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麻姑

神話與故事 作者:陳勤建,常峻,黃景春


麻姑

麻姑

漢孝桓帝1 時,神仙王遠2,字方平,降于蔡經(jīng)家3。將至一時頃,聞金鼓簫管人馬之聲,及至,舉家皆見。王方平戴遠游冠,著朱衣、虎頭鞶囊4,五色之綬,帶劍。少須黃色5,中形人也。乘羽車,駕五龍,龍各異色。麾節(jié)幡旗,前后導從,威儀奕奕,如大將軍,鼓吹皆乘麟。從天而下,懸集于庭。從官皆長丈余,不從道行。既至,從官皆隱,不知所在,唯見方平,與經(jīng)父母兄弟相見。

獨坐久之,即令人相訪麻姑,經(jīng)家亦不知麻姑何人也。言曰:“王方平敬報姑,余久不在人間,今集6 在此,想姑能暫來語乎?”有頃7,使者還,不見其使,但聞其語云:“麻姑再拜,不見忽已五百余年,尊卑有敘,修敬無階,煩信來承在彼,登山顛倒8。而先受命,當按行蓬萊,今便暫往,如是當還。還便親覲,愿未即去。”如此兩時間,麻姑至矣。來時亦先聞人馬簫鼓聲,既至,從官半于方平。麻姑至,蔡經(jīng)亦舉家見之。

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許,于頂中作髻,余發(fā)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錦綺,光彩耀目,不可名狀。入拜方平,方平為之起立。坐定,召進行廚,皆金盤玉杯,肴膳多是諸花果,而香氣達于內外。擘脯行之1,如貊炙2,云是麟脯也。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于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還為陵陸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復揚塵也。”姑欲見蔡經(jīng)母及婦侄。時弟婦新產(chǎn)數(shù)十日,麻姑望見乃知之,曰:

“噫!且止勿前。”即求少許米,得米便撒之擲地,謂以米祛其穢也,視其米,皆成真珠矣。方平笑曰:“姑故年少,吾老矣,了不喜復作此狡獪3 變化也。”方平語經(jīng)家人曰:“吾欲賜汝輩酒。此酒乃出天廚,其味醇醲,非世人所宜飲,飲之或能爛腸。今當以水和之,汝輩勿怪也。”乃以一升酒,合水一斗攪之,賜經(jīng)家飲一升許。良久酒盡,方平語左右曰:

“不足遠取也。”以千錢與余杭姥4 相聞,求其沽酒。須臾信5 還,得一油囊酒,五斗許。信傳余杭姥答言:“恐地上酒不中尊飲耳。”又麻姑鳥爪,蔡經(jīng)見之,心中念言:“背大癢時,得此爪以爬背當佳。”方平已知經(jīng)心中所念,即使人牽經(jīng)鞭之。謂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謂爪可以爬背耶?”但見鞭著經(jīng)背,亦不見有人持鞭者。方平告經(jīng)曰:“吾鞭不可妄得也。”是日,又以一符傳授蔡經(jīng)鄰人陳尉6,能檄召鬼魔,救人治疾。蔡經(jīng)亦得解蛻之道,如蛻蟬耳。經(jīng)常從王君游山海,或暫歸家。王君亦有書與陳尉,多是篆文,或真書7,字廓落而大,陳尉世世寶之。

宴畢,方平、麻姑命駕升天而去,簫鼓道從如初焉。(《神仙傳》卷七)

說明“麻姑獻壽”是民俗年畫重要題材之一。麻姑何以成為獻壽女仙?原因之一是麻姑曾自云:“已見東海三為桑田。”滄海桑田的變遷,每次都要歷時千千萬萬年,她卻已見過三次,該有何等高壽?然而,她的長相仍像一位十八九歲的姑娘。原因之二,傳說三月三王母娘娘生日,蟠桃會上各路仙人齊集,麻姑乃在絳珠河畔釀靈芝酒獻給王母,歡宴歌舞。

在這個仙話中,有一個很有意味的細節(jié),就是蔡經(jīng)看見麻姑鳥爪,頓生凡俗之心,暗想:“背大癢時,得此爪以爬背當佳。”仙人王遠立即獲知蔡經(jīng)的這個不良念頭,使仙吏鞭笞蔡經(jīng)(在有的古籍中,是麻姑本人獲悉蔡經(jīng)的這個念頭,令仙吏鞭之)。此等靈魂深處的信息,仙人怎樣獲得的?

晉代葛洪的《神仙傳》首次記載了麻姑仙話,此后的典籍記錄很多。今天,傳說中與麻姑有關的山水風物分布全國各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