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校證凡例

蘇軾詞集 作者:(宋)蘇軾 著,(宋)傅幹 注;劉尚榮 校證


校證凡例

一、關于底本

傅幹《注坡詞》十二卷,主要傳鈔本有四種,即:

(一)陜西師范大學黃永年藏徐乃昌所得沈德壽家舊鈔本,其底本應是天一閣藏影宋鈔本(簡稱沈鈔本)。

(二)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鈔本(簡稱清鈔本)。

(三)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曬藍本(簡稱曬藍本)。

(四)中華書局藏珍重閣手寫本(簡稱珍重閣本)。

以上四本同出一源,即徐乃昌積學齋所藏沈德壽家舊鈔本,今亦通稱為傅本。四本缺葉相同,當因所據(jù)原本如是;彼此偶有歧異,顯系鈔手粗疏所致。今用字跡工整的清鈔本為底本,但對《注坡詞》原貌的確認,又擇善而從,不遵一本,務求存真。凡同清鈔本者概不出校,凡各本間出入較大的異文則出校記。

二、關于蘇詞正文的校訂

傅本所收東坡詞,從詞題、詞序(引)到正文、自注,每與晚出諸本蘇軾詞集不同。為了充分顯示傅本特色及其優(yōu)勝所在,為了探求東坡詞的本來面目,今用有代表性的別種蘇軾詞集詳加比勘,其間使用的主要校本有:

(一)南宋曾慥輯《東坡長短句》二卷又《拾遺詞》一卷,簡稱曾本。明吳訥編《唐宋名賢百家詞》所收鈔本,簡稱吳訥鈔本;凡吳訥本文字與曾本雷同者,舉吳訥本兼代曾本,二者偶異者分別舉證。

(二)元延祐庚申云間南阜書堂葉曾序刊本《東坡樂府》二卷,原書藏中國國家圖書館,今用中華書局原大影印本,簡稱元本。

(三)明萬歷間焦竑批點《蘇長公二妙集》所收《東坡先生詩余》二卷,簡稱《二妙集》本。

(四)明崇禎間毛晉汲古閣刻《宋六十名家詞》所收《東坡詞》一卷,簡稱毛本。

為解決疑難,有助案斷,有時用以下各書參校:

(一)明萬歷間茅維編《蘇東坡全集》七十五卷本所收蘇軾詞,簡稱茅維《蘇集》本。它是《二妙集》本的祖本,源出曾慥輯本而又有所增刪。凡此本與《二妙集》本相同的異文,一般只舉《二妙集》而不舉此本,以省篇幅。凡此本與《二妙集》不同的有參考價值的異文,則同時出校。

(二)明萬歷間康丕揚刻《東坡先生外集》所收《東坡詞》四卷,此本似曾參考過傅本,故時有勝義,簡稱《東坡外集》;此本與茅維《蘇集》本或《二妙集》本相同的異文,用后者而省注此本。

(三)朱祖謀《彊村叢書》三校本所收《東坡樂府》三卷,乃第一部編年本蘇詞,簡稱朱本,其校訂成果可資利用者簡稱朱《?!贰?/p>

(四)龍榆生《東坡樂府箋》三卷,簡稱龍本。該書所錄傅本異文,可以顯示徐乃昌積學齋原本面目,其中有與今見傅本不相合者,酌情采納,通稱之為龍《?!?。

(五)中華書局一九八〇年版《全宋詞》修訂本所收蘇軾詞,簡稱《全宋詞》本,其中有關互見、誤入及可疑等情況的案語,酌情采納寫入校記。

(六)香港曹樹銘校編《東坡詞》三卷的個別校語,偶亦用之,簡稱曹本。

以上朱本、龍本、曹本凡與元本相同之異文,又《全宋詞》本與吳訥鈔本相同的異文,一般不備舉,以省篇幅。

??痹瓌t是:凡傅本正文、題序及東坡自注的脫、訛、衍、倒,均據(jù)主要校本補、改、刪、乙。傅本不誤而校本義勝,或主要校本之異文有重要參考價值者,不改傅本正文,但出異文校記。傅本存目闕詞者,今據(jù)元本補足正文和題序,并據(jù)他本稍加校訂。凡傅本明顯無疑的誤鈔(例如“己”誤作“巳”之類),以及俗體字、避諱缺筆字、常見異體字等,均徑改原文,不再出校。通假字一般只在首次出現(xiàn)時出校,但易出歧解的通假字有時亦重復出校。又傅本不誤而主要校本或參考校本有脫、訛、衍、倒時,不出校,以省篇幅且避煩瑣。

