芬把有名的朔拿大題贈給他的?!g者按:裴氏為法國元帥,在大革命時以戰(zhàn)功顯赫;后與拿破侖為敵,與英奧諸國勾結(jié)。
- 按葛冷為法國名畫家,所作拿破侖像代表拿翁少年時期之姿態(tài)。
- 原注:那時他才初露頭角,在維也納的首次鋼琴演奏會是一七九五年三月三十日舉行的。
- 原注:以上見一八〇一年六月二十九日致韋該勒書。一八〇一年左右致李哀斯書中又言:“只要我有辦法,我的任何朋友都不該有何匱乏?!?/li>
- 原注:在一八〇二年的遺囑內(nèi),貝多芬說耳聾已開始了六年,——所以是一七九六年起的?!瑫r我們可注意他的作品目錄,唯有包括三支三重奏的全集卷一,是一七九六年以前的制作。包括三支最初的朔拿大的全集卷二,是一七九六年三月刊行的。因此貝多芬全部的作品可說都是耳聾后寫的。——關(guān)于他的耳聾,可以參看一九〇五年五月十五日德國醫(yī)學(xué)叢報上克洛茲·福萊斯脫醫(yī)生的文章。他認為這病是受一般遺傳的影響,也許他母親的肺病也有關(guān)系。他分析貝多芬一七九六年所患的耳咽管炎,到一七九九年變成劇烈的中耳炎,因為治療不善,隨后成為慢性的中耳炎,隨帶一切的后果。耳聾的程度逐漸增加,但從沒完全聾。貝多芬對于低而深的音比高音更易感知。在他晚年,據(jù)說他用一支小木桿,一端插在鋼琴箱內(nèi),一端咬在牙齒中間,用以在作曲時聽音。一九一〇年,柏林——莫皮脫市立醫(yī)院主任醫(yī)師約各勃遜發(fā)表一篇出色的文章,說他可證明貝多芬的耳聾是源于梅毒的遺傳?!话艘哗柲曜笥?,機械家曼扎爾為貝多芬特制的聽音器,至今尚保存于篷恩城內(nèi)貝多芬博物院。
- 原注:以上見諾爾編貝多芬書信集第十三。
- 按系紀元一世紀時希臘倫理學(xué)家與史家。
- 原注:以上見貝多芬書信集第十四。參看附錄。
- 按系文藝復(fù)興前期意大利名畫家。
- 按此處所謂幼嬰系指兒時的耶穌,故有未來的悲劇之喻。
- 按唐·裘安為西洋傳說中有名的登徒子,莫扎爾德曾采為歌劇的題材。
- 按通俗音樂書上所述《月光朔拿大》的故事是毫無根據(jù)的。
- 原注:以上見一八〇一年十一月十六日信。
- 原注:隨后他還利用貝多芬以前的情愛,要他幫助他的丈夫。貝多芬立刻答應(yīng)了。他在一八二一年和興特勒會見時在談話手冊上寫道:“他是我的敵人,所以我更要盡力幫助他。”但他因之而更瞧不起他。“他到維也納來找我,一邊哭著,但是我瞧不起他?!?/li>
- 原注:時為一八〇二年十月六日——參見附錄原文。
- 原注:他的遺囑里有一段說:“把德行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jīng)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shù)以外也是道德?!庇忠话艘哗柲晡逶露罩马f該勒書中:“假如我不知道一個人在能完成善的行為時就不該結(jié)束生命的話,我早已不在人世了,而且是由于我自己的處決?!?/li>
- 原注:以上見致韋該勒書,書信集第十八。
- 注:一八〇二年霍納曼為貝多芬所作之小像上,他作著當(dāng)時流行的裝束,留著鬢角,四周的頭發(fā)剪得同樣長,堅決的神情頗像拜侖式的英雄,同時表示一種拿破侖式的永不屈服的意志?!g者按:此處小像系指面積極小之釉繪像,通常至大不過數(shù)英吋,多數(shù)畫于琺瑯質(zhì)之飾物上,為西洋畫中一種特殊的肖像畫。
