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插圖

宋慶齡:20世紀的偉大女性(套裝共2冊) 作者:伊斯雷爾·愛潑斯坦 著;沈蘇儒 譯


插圖

1980年,宋慶齡會見愛潑斯坦。宋慶齡與愛潑斯坦是一生的摯友,她生前僅授權愛潑斯坦為其作傳。經過十年艱辛,年逾古稀的愛潑斯坦最終完成了《宋慶齡:20世紀的偉大女性》一書。

這是一位中國姑娘的大學畢業(yè)照,面容堅毅、眼神深邃。她就是1913年時的宋慶齡。后來她成為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兩千年封建帝制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夫人和助手。

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宋慶齡,距她大學畢業(yè)已有20年。盡管人們鮮明地感到她那種成熟的女性美,但在畢業(yè)照中所顯示的堅強的內在品質卻始終如一。

宋慶齡約在1900年在上海同母親倪桂珍合影,她們都穿著晚清服裝。

宋耀如和夫人倪桂珍約在1918年在上海與子女合影。前排坐于地上者(自右至左)為慶齡、子安、子文、藹齡;后排站于倪桂珍旁者為美齡,站于宋耀如旁者為子良。左上角是宋耀如在19世紀80年代從美國返回上海前的照片。

在上海中西女塾讀書時的宋慶齡,攝于1907年。這是一所教會學校,她穿著西式服裝。

宋慶齡1912年在美國同她的女友阿利·曼(后為亞歷山德拉·斯科普夫人)合影。她們之間的通訊持續(xù)了60多年。

孫中山與宋慶齡1915年在東京結婚后留影。左為幫助安排婚事的梅屋莊吉夫人,左上圖為孫中山的日本友人梅屋莊吉。

1916年4月,孫中山和宋慶齡(前排正中)在東京同中國革命同志和日本友人聚會,慶祝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后排左二為廖仲愷、左三為胡漢民。前排右三為何香凝(廖仲愷夫人),左二為廖夢醒(廖仲愷女,1 1歲),在孫中山前者為廖承志(廖仲愷子,8歲)。

1913年3月,孫中山(后排正中)同他的日本支持者攝于東京日比谷公園松本樓餐廳。孫的前邊是梅屋莊吉,前排左二為宮崎寅藏(留須者),他的左后為山田純三郎,前排右端站立者為宋耀如。(小坂珠訪子夫人藏)

1922年在廣州,孫中山、宋慶齡同總統(tǒng)府衛(wèi)隊官兵合影。前排坐者右為葉挺(抗日戰(zhàn)爭中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軍長),左一為薛岳、左二為張發(fā)奎(后均為國民黨高級將領)。

1923年在廣州,宋慶齡乘坐第一架中國制成的飛機,該機以她青年時的英文名字命名為“洛士文號”。

1923年8月,孫中山、宋慶齡在“永豐”艦上與官兵合影,紀念因陳炯明叛變蒙難一周年。(該艦后更名為“中山”艦)

1924年6月16日,在黃埔軍官學校的開學典禮上。右起:宋慶齡、孫中山、蔣介石、廖仲愷。

1922年在上海同孫中山談判時的蘇聯副外長越飛。次年初發(fā)表了《孫文—越飛宣言》。

1924年在廣州,孫中山、宋慶齡同蘇聯顧問們合影。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圖為宋慶齡及孫科(孫中山子)和一個孫兒在守靈。

1925年在北京,在孫中山逝世后哀慟欲絕的宋慶齡與孫的孫兒治平、孫女穗英合影。

1927年3月10日在武漢,宋慶齡與出席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的中委及候補中委合影。根據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協議,孫中山同意共產黨人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圖中二排左三為毛澤東、二排右二為董必武、二排左二為林伯渠、二排左五為于樹德,一排左一為吳玉章,三排右四為惲代英,均為共產黨人。三排左三為鄧演達、一排左三為陳友仁、一排右三為徐謙,均屬國民黨左派。宋慶齡兩側為孫科(右)和宋子文(左),當時屬中間派。

1927年在武漢,由列寧派到中國來擔任國民黨顧問的老布爾什維克鮑羅廷。

1927年9月,宋慶齡為反對中國的反革命政變赴蘇訪問,在到達莫斯科時受到群眾熱烈歡迎。

1927年在莫斯科與新結識的加里寧夫人合影。

1927年在莫斯科與鮑羅廷夫人法尼婭合影。

宋慶齡的美國友人彭瑞娜。她曾在廣州、武漢和莫斯科同宋慶齡在一起工作,1927年在莫斯科病故。

1928年在蘇聯高加索與中蘇友人旅游。宋慶齡右側為鄧演達。

1929年6月1日在南京中山陵參加孫中山國葬儀式。在宋慶齡后面的是宋美齡、蔣介石、宋子文等。

被國民黨逮捕的牛蘭夫婦的兒子吉米(4歲),宋慶齡承擔起了照顧這個孩子的責任。(照片原載1932年7月9日英文《中國論壇》報)

