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杜甫

唐詩三百首(2021) 作者:陳引馳 著


杜甫

望岳

杜甫[19]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20]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21]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22]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23]

登山之所以能讓人產(chǎn)生豪情萬丈的感受,正是因為山頂與山底視角的區(qū)別。站在山頂上,平時覺得高大甚至需要仰望的景色,都會變得平凡甚至渺小。有過這種經(jīng)歷以后再來看世事的輕重大小,就會產(chǎn)生完全不同的感覺。

杜甫描寫泰山,也是盡力體現(xiàn)視角變化帶來的不同:站在山上向下望去,原先廣袤無垠的齊魯大地上的春色盡收眼底;原先無遠弗屆的陽光被高大的山體阻擋,將山北山南分成了陰陽兩個世界;原先飄蕩在天上的白云如今徘徊于胸口;原先需要仰望的飛鳥如今睜眼平視就能看見;原先巍峨的群山,在泰山頂上望去變得異常矮小。在這一系列的對比中,泰山的高峻神秀和登山后雄心壯志勃然而興的感受便躍然紙上了。

杜甫曾經(jīng)游覽過五岳中的泰山、華山和衡山,各寫了一首《望岳》,分別描寫三座名山的高大、險怪和深幽。在這三首詩中,這首登臨泰山的作品最為著名,就是因為它向讀者生動傳遞了這種視角轉(zhuǎn)換帶來的不同心情。

[19]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詩人,有“詩圣”之稱。

[20] 岱宗:泰山。

[21] 鐘:聚集。

[22] 決眥:睜大眼睛。

[23] 會當:終要。凌:靠近,登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