- 按拿破侖于一七九三,一七九七,一八〇〇年數(shù)次戰(zhàn)敗奧國,兵臨維也納城下。
- 按意謂共和民主的政府。
- 原注:大家知道《英雄交響樂》是以波那帕脫為題材而獻給他的,最初的手稿上還寫著“波那帕脫”這題目。這期間,他得悉了拿破侖稱帝之事。于是他大發(fā)雷霆,嚷道:“那么他也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憤慨之下,他撕去了題獻的詞句,換上一個含有報復(fù)意味而又是非常動人的題目:“英雄交響樂……紀念一個偉人的遺跡”。興特勒說他以后對拿破侖的惱恨也消解了,只把他看作一個值得同情的可憐蟲,一個從天上掉下來的“伊加爾”。譯者按:神話載伊加爾用蠟把翅翼膠住在身上,從克里特島上逃出,飛近太陽,蠟為日光熔化,以致墮海而死?!?dāng)他在一八二一年聽到幽禁圣·赫勒拿島的悲劇時,說道:“十七年前我所寫的音樂正適用于這件悲慘的事故。”他很高興的發(fā)覺在交響樂的葬曲內(nèi)——(譯者按系交響樂之第二章)——對此蓋世豪雄的結(jié)局有所預(yù)感?!虼撕芸赡?,在貝多芬的思想內(nèi),第三交響樂,尤其是第一章,是波那帕脫的一幅肖像,當(dāng)然和實在的人物不同,但確是貝多芬理想中的拿破侖;換言之,他要把拿破侖描寫為一個革命的天才。一八〇一年,貝多芬曾為標準的革命英雄,自由之神普羅曼德,作過樂曲,其中有一主句,他又在英雄交響樂的終局里重新采用。
- 原注:曾任德國駐意大使的勞白·特·葛臺爾,著有《俾斯麥及其家庭》一書,一九〇一版。以上事實即引自該書。一八七〇年十月三十日,葛臺爾在凡爾賽的一架很壞的鋼琴上,為俾斯麥奏這支朔拿大。對于這件作品的最后一句,俾斯麥說:“這是整整一個人生的斗爭與號慟”。他愛貝多芬甚于一切旁的音樂家;他常常說:“貝多芬最適合我的神經(jīng)?!?/li>
- 按拿破侖曾攻陷維也納兩次?!獖W許為法國大革命時最純潔的軍人,為史所稱。一七九七年戰(zhàn)死科布楞茲附近。
- 貝多芬的歌劇。
- 洛氏為波希米亞世家,以武功稱。
- 按勛勃洛為一奧國鄉(xiāng)村,一八〇九年之維也納條約,即在此處簽訂。原注:貝多芬的寓所離維也納的城堡頗近,拿破侖攻下維也納時曾炸毀城垣。一八〇九年六月二十六日,貝多芬致勃拉脫高夫與埃臺爾兩出版家書信中有言:“何等野蠻的生活,在我周圍多少的廢墟頹垣!只有鼓聲,喇叭聲,以及各種慘象!”一八〇九年有一個法國人在維也納見到他,保留著他的一幅肖像。這位法國人叫作德萊蒙男爵。他曾描寫貝多芬寓所中凌亂的情形。他們一同談?wù)撝軐W(xué),政治,特別是“他的偶像,莎士比亞。”貝多芬?guī)缀鯖Q定跟男爵上巴黎去,他知道那邊的音樂院已在演奏他的交響樂,并且有不少佩服他的人。
- 原注:一七九六至一七九九年間,貝多芬在維也納認識了勃侖斯維克一家。琪麗哀太·琪卻爾第是丹蘭士的表姊妹。貝多芬有一個時期似乎也鐘情于丹蘭士的姊妹,約瑟芬,他后來嫁給臺姆伯爵,又再嫁給史托凱奇格男爵?!P(guān)于勃侖斯維克一家的詳細情形,可參看安特萊·特·海佛西氏著《貝多芬及其不朽的愛人》一文,載一九一〇年五月一日及十五日的《巴黎雜志》。
- 原注:這首美麗的歌是在罷哈的夫人安娜·瑪特蘭娜的手冊上的,原題為琪奧伐尼之歌。有人疑非罷哈原作。
- 按歐洲貴族家中,皆有教士供養(yǎng)。
- 原注:見諾爾著《貝多芬傳》。
- 按系十九世紀德國有名的詩人。
- 原注:貝多芬是近視眼。塞弗烈特說他的近視是痘癥所致,使他從小就得戴眼鏡。近視使他的目光常有失神的樣子。一八二三至一八二四年間,他在書信中常抱怨他的眼睛使他受苦。