1932年1月28日,日軍入侵上海,十九路軍奮起抗戰(zhàn)。圖為宋慶齡視察戰(zhàn)地后與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合影。

1932年在上海與楊杏佛(左一)(宋慶齡主持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秘書長,后被蔣介石暗殺)及瑞士律師瓊·文森特夫婦合影。(文森特來華為牛蘭夫婦案件辯護)

1933年英國著名作家蕭伯納到上海訪問宋慶齡,圖為在莫里哀路寓所合影。

1935年被國民黨殺害的中國紅軍領導人之一方志敏。他被捕后,宋慶齡曾多方營救無效,方在獄中的遺著《可愛的中國》是通過宋才得以傳世的。

1936年10月22日,宋慶齡不顧國民黨的威脅,在上海出席魯迅葬禮并講話。

1938年在香港與保衛(wèi)中國同盟中央委員會成員合影。自右至左:廖承志、諾曼·法朗士、海彌達·沙爾文-克拉克、宋慶齡、廖夢醒、鄧文釗、愛潑斯坦。

1939年與畫家陳煙橋(右)、丁聰(左)攝于“保盟”組織展出的愛國抗日畫展前。

1939年攝于香港。背景是中國藝術家志愿為保衛(wèi)中國同盟所作的呼吁救濟戰(zhàn)爭難民的宣傳畫。

1939年在香港,宋慶齡同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討論開展中國“工合”運動。

1940年在成都,宋慶齡對中國“工合”工作人員講話。

1940年在美國費城,偉大的美國黑人歌唱家保羅·羅伯遜曾為保衛(wèi)中國同盟義演募捐,宋慶齡稱他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呼聲”,在皖南事變后聘他為“保盟”的名譽理事。

1940年在重慶,宋慶齡與鄧穎超(左二)、廖夢醒(右一)等觀看秧歌舞。

1942年在重慶與美國史迪威將軍會見。這位具有民主思想的美國將軍幫助宋慶齡的醫(yī)療救濟計劃、贊同國共合作抗日,后因蔣介石的要求而被華盛頓召回。

1944年在重慶同美國空軍上尉飛行員陳平(杰克·錢皮恩)交談。陳曾為宋慶齡空運救濟物資和信件到延安。

40年代初期在重慶同美國陸軍少校理查德·楊(楊孟東)交談。楊為史迪威將軍的副官,他是華裔,祖輩曾同孫中山的革命事業(yè)有聯系。宋慶齡以后同楊保持通訊聯系數十年。

1945年在重慶與德國反法西斯友人及保衛(wèi)中國同盟同事王安娜在一起。

1940年,宋慶齡三姐妹在重慶視察傷兵醫(yī)院。

1939年在香港與格雷斯·格蘭尼奇在一起。格雷斯是上?!吨袊袈暋吠拢L斯與宋保持通訊聯系。

1949年9月在北京,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部分女代表合影。前排左起:何香凝、宋慶齡、鄧穎超、史良;中排左起:羅叔章、蔡暢、丁玲;后排左起:李德全、許廣平、張曉梅、曾憲植。

1951年在北戴河會見一位剛從朝鮮前線歸來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斗英雄。

1951年9月在北京,與智利最杰出的詩人聶魯達在一起。聶魯達和蘇聯作家愛倫堡一道來華,將斯大林和平獎金授予宋慶齡。

1951年,愛倫堡將斯大林和平獎金授予宋慶齡。

1951年在北京,宋慶齡在收到斯大林和平獎金十萬盧布后即在支票背面親筆批示,將全部獎金捐贈中國福利會。

1952年10月,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在北京召開,宋慶齡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了這次亞洲、北美、南美及澳洲各國人民的盛大集會,并被推選為大會主席團主席。

1954年宋慶齡在北京會見了隨同父親尼赫魯總理訪華的英迪拉·甘地。

1954年9月在北京,毛澤東接見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西藏代表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毛澤東左右側)及其隨行人員。劉少奇(右四)、宋慶齡(左四)、李濟深(右三)、張瀾(左三)等參加接見。

1955年在北京會見越南民族英雄胡志明主席。30年代在上海宋慶齡曾援救過胡志明(時名阮愛國)。

1950年10月在長春市郊視察時,和農民在一起。

1955年9月與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代表大會代表合影。前排左起:林伯渠、宋慶齡、劉少奇、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云、沈鈞儒。