三、關于傅《注》的整理

傅《注》旁征博引,保存了北宋以前的許多珍貴資料。傅幹引述的某些詩文,與今通行本差異頗大,有的今已失傳了。這就決定了傅《注》自身不容忽視的資料價值。但傅《注》也有疏漏,為便于讀者對傅《注》做深入研究與全面利用,在盡量保留傅《注》原貌的前提下,謹做以下整理與校證:

(一)分辨題注:蘇詞原有的詞題、詞序與傅幹后加的題解、校注,在各鈔本中均以單行小字標于調名下,或以雙行小字標于調名次行。今為避免訛混,嚴加區(qū)分:調名下空一格,用小字標示東坡自撰的詞題;調名次行,用仿宋小字標示詞序。傅幹轉述及補添的題解、校注等,一律移到正文之后,用作第一條傅《注》。遇有題、注界限不明,難辨真?zhèn)握撸瑫喊醋⑽膶Υ?,移編詞末,酌加按語說明實情。總之,調名之后、正文之前,只留存東坡自撰之詞題、詞序的可靠文字。

(二)移編句解:傅幹對蘇詞的箋注,原系雙行小字,句中夾注。既隔裂正文,又不便排版。今一律移編詞末,順序排比,正文相應添加注碼①②③……以便對照檢索。

(三)校訂文句:傅《注》采自當時流傳的經史子集百余種典籍,大都未著明版本依據(jù)。今用通行諸本比勘字句異同,擇要予以校訂。例如:見于經部的注文,用中華書局影印本《十三經注疏》校訂;見于正史紀傳的注文,用中華書局校點本二十四史校訂;見于《老子》、《莊子》、《世說新語》、《抱樸子》等書的注文,用中華書局重印本《諸子集成》校訂;見于唐以前作家的詩文,用《文選》及有關總集、類書校訂;見于唐代作家的詩文,用《全唐詩》、《全唐文》及《李太白詩集》(王琦注)、《九家集注杜詩》、《白氏長慶集》、《五百家注昌黎文集》等書校訂;宋代作家的詩文用各自的別集校訂。惟見于筆記詩話、小說傳奇的注文,資料一般比較完整,且獨具校勘輯佚價值,故基本上原文照錄,未作字句補正。一般不改傅《注》,校證文字以“劉按”標列于各條傅《注》后,并且只列舉見于通行本的重要異文。但遇傅《注》脫訛舛誤而文理不通或影響點讀者,則參照有關資料酌加校改,并出校記說明訂正的理由和依據(jù)。

(四)補漏探源:傅《注》引文有時漏標出處(作者名、書名及篇名等),也有張冠李戴之失誤,今據(jù)有關資料為之補苴校正。在保留傅《注》原貌的同時,于各條傅《注》下括注“劉按”,補上典故的出處,標明詩文的題目。按語中用“句出”、“事見”字樣表示該條傅《注》是直接引文;用“事詳”、“詳見”字樣表示該條傅《注》是撮舉大意,與原文字句有較大出入,或系節(jié)引。詩題、文題、篇名后附注今通行本的書名卷次,借以提供復核之便,省去讀者翻檢之勞。非敢本末倒置、以今證古也,讀者幸察之。

(五)凡屬整理者的補正,前面一律加上“劉按”字樣,列于傅幹原注下,并用圓括號標明起止,俾不與傅《注》訛混。

四、校勘記的撰寫

對于東坡詞正文(包括題序)的??保B同對于傅《注》的校訂與補正,一起寫入??庇?,順序編排在傅《注》之后。校碼用[1][2][3]……個別文句異同的詳細說明,有時歸入“劉按”。

五、關于標點

(一)蘇詞正文的標點,參照《全宋詞》通例,依詞譜分別用“、”“”“,。”三種符號,表示東坡詞的逗、句、韻。個別地方為照顧詞意的通暢,未能盡依詞譜。

(二)簡體橫排本引號的使用,先雙后單,用于比較完整的直接引文、對話及特指用語。有些撮舉大義中多刪節(jié)的引文,及見于詩話筆記的長段引文,起訖處不再加引號。

(三)書名篇名、詩題文題,無論全稱或簡稱,均加標書名號。

六、關于補佚

《注坡詞》漏收的蘇軾詞約有七八十首,散見于別本東坡詞集及部分詞總集、別集、詞話、筆記等書中。其中個別詞真?zhèn)未?。今匯編為“補佚”一卷,供讀者參考。每首詞末括注出處,可省讀者翻檢之勞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