- 原注:把歌德的劇本《哀格蒙》譜成的音樂是一八〇九年開始的。——他也想制作《威廉·臺爾》的音樂,但人家寧可請教別的作曲家。
- 原注:見貝多芬和興特勒的談話。
- 原注:見書信集第十五。
- 原注:他死于一八六一年?!g者按:他比貝多芬多活三十四年。
- 原注:這幅肖像至今還在篷恩的貝多芬家。
- 原注:致葛拉興斯坦書。書信集第三十一。
- 按貝多芬此時四十歲。
- 原注:他寫給G.D·李沃的信中又道:“心是一切偉大底起點?!睍偶哗柊恕?/li>
- 按系歌德的青年女友,裴母曾與歌德相愛。故裴成年后竭力追求歌德。裴對貝多芬備極崇拜,且對貝多芬音樂極有了解。裴兄格萊芒為德國浪漫派領(lǐng)袖之一。裴丈夫阿寧亦為有名詩人。
- 按裴蒂娜寫此信時,約為一八〇八年,尚未滿二十九歲。此時貝多芬未滿四十歲,歌德年最長,已有六十歲左右。
- 原注:一八一一年二月十九日他寫給裴蒂娜的信中說:“歌德的詩使我幸福?!币话拴柧拍臧嗽掳巳账谂缘臅胖幸舱f:“歌德與席勒,是我在奧雪安與荷馬之外最心愛的詩人?!薄档米⒁獾氖?,貝多芬幼年的教育雖不完全,但他的文學(xué)口味極高。在他認為“偉大,莊嚴,小D調(diào)式的”歌德以外而看作高于歌德的,只有荷馬,普羅塔克,莎士比亞三人。在荷馬作品中,他最愛《奧特賽》。莎士比亞的德譯本是常在他手頭的,我們也知道莎士比亞的《高麗奧朗》和《狂風(fēng)暴雨》被他多么悲壯地在音樂上表現(xiàn)出來。至于普羅塔克,他和大革命時代的一般人一樣,受有很深的影響。古羅馬英雄勃魯塔斯是他的英雄,這一點他和彌蓋朗琪羅相似。他愛柏拉圖,夢想在全世界上能有柏拉圖式的共和國建立起來。一八一九至一八二〇年間的談話冊內(nèi),他曾言:“蘇格拉底與耶穌是我的模范?!?/li>
- 按此系歌德官銜。
- 按系指奧國王室,托帕列茲為當(dāng)時避暑勝地,中歐各國的親王貴族麇集。
- 按系貝多芬的鋼琴學(xué)生。
- 原注:以上見貝多芬致裴蒂娜書。這些書信的真實性雖有人懷疑,但大體是準確的。
- 原注:歌德寫信給采爾脫說:“貝多芬不幸是一個倔強之極的人;他認為世界可憎,無疑是對的;但這并不能使世界對他和對旁人變得愉快些。我們應(yīng)當(dāng)原諒他,替他惋惜,因為他是聾子。”——歌德一生不曾做什么事反對貝多芬,但也不曾做什么事?lián)碜o貝多芬;對他的作品,甚至對他的姓氏,抱著絕對的緘默?!亲永锼菤J佩而且懼怕他的音樂:它使他騷亂。他怕它會使他喪失心靈的平衡,那是歌德以多少痛苦換來的。——年輕的孟特爾仲,于一八三〇年經(jīng)過威瑪,曾經(jīng)留下一封信,表示他確曾參透歌德自稱為“騷亂而熱烈的靈魂”深處,那顆靈魂是被歌德用強有力的智慧鎮(zhèn)壓著的。孟特爾仲在信中說:“……他先是不愿聽人提及貝多芬;但這是無可避免的,——(譯者按:孟特爾仲那次是奉歌德之命替他彈全部音樂史上的大作品)——他聽了《第五交響樂》的第一章后大為騷動。他竭力裝作鎮(zhèn)靜,和我說:‘這毫不動人,不過令人驚異而已?!^了一會,他又道:‘這是巨大的,——譯者按:歌德原詞是Grandiose,含有偉大或夸大的模棱兩可的意義,令人猜不透他這里到底是頌贊(假如他的意思是‘偉大’的話)還是貶抑(假如他的意思是‘夸大’的話)——狂妄的,竟可說屋宇為之震動?!又峭砩?,其間他神思恍惚,若有所思,直到我們再提起貝多芬時,他開始詢問我,考問我。我明明看到貝多芬的音樂已經(jīng)發(fā)生了效果……”——譯者按:采爾脫為一平庸的音樂家,早年反對貝多芬甚烈,直到后來他遇見貝多芬時,為他的人格大為感動,對他的音樂也一變往昔的謾罵口吻,轉(zhuǎn)而為熱烈的頌揚。采氏為歌德一生至友,歌德早期對貝多芬的印象,大半受采氏誤解之影響,關(guān)于貝多芬與歌德近人頗多擅文討論。羅曼·羅蘭亦有《歌德與貝多芬》一書,一九三〇版。