1956年訪問印度尼西亞時與印度尼西亞民族獨立運動領導人蘇加諾總統(tǒng)在一起。

1956年在印度新德里與尼赫魯總理在一起。宋慶齡同尼赫魯曾長期保持通訊聯系。(上海宋慶齡故居藏)

1956年在昆明一個托兒所。宋慶齡在國內外旅行時要去參觀托兒所或幼兒園。

50年代中期在上海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抱著一對雙生嬰兒。這所保健院是宋慶齡用她所得的斯大林和平獎金建設的。

1957年1 1月,宋慶齡當時雖不是共產黨員,但作為中共代表團的一位成員,出席了在莫斯科召開的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圖為毛澤東在會議通過的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宣言上簽字。

1957年在莫斯科陪同毛澤東拜會伏羅希洛夫(在宋慶齡左邊),右一為鄧小平,右二為彭德懷,左一為郭沫若。

1957年在莫斯科同加里寧夫人和鮑羅廷夫人重逢。自從30年前分別以來,加里寧和鮑羅廷均已去世,她們也都度過了艱難的日子。

1958年“大躍進”時,宋慶齡也在上海寓所院內“大煉鋼鐵”。

1958年在上海同紡織女工在工廠食堂里一起進餐。

1961年5月1 1日,毛澤東主席在上海看望宋慶齡。

在北京,同周恩來總理利用飲茶時間商談工作。

1962年4月9日,參加劉少奇主席召開的最高國務會議。主席臺上左起:周恩來、宋慶齡、毛澤東、劉少奇、董必武、朱德。

1961年在北京會見加納的建國者和總統(tǒng)克瓦米·恩克魯瑪。

1962年在北京《中國建設》雜志社為慶祝創(chuàng)刊十周年同全體工作人員合影。周恩來、陳毅、鄧穎超也前來祝賀。(《中國建設》現名《今日中國》)

1962年在《中國建設》創(chuàng)刊十周年紀念時,同陳毅外長和《中國建設》英文版同事(自左至右)邱茉莉、克艾文及愛潑斯坦在一起交談。

《中國建設》是宋慶齡主持的第四本對外刊物;前三本是《中國論壇》(1932—1934年)、《中國呼聲》(1936—1937年)和《保衛(wèi)中國同盟新聞通訊》(1938—1941年)。(《中國建設》自1990年起更名為《今日中國》)

1964年在上海同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的演職員合影。宋慶齡創(chuàng)辦了這所劇院(中國第一所兒童藝術劇院)并熱情支持它的工作,每次上演一個新的劇目,她都要接見劇組全體人員。前排左一是當時任中國福利會秘書長的李云,她從30年代地下工作時期起就是宋慶齡的親密同事。

1964年在北京,老朋友埃德加·斯諾前來看望。

1965年在上海機場歡迎巴基斯坦總統(tǒng)穆罕默德·阿尤布·汗。

60年代與王光美(劉少奇夫人)及其子女劉平平、劉丁丁在北京。

與何香凝、史良在一起。

1966年在北京寓所會見日本老朋友宮崎世民(左一)和西園寺公一(右一)。他們都長期致力于日中友好事業(yè),宮崎世民的父親是孫中山的密友。右二為廖承志。

1965年10月在北京寓所會見李宗仁夫婦。前排左一為李宗仁,右三為李宗仁夫人郭德潔,后排中間為程思遠。

宋慶齡于“文化大革命”期間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并常作畫自遣。這是其中的一幅。

宋慶齡十分喜愛她的鴿子。

70年代在北京,同40年前保衛(wèi)中國同盟的老同事和他們的家屬合影。左三為馬海德;右起:邱茉莉、廖夢醒、蘇菲(馬海德夫人)、廖承志、經普椿(廖承志夫人)、陳乙明、路易·艾黎。前排坐地上者中間為鄧廣殷(鄧文釗之子)。

1979年在北京寓所會見美國老朋友、老同事耿麗淑。

在北京會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主席詹姆斯·格蘭特。右為康克清(朱德夫人)。

1979年在北京宴請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和夫人莫尼克公主。

在北京與身邊工作人員合影。

1980年元旦,在新年茶會上同鄧小平、羅叔章親切交談。

1981年5月8日在北京接受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授予的榮譽法學博士學位。這是宋慶齡一生中最后一次在公共場合出現。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的孫女孫穗英、孫穗華,外孫女戴成功和其他親屬張家恭、陳恕、林達光、黃壽珍、陳志昆、陳燕、鄧廣殷守候在宋慶齡的遺體前。(自右至左)

為宋慶齡守靈的國際友人。左起:路易·艾黎、馬海德、西園寺公一、耿麗淑、宮崎世民、柯如思、愛潑斯坦、愛德樂。

少年先鋒隊隊員們向慈愛的宋奶奶告別。對宋慶齡來說,這樣的孩子們正是未來的希望所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