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學者的尋蹤壯游(第2版) 作者:賴瑞和 著


從隧道走上來,一腳踏上廣州火車站的第六站臺,就見到那列蒼綠色的二七二次火車,停在那里。列車中央的一個車廂外,掛著一塊牌子,寫著“廣州—西安”。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西安這地名,掛在一列火車上。

已經(jīng)很久沒有這種興奮了。上回這么興奮,恐怕還是年少時第一次乘火車,離家到外地工作的時候。那是我第一次出遠門,十八歲出門遠行,太年輕了。那年的興奮,只怕還多過離愁。如今,在國外漂泊了十多年后,終于第一次到西安去,興奮還是難免的。

我找到那節(jié)軟臥車廂。一名穿著制服的中年女列車員,彬彬有禮地站在車門邊,檢查車票?!罢埳宪?。”她說。

“到長安的嗎?”我隨口問。

“長安?”她愣了一下?!芭?,對!您是指西安吧?!?/p>

看來,我又把長安和西安混在一起了。出發(fā)前,我重讀了向達教授三十多年前初版的那本名作《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也重溫了一些唐代史料,心里不免老是念著長安。在往后的幾天,我依然經(jīng)常把西安說成長安。

進了臥室,放好簡單的行李,倚著窗子,觀望站臺上人來人往的熱鬧場面。這里有一種飛躍的、忙亂的生命節(jié)奏。甚至,還有人把小貨車,開到站臺上去載貨或卸貨,橫沖直撞,好不危險??諝庵幸材Y著一種期待。我的心沒有一刻得以安寧:又是興奮,又是緊張,又是盼望。我知道,這將是我一生中,少數(shù)幾個難忘的旅程之一。

從廣州到西安,乘飛機只要兩個多小時就到達,乘火車則要整整三十六個小時,將近兩天兩夜。但第一次去長安,就坐飛機,飛在高空中,沿途的風景甚么也見不到,太沒意思了。我這個“火車迷”,當然選擇火車,而且兩天兩夜的火車,我這一生都還沒試過呢。

下午一點多,火車緩緩開出廣州站。在這個四鋪位的臥室,只有我和另一位旅客。他五十多歲,溫文儒雅,是西安武警學院的一位英語教授,和我的專業(yè)非常接近。他顯然也經(jīng)歷不少曲折。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他是學俄語、教俄文的,但如今卻教起英語來了。

這一回乘火車,我有了經(jīng)驗。先換上短褲和拖鞋,再把上衣脫了,只穿著一件背心,仿佛就跟在家中一樣舒服自在。我把那瓶在廣州火車站買的五糧液開了,坐在軟臥鋪位上獨飲。綠油油的稻田,在窗外像一幅手卷般慢慢打開。五糧液果然是好酒,不比茅臺差。

從解放飯店高樓上所見的西安火車站,屋頂兩端各有一個唐式鴟尾。

那位英語教授原來是到深圳去,探望在那兒工作的女兒。他說,由于他的“職級”達到規(guī)定,他這回到南方,來回乘坐軟臥的費用,都可以向他的工作單位“報銷”。否則,以他每月三百元的收入,那是沒有辦法的。

這位教授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他對英語教學法的見解,反而是他對深圳和廣州的吃的評語。他和唐代那位來自內陸的韓愈一樣,完全不欣賞南方人的海鮮和水產(chǎn),只覺得“腥臊”。最妙的是,他對廣州粥的評語。

“廣州人竟然把魚啊、肉啊、豬肝啊,統(tǒng)統(tǒng)往稀飯里頭擱!好腥!我受不了。我們早上喝稀飯,就是為了嘗嘗那米的清香味。現(xiàn)在他們把魚啊、肉啊,都往里頭擱,完全破壞了那種米香!”他說。

我這才第一次醒悟:香港和廣州的所謂及第粥、魚片粥,確是“擱”了不少魚啊、肉啊的東西。這種吃法,確是廣州一帶特有,其他地方未見。就連潮汕的粥,也只另外配葷素小菜,并沒有把魚啊、肉啊往里頭“擱”。這以后,我在華北一帶旅行,早上吃典型的北方早餐稀飯油條,若覺得味道“清淡”時,常常會想起這位西安教授所說的這一套“米香”理論。

第一天夜里,火車碾過鐵軌的聲音,好像催眠曲一般,伴我入睡。夜里,列車停在某個小鎮(zhèn),我有時會醒過來,覺得四周一片寂靜,仿佛可以聽到滴水的聲音。再過一會兒,火車發(fā)出長嘯,再次開動時,我又跟著入睡了。

就這樣,火車在路上運行了一整個晚上,第二天一早七點多,開到了云沼夢澤的岳陽。上午十一點左右,在武漢大橋上渡過了長江。到了下午兩點多,火車便開入了河南省界。這是一個我從未到過的全新境地。我想起了一位名詩人所說:到了河南,見到那遼遠如夢境的大平原,你才知道甚么叫遙遠!