- 原注:見采爾脫一八一二年九月二日致歌德書,又同年九月十四日歌德致采爾脫書:“是的,我也是用著驚愕的心情欽佩他?!币话艘痪拍瓴蔂柮摻o歌德信中說:“人家說他瘋了?!?/li>
- 原注:這至少是貝多芬曾經(jīng)想過的題目,因為他在筆記內(nèi)曾經(jīng)說到,尤其他在第十交響樂的計劃內(nèi)提及。
- 原注:和寫作這些作品同時,他在一八一一至一八一二年間在托帕列茲認識一個柏林的青年女歌唱家,和他有著相當(dāng)溫柔的友誼,也許對這些作品不無影響。
- 原注:在這種事故上和貝多芬大異的,是修貝爾脫的父親,在一八〇七年時寫了一闋?wèi)?yīng)時的音樂,“獻給拿破侖大帝”,且在拿破侖御前親自指揮?!g者按:拿破侖于一八一二年征俄敗歸后,一八一三年奧國興師討法,不久普魯士亦接踵而起,是即史家所謂獨立戰(zhàn)爭,亦稱解放戰(zhàn)爭。
- 按系指一八一四年三月奧德各邦聯(lián)軍攻入巴黎。
- 原注:他在維也納會議時寫信給高卡說:“我不和你談我們的君王和王國,在我看來,思想之國是一切國家中最可愛的:那是此世和彼世的一切王國中的第一個。”
- 原注:華葛耐在一八七〇年所著的《貝多芬評傳》中有言:“維也納,這不就說明了一切?—全部的德國新教痕跡都已消失,連民族的口音也失掉而變成意大利化。德國的精神,德國的態(tài)度和風(fēng)俗,全經(jīng)意大利與西班牙輸入的指南冊代為解釋……這是一個歷史、學(xué)術(shù)、宗教都被篡改的地方……輕浮的懷疑主義,毀壞而且埋葬了真理之愛,榮譽之愛,自由獨立之愛!……”——十九世紀的奧國戲劇詩人葛里巴扎曾說生為奧國人是一樁不幸。十九世紀末住在維也納的德國大作曲家,都極感苦悶。那時奧國都城的思想全被勃拉姆斯偽善的氣息籠罩。勃羅克納的生活是長時期的受難,雨果·伏夫終生奮斗,對維也納表示極嚴厲的批評。——譯者按:勃羅克納與雨果·伏夫皆為近代德國家大音樂家。勃拉姆斯在當(dāng)時為反動派音樂之代表。
- 原注:奚洛姆王愿致送貝多芬終身俸每年六百杜加——按每杜加約合九先令——外加旅費津貼一百五十銀幣,唯一的條件是不時在他面前演奏,并指揮室內(nèi)音樂會,那些音樂會是歷時很短而且不常舉行的。貝多芬差不多決定動身了?!g者按:奚洛姆王為拿破侖之弟,被封為威斯發(fā)利亞王。
- 奧國銀幣名,每單位約合一先令又半。
- 原注:洛西尼的歌劇《唐克蘭特》足以撼動整個的德國音樂。一八一六年時維也納沙龍里的意見,據(jù)鮑哀番特的日記所載是:“莫扎爾德和貝多芬是老學(xué)究。只有荒謬的上一代贊成他們;但直到洛西尼出現(xiàn),大家方知何謂旋律?!鹅车悐W》是一堆垃圾,真不懂人們怎會不怕厭煩地去聽它?!薄惗喾遗e行的最后一次鋼琴演奏會是一八一四。
- 原注:同年,貝多芬的兄弟卡爾死。他寫信給安東尼·勃朗太諾說:“他如此的執(zhí)著生命,我卻如此的愿意舍棄生命?!?/li>
- 原注:此時唯一的朋友,是瑪麗亞·洪·愛爾杜第,他和他維持著動人的友誼,但他和他一樣有著不治之癥,一八一六年,他的獨子又暴卒。貝多芬題贈給他的作品,有一八〇九年全集卷七十的兩支三重奏,一八一五至一八一七年間全集卷一〇二的兩支大提琴朔拿大。
