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說明】
癸卯歲,此即晉安帝元興二年(公元四〇三年),時陶淵明三十九歲。始春,初春。懷古田舍,在田舍中懷古。田舍,農忙時在田間臨時搭的草棚。這年春天,陶淵明因母亡居喪在家,并參加了農業(yè)生產(chǎn)勞動。他從實際的勞動感受中寫了這兩首詩。
一[1]
在昔聞南畝,當年竟未踐[2]。
屢空既有人,春興豈自免[3]。
夙晨裝吾駕,啟途情已緬[4]。
鳥哢歡新節(jié),泠風送余善[5]。
寒竹被荒蹊,地為罕人遠[6];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復返[7]。
即理愧通識,所保詎乃淺[8]!
【注釋】
[1]本詩寫懷念荷蓧(diào)丈人,以及春耕勞動時的情景和體會。詩人從實際的勞動中體驗到荷蓧丈人隱居不仕的意義。
[2]在昔:過去。南畝:南邊的田畝。當年:壯盛之年,泛指年輕時候。這兩句是說,過去聽說過南邊的田畝,但年輕時候竟沒有實地去種過。
[3]屢空:常常貧困。語出《論語·先進》:“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币馑际钦f顏回的道德學問差不多了,但生活很貧困。后人常用“屢空”表示安貧樂道。春興:春耕。這兩句是說,既然有人生活貧困,自己春耕也就難以避免。
[4]夙晨:早晨。駕:系牲口于車叫駕,此指車駕。啟途:開始上路。緬:遠。這兩句是說,清晨起來就裝好我的車駕,一開始上路心里就想得很多很遠。
[5]鳥哢(lòng):鳥叫。泠(líng)風:和風。余善:未盡的善意。這兩句是說,鳥的鳴叫在歡迎新春時節(jié)的到來,柔和的春風送來了未盡的善意。
[6]被:掩蓋。蹊(xī):小路。罕人遠:遠到很少有人去過。
[7]植杖翁:放下手杖而耕作的老翁,指荷蓧丈人,古代隱士。荷,扛,背。蓧,一種竹器。丈人,對老年人的敬稱?!墩撜Z·微子》:“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指孔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庇迫唬哼b遠地。這兩句是說,(因為地遠)所以植杖老翁遠遠地一去不返。意謂當時沒有隱士。
[8]即理:就理。通識:通達的見識。詎:豈,難道。這兩句意謂:從事理方面來說,我這樣做(指隱耕)是有愧于通達的見識的,但我所保全的也不是淺陋的東西!
【輯評】
鍾伯敬、譚元春評選《古詩歸》卷九:鍾伯敬曰:幽生于樸,清出于老,高本于厚,逸原于細,此陶詩也。讀此等作,當自得之。
黃文煥《陶詩析義》卷三:(“即理愧通識”二句)往田舍乃著此閎論作結。躬耕之內,節(jié)義身名,皆可以自全,縱不能為顏子,不失為文人?!氨!弊挚偫ㄍㄊ祝既び崎L。說“?!毕日f“愧”,自謙自負,兩映生姿。
張自烈輯《箋注陶淵明集》卷三:(“鳥哢歡新節(jié)”二句)“歡”字、“送”字,巧麗天然。
楊雍建評選《詩鏡》十《晉第三》:“屢空既有人,春興豈自免”,無心標置,意境自合?!般鲲L送余善”,泠風何善?此非輕裘重帶語,即是憑流弄月,胸次通乎寒暑而如一者也。人謂淵明得道,庶或有之。
二[9]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10],
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11]。
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人[12]。
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13]。
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14]。
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15]。
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16]。
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17]。
【注釋】
[9]本詩寫懷念長沮(jū)、桀溺,并表達自己從勞動中感受到的欣慰與從事農業(yè)勞動的心愿。
[10]先師:后世儒者對孔子的尊稱。遺訓:遺留給后世的教誨。憂道不憂貧:擔憂的是得道而不是擔憂自己的貧窮。語見《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p>
[11]邈(miǎo):遠。難逮(dài):難以趕上。志長勤:立志長期躬耕。這兩句是說,看看孔子的遺訓,高遠得實在難以趕上,于是轉而想立志長期躬耕。
[12]秉:持。耒(lěi):上古時代的一種翻土用具,此泛指農具。時務:指農事。解顏:開顏。勸:勸說,勉勵。
[13]平疇:平曠的田野。疇,田。良苗:長勢良好的麥苗。這兩句是說,平曠的田野交接著遠風,綠油油的麥苗也充滿著春意。
[14]量:估量。歲功:一年的收成。即事:就眼前的農事看。欣:喜悅。這兩句是說,雖然沒有估量一年的收成,但從眼前的農事看,多數(shù)是令人喜悅的。
[15]行者:過路的人。津:原意為渡口,此借指“道”。這句用長沮、桀溺事?!墩撜Z·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鬃舆^之,使子路問津焉?!遍L沮、桀溺是春秋時楚國的隱士,兩人并肩而耕。這兩句說他在耕作休息時,并不見有行人來問道。意謂當時無“憂道不憂貧”之人。
[16]日入:太陽下山。漿:酒漿。勞:慰勞。
[17]吟:唱。聊:暫且。隴畝民:農民。隴畝,田畝。隴,即“壟”。這兩句是說,唱著歌,關上柴門,暫且做個農人吧。
【輯評】
蘇軾《東坡題跋》卷二《題陶淵明詩》:陶靖節(jié)云:“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狈枪胖罡舱日撸荒艿来苏Z;非世之老農,不能識此語之妙。
鍾伯敬、譚元春評選《古詩歸》卷九:(“秉耒歡時務”二句)譚元春曰:非老農督課不知解顏之實。鍾伯敬曰:實歷虛懷,仁人心口,惟老杜能體貼其妙。(“平疇交遠風”二句)譚元春曰:語天時物理,靈通異常,宜昔人以為佳。又曰:“交”字可知而不可注。良苗懷新,語有分寸,妙在“良”字。(“即事多所欣”句)鍾伯敬曰:“即事”妙,唐人取為詩題,然前此未用。(“壺漿勞近鄰”二句)鍾伯敬曰:上語藹然,此語灑然。
陳祚明評選《采菽堂古詩選》卷十三:“平疇”二語寫景,神到之句,寫物者摭實,寫氣者蹈虛,便已生動;若寫神,誰能及之?
楊雍建評選《詩鏡》十《晉第三》:“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愈平愈高,轉近轉遠。“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似欣然有望?!伴L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忘情語,實似未忘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