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白

詩文評品 作者:陳引馳,韓可勝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少時居綿州彰明,讀書吟詩,遍觀百家,尤好神仙。二十五歲時辭親遠游,出三峽,游歷洞庭、廬山、揚州等地。與故相許圉師孫女結(jié)婚后居安陸十年。后遷山東,隱于徂徠山。天寶元年應詔入京,供奉翰林。三年后賜金放還,漫游南北。安史亂起,入永王李璘幕府,兵敗流夜郎,道遇赦東還。卒于當涂。族叔李陽冰編次《草堂集》二十卷,已佚。今本《李太白集》出宋人手。

古風(其一)

大雅久不作,[989]吾衰竟誰陳?[990]

王風委蔓草,[991]戰(zhàn)國多荊榛。[992]

龍虎相啖食,[993]兵戈逮狂秦。[994]

正聲何微茫,[995]哀怨起騷人。[996]

揚馬激頹波,[997]開流蕩無垠。[998]

廢興雖萬變,憲章亦已淪。[999]

自從建安來,[1000]綺麗不足珍。[1001]

圣代復元古,[1002]垂衣貴清真。[1003]

群才屬休明,[1004]乘運共躍鱗。[1005]

文質(zhì)相炳煥,[1006]眾星羅秋旻。[1007]

我志在刪述,[1008]垂輝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1009]絕筆于獲麟。[1010]

說明

李白《古風》共計五十九首,遠紹《風》、《騷》,近承漢魏,多表達其人生感慨和社會理想,明人胡震亨曾評其源流及主旨:“太白《古風》,其篇富于子昂之《感遇》,儉于嗣宗之《詠懷》;其發(fā)抒性靈,寄托規(guī)諷,實相源流也?!保ā短埔艄锖灐罚┍驹姙椤豆棚L》第一首,較系統(tǒng)地闡發(fā)其詩史見解,提出自然清真、文質(zhì)炳煥的詩學理想,宋代劉克莊以為“此今古詩人斷案也”(《后村詩話》)。詩中最為人知的當是“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的評斷,雖然這在唐人普遍貶抑六朝的言論中也算得堅決,不過我們的理解大可不必那么絕對:李白至少對謝朓再三致意,比如“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又比如“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集評

朱熹曰:李白詩不專是豪放,亦有雍容和緩底,如首篇“大雅久不作”多少和緩。

——朱熹《朱子語類》

趙翼曰:青蓮一生本領,即在五十九首《古風》之第一首。開口便說《大雅》不作,騷人斯起,然詞多哀怨,已非正聲;至揚、馬益流宕,建安以后,更綺麗不足法;迨有唐文運肇興,而己適當其時,將以刪述續(xù)獲麟之后。是其眼光所注,早已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直欲于千載之后上接《風》、《雅》。蓋自信其才分之高,趨向之正,足以起八代之衰,而以身任之,非徒大言欺人也。

——趙翼《甌北詩話》

古風(其三十五)

丑女來效顰,還家驚四鄰。[1011]

壽陵失本步,笑殺邯鄲人。[1012]

一曲斐然子,[1013]雕蟲喪天真。[1014]

棘刺造沐猴,[1015]三年費精神。

功成無所用,楚楚且華身。[1016]

《大雅》思文王,[1017]頌聲久崩淪[1018]

安得郢中質(zhì),一揮成風斤。[1019]

說明

李白在本詩中運用《莊子》的典故對摹擬、雕琢的文風作了批評,他所推崇的是“天真”,至于“大雅思文王,頌聲久崩淪”之類恐怕不是主旨所在,應該肯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贈江夏韋太守良宰》)才是他真正的祈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