- 原注:丟開耳聾不談,他的健康也一天不如一天。從一八一六年十月起,他患著重傷風(fēng)。一八一七年夏天,醫(yī)生說他是肺病。一八一七至一八一八年間的冬季,他老是為這場所謂的肺病擔(dān)心著。一八二〇至一八二一年間他患著劇烈的關(guān)節(jié)炎。一八二一年患黃熱病。一八二三年又患結(jié)膜炎。
- 原注:值得注意的是,同年起他的音樂作風(fēng)改變了,表示這轉(zhuǎn)折點的是全集卷一〇一的朔拿大。貝多芬的談話冊,共有一一〇〇〇頁的手寫稿,今日全部保存于柏林國家圖書館。一九二三年諾爾開始印行他一八一九年三月至一八二〇年三月的談話冊,可惜以后未曾續(xù)印。
- 原注:興特勒從一八一四年起就和貝多芬來往,但到一八一九以后方始成為他的密友。貝多芬不肯輕易與之結(jié)交,最初對他表示高傲輕蔑的態(tài)度。
- 即《第九交響樂》。
- 原注:參看華葛耐的《貝多芬評傳》,對他的耳聾有極美妙的敘述。
- 原注:他愛好動物,非常憐憫它們。有名的史家弗里曼的母親,說他不由自主地對貝多芬懷有長時期的仇恨,因為貝多芬在他兒時把他要捕捉的蝴蝶用手帕趕開。
- 原注:他的居處永遠不舒服。在維也納三十五年,他遷居三十次。
- 當(dāng)時德國的提琴家兼作曲家。
- 原注:貝多芬寫信給卻呂皮尼,“為他在同時代的人中最敬重的”??墒菂s呂皮尼置之不理?!磪s氏為意大利人,為法國音樂院長,作曲家,在當(dāng)時音樂界中極有勢力。
- 按貝多芬鋼琴朔拿大一項,列在全集內(nèi)的即有三十二曲之多。
- 原注:他寫信給史脫拉赫夫人說:“我從不報復(fù)。當(dāng)我不得不有所行動來反對旁人時,我只限于自衛(wèi),或阻止他們作惡?!?/li>
- 原注:見諾爾編貝多芬書信集三四三。
- 原注:見諾爾編書信集三一四。
- 原注:見書信集三七〇。
- 原注:以上見書信集三六二至三六七?!硗庖环庑?,是一八一九年二月一日的,里面表示貝多芬多么熱望把他的侄子造成“一個于國家益的公民?!?/li>
- 原注:當(dāng)時看見他的興特勒,說他突然變得像一個七十歲的老人,精神崩潰,沒有力量,沒有意志。倘卡爾死了的話,他也要死的了。——不多幾月之后,他果然一病不起。
- 原注:見一七九三年一月斐休尼赫致夏洛蒂·席勒書。席勒的歡樂頌歌是一七八五年寫的?!惗喾宜玫闹黝},先后見于一八〇八全集卷八十的《鋼琴、樂隊、合唱幻想曲》,及一八一〇依歌德詩譜成的“歌”?!谝话艘欢甑墓P記內(nèi),在《第七交響樂》的擬稿和《瑪克勃前奏曲》的計劃之間,有一段樂稿是采用席勒原詞的,其音樂主題,后來用于全集卷一一五的《拿門斯弗爾前奏曲》?!兜诰沤豁憳贰穬?nèi)有些樂旨在一八一五年以前已經(jīng)出現(xiàn)。定稿中歡樂頌歌的主題和其他部分的曲調(diào),都是一八二二年寫下的,以后再寫Trio部分,然后又寫Andante Moderato部分,直到最后才寫成Adagio。
- 原注:貝多芬說這一部分“完全好像有歌詞在下面”。
- 原注:按系指《D調(diào)彌撒祭樂》。
- 原注:貝多芬,為瑣碎的煩惱,貧窮,以及各種的憂慮所困,在一八一六至一八二一的五年中間,只寫了三支鋼琴曲(全集卷一〇一,一〇二,一〇六)。他的敵人說他才力已盡。一八二一年起他才重新工作。
- 原注:這是一八二四年的事,署名的有C·李區(qū)諾斯基親王等二十余人。