河南果然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大平原,給人十分遙遠的感覺。沒有山,連小丘也見不到。甚至樹木也不多見,稀稀落落的,而且恐怕都是后人栽種的,并非原始野生的。吃過午飯后,我便倚著窗口,貪婪地吸收這一大片風景,那種“遙遠”。

一整個下午,火車就奔馳在河南的大平原上。當初我之所以選擇這列二七二次直快車,也正因為我翻查過我那本旅行“圣經(jīng)”《全國鐵路列車時刻表》,知道這列火車,會在下午穿過河南的大平原。這樣我才有眼福,親身去體會甚么叫遙遠。要不然,如果“錯搭”了一列晚上才經(jīng)過河南大平原的火車,那就黑漆漆的,甚么也看不見了。

可是,河南畢竟是個很大的省份。火車才開到鄭州,已經(jīng)是下午七點半,天開始黑了。好在,我已經(jīng)飽覽了一整個下午的平原。到了鄭州,火車便從京廣線拐了一個幾乎九十度的大彎,改變行駛方向,進入隴海線,車次也改為二七三次。

過了鄭州,火車往西開向西安,平原也比較少了。這時,天已經(jīng)全黑了,火車也仿佛開進了歷史,回到我的北朝隋唐時代。越往前,就越接近唐的長安,也越來越多歷史的遐想。鄭州的下一站滎陽,不就是唐人小說《李娃傳》中,那位花花公子的父親的封邑嗎?而這位滎陽公的真正身份,到現(xiàn)在還是文學史上的一個謎。20世紀以來的各家考據(jù),還沒有把他的身份考出。

列車到洛陽站時,快接近午夜十二點了,然而我仍然一無睡意。我興奮地跳下火車,走到站臺上,四處觀望。洛陽,畢竟是洛陽紙貴的洛陽,也是《洛陽伽藍記》的洛陽。我在普林斯頓當研究生時,有一段時間,甚至還認真考慮過以《隋唐洛陽》作我的博士論文題目,所以我對洛陽一直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文筆之清麗,筆調之沉痛,歷史感之強烈,也一直令我深深著迷。我一直認為它是中國最好的一本游記,遠勝《徐霞客游記》好幾倍,也是北朝留下的最好一本史書。

可惜,火車在洛陽站只停留十五分鐘,就開走了。不過,我還會回來洛陽的。等我到大西北后,我會繞一個大圈,到北京去。從北京再往太原,然后從太原乘火車到洛陽,結束今秋此行。我這次內地行,以唐代的西京長安作起點,又以唐代的東都洛陽作終站,也不知是一種美麗的巧合,還是我自己潛意識下有意的安排。

在這條隴海線上,我一直處于興奮狀態(tài),無法入睡。一千多年前,不知有多少軍人、文人和趕考的士子,走在這同一條路上,到西京去。甚至連帝王到泰山封禪后,或者到洛陽過冬或“就食”后,回京也得走這條路。我躺在臥鋪上,雖然很疲倦,卻難以入眠。列車每到一站,我總是忍不住,悄悄爬起來,到站臺上去張望一陣。

我就這樣半睡半醒,經(jīng)過三門峽、潼關、華山、渭南這些早已進入了正史和通鑒的城鎮(zhèn)。第二天,一大早六點左右,火車終于開進了西安站。從小開始,一列長長的火車,慢慢開進站臺的景象,不論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上,或者是在電影上,總會給我?guī)硪魂嚹?、激動的情緒??傆X得,火車進站是一個很感人的場面,充滿各種張力和聯(lián)想。好比意味著:戰(zhàn)爭結束了,出征的軍人,終于逃過了浩劫,從戰(zhàn)場上平安歸來。又好比一個長年在北方當官的人,終于辭官不干了,回到了溫暖的南方。

而我自己,終于在國外等待了那么多年后,來到我的北朝隋唐。經(jīng)過三十六個小時的火車旅程,穿越過五個省份,我?guī)е峙d奮又緊張的心情,拖著一身的疲倦,提起我那件簡單的行李,走過西安站臺和地下隧道,到出口處去。

晨曦中,西安火車站前的那個巨大的廣場,早已人聲沸騰,充滿無比的生命力。在出口處,有開出租車的、替旅館拉客的、賣茶葉蛋的,還有賣地圖的,都擠在那兒兜生意。

“住宿嗎?空軍招待所,國營的,很近,帶空調衛(wèi)生間。”一個十多歲的小女孩,走上前來向我拉生意。這些拉客的,大部分是小女孩或中老年婦女,很少見到男的。她們好像都喜歡強調“國營的”和“很近”這兩點。然而,我知道她們的所謂“很近”,其實可能是在甚么荒涼的小巷里,交通極不便。

我停下來,跟一個老太婆買了幾張西安市的地圖,便繼續(xù)往前走。其實,我早已有備而來,知道火車站對面,就有一家解放飯店,價錢和設備中等,正好適合我這種獨自旅行的“零散客”。那年,我第一次去那兒投宿,每個標準二人間,只要外匯券八十元,在西安這種大都市,算是便宜的了。

我尤其喜歡這家飯店的地點。離火車站只有十幾步的路程,不論是抵達或離去,都一樣便利。而且,附近還有一個長途汽車站。所以,這以后,我每次到西安,或路過西安轉車,都必往“解放”。

我被分配到五樓去。解放飯店有一點倒和唐代的朝廷相像,那就是對外來的人采用“分而治之”的辦法:外國人和港澳海外華人,全都住到五六樓去,和內地的同胞隔開。難怪,我稍后才明白,為什么這家飯店五六樓的客房地毯上,異常干凈,沒有香煙頭燒成的一個一個焦洞。

我五樓房間的窗口,正好面對著龐大的西安火車站,一座典型的仿唐建筑。它的屋頂裝飾,并不是傳統(tǒng)常見的龍鳳,而是唐代建筑的象征——鴟尾。主色也并非傳統(tǒng)常見的紅色,而是古拙的蒼綠色。站在窗前,面對這座宏偉、線條簡樸有力的建筑物,我感到真的很有些唐代蒼勁的氣魄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