- 原注:一八一九年二月一日,貝多芬要求對侄子的監(jiān)護權(quán)時,在維也納市政府高傲地聲稱:“我的道德的品格是大家公認的?!?/li>
- 原注:一八二四年秋,他很擔(dān)心要在一場暴病中送命?!跋裎矣H愛的祖父一樣,我和他有多少地方相似?!薄覆『軈柡?。一八二四至二五年間的冬天,他又重病。一八二五年五月,他吐血,流鼻血。同年六月九日他寫信給侄兒說:“我衰弱到了極點,長眠不起的日子快要臨到了。”
- 原注:德國首次演奏《第九交響樂》,是一八二五年四月一日在法朗克府;倫敦是一八二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巴黎是一八三一年五月二十七日,在國立音樂院。十七歲的孟特爾仲,在柏林獵人大廳于一八二六年十一月十四日用鋼琴演奏。華葛耐在萊布齊格大學(xué)讀書時,全部手抄過;且在一八三〇年十月六日致書出版商蘇脫,提議由他把交響樂改成鋼琴曲。可說《第九交響樂》決定了華葛耐的生涯。
- 原注:一八二四年九月十七日致蘇脫兄弟信中,貝多芬寫道:“藝術(shù)之神還不愿死亡把我?guī)ё?;因為我還負欠甚多!在我出發(fā)去天國之前,必得把精靈啟示我而要我完成的東西留給后人,我覺得我才開始寫了幾個音符?!薄獣偶叨?。
- 原注:一八二七年三月十八日貝多芬寫信給莫希爾斯說:“初稿全部寫成的一部交響樂和一支前奏曲放在我的書桌上?!钡@部初稿從未發(fā)現(xiàn)?!覀冎辉谒墓P記上讀到:“用Andante寫的Cantique,——用古音階寫的宗教歌,或是用獨立的形式,或是作為一支追逸曲的引子。這部交響樂的特點是引進歌唱,或者用在終局,或從Adagio起就插入。樂隊中小提琴……等等都當(dāng)特別加強最后幾段的力量。歌唱開始時一個一個地,或在最后幾段中復(fù)唱Adagio——Adagio的歌詞用一個希臘神話或宗教頌歌,Allegro則用酒神慶祝的形式?!保ㄒ陨弦娨话艘话四旯P記)由此可見以合唱終局的計劃是預(yù)備用在第十而非第九交響樂的。后來他又說要在第十交響樂中,把現(xiàn)代世界和古代世界調(diào)和起來,像歌德在第二部《浮士德》中所嘗試的。
- 原注:詩人原作是敘述一個騎士,戀愛著一個女神而被他拘囚著;他念著家鄉(xiāng)與自由,這首詩和《坦霍塞》——譯者按系華葛耐的名歌劇——頗多相似之處,貝多芬在一八二三至一八二六年間曾經(jīng)從事工作。
- 原注:貝多芬從一八〇八起就有意為《浮士德》寫音樂。(《浮士德》以悲劇的形式出現(xiàn)是一八〇七年秋。)這是他一生最重視的計劃之一。
- 原注:貝多芬的筆記中有:“法國南部!對啦!對啦!”——“離開這里,只要辦到這一著,你便能重新登上你藝術(shù)的高峰?!瓕懸徊拷豁憳罚缓蟪霭l(fā),出發(fā),出發(fā)……夏天,為了旅費工作著,然后周游意大利,西西利,和幾個旁的藝術(shù)家一起……”(出處同前)。
- 原注:在談話手冊里,我們可以讀到:(一八一九年份的)“歐洲政治目前所走的路,令人沒有金錢沒有銀行便什么事都不能做?!薄敖y(tǒng)治者的貴族,什么也不曾學(xué)得,什么也不曾忘記。”“五十年內(nèi),世界上到處都將有共和國?!?/li>
- 原注:一八一九年他幾被警察當(dāng)局起訴,因為他公然聲言:“歸根結(jié)蒂,基督不過是一個被釘死的猶太人?!蹦菚r他正寫著《D調(diào)彌撒祭樂》。由此可見他的宗教感應(yīng)是極其自由的?!谡畏矫嬉彩且粯拥暮翢o顧忌,很大膽地抨擊他的政府之腐敗。他特別指斥幾件事情:法院組織的專制與依附權(quán)勢,程序繁瑣,完全妨害訴訟的進行;——警權(quán)的濫用;——官僚政治的腐化與無能;——頹廢的貴族享有特權(quán),霸占著國家最高的職位?!獜囊话艘晃迥昶?,他在政治上是同情英國的。據(jù)興特勒說,他非常熱烈地讀著英國國會的記錄。英國的樂隊指揮波透,一八一七年到維也納,說:貝多芬用盡一切詛咒的字眼痛罵奧國政府。他一心要到英國來看看下院的情況。他說:“你們英國人,你們的腦袋的確在肩膀上?!薄g者按:一八一四年拿破侖失敗,列強舉行維也納會議,重行瓜分歐洲。奧國首相梅特涅雄心勃勃,頗有只手左右天下之志。對于奧國內(nèi)部,厲行壓迫,言論自由剝削殆盡。其時歐洲各國類皆趨于反動政治,虐害共和黨人。但法國大革命的精神早已彌漫全歐,到處有蠢動之象。一八二〇年的西班牙,葡萄牙,拿波利的革命開其端,一八二一年的希臘獨立戰(zhàn)爭接踵而至,降至一八三〇年法國又有七月革命,一八四八年又有二月革命……貝多芬晚年的政治思想,正反映一八一四至一八三〇年間歐洲知識分子的反抗精神。讀者于此,必須參考當(dāng)時國際情勢,方能對貝多芬的思想,有一估價準確之認識。
- 原注:例如侄子之自殺。
- 原注:他的病有兩個階段:(一)肺部的感冒,那是六天就結(jié)束的。“第七天上,他覺得好了一些,從床上起來,走路,看書,寫作?!薄ǘ┫鞑?,外加循環(huán)系病。醫(yī)生說:“第八天,我發(fā)現(xiàn)他脫了衣服,身體發(fā)黃色。劇烈的泄瀉,外加嘔吐,幾乎使他那天晚上送命?!睆哪菚r起,水腫病開始加劇。這一次的復(fù)病還有我們迄今不甚清楚的精神上的原因。華洛赫醫(yī)生說:“一件使他憤慨的事,使他大發(fā)雷霆,非常苦惱,這就促成了病的爆發(fā)。打著寒噤,渾身戰(zhàn)抖,因內(nèi)臟的痛楚而起拘攣?!薄P(guān)于貝多芬最后一次的病情,從一八四二年起就有醫(yī)生詳細的敘述公開發(fā)表。
- 按即韋該勒夫人愛萊奧諾的親密的稱呼。
- 原注:一個名叫魯特維克·克拉莫利尼的歌唱家,說他看見最后一次病中的貝多芬,覺得他心地寧靜,慈祥愷惻,達于極點。
- 據(jù)葛哈特·洪·勃羅寧的信,說他在彌留時,在床上受著臭蟲的騷擾?!乃拇问中g(shù)是一八二六年十二月二十日,一八二七年正月八日,二月二日和二月二十七日。
- 原注:這陌生人是青年音樂家安塞姆·希頓布蘭納?!攲帉懙溃骸案兄x上帝!感謝他結(jié)束了這長時期悲慘的受難。”——貝多芬的手稿,書籍,家具,全部拍賣掉,代價不過一五七五弗洛冷。拍賣目錄上登記著二五二件音樂手稿和音樂書籍,共售九八二弗洛冷。談話手冊只售一弗洛冷二十。
- 原注:他致“不朽的愛人”信中有言:“當(dāng)我有所克服的時候,我總是快樂的?!薄话拴栆荒晔辉率罩马f該勒信中又言:“我愿把生命活上千百次……我非生來過恬靜的日子的?!?/li>
- 原注:興特勒有言:“貝多芬教了我大自然的學(xué)問,在這方面的研究,他給我的指導(dǎo)和在音樂方面沒有分別。使他陶醉的并非自然底律令Law,而是自然底基本威力。”
- 原注:貝多芬一八一〇年五月二日致韋該勒書中有言:“噢,人生多美,但我的是永遠受著毒害……”
- 按系拿破侖一八〇五年十二月大獲勝利之地。
- 原注:一八一五年十月十日貝多芬致愛爾杜第夫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