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義兼古注疏
洪武三年五月初一日,初設科舉條格,詔內開第一場,《五經》義,各試本經一道,限五百字以上。《易》,程、朱氏注;《書》,蔡氏傳;《詩》,朱氏傳:俱兼用古注疏?!洞呵铩?,《左氏》、《公羊》、《穀梁》張洽傳?!抖Y記》,專用古注疏。《四書》義一道,限三百字以上。至十七年三月初一日,命禮部頒行科舉成式,始定子、午、卯、酉年鄉(xiāng)試,辰、戌、丑、未年會試制。第一場,試《四書》義三道,二百字以上,經義四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許各減一道?!端臅分髦熳印都ⅰ?,《易》主程、朱傳義,《書》主蔡氏傳及古注疏,《詩》主朱子《集傳》,《春秋》主《左氏》、《公羊》、《穀梁》胡氏、張洽傳,《禮記》主古注疏。按此兼用古注疏及諸家傳,圣制彰明,后不知何緣,遂斥古注疏不用,《春秋》止用胡傳為主,《左氏》、《公》、《穀》第以備考,張洽傳經生家不復知其書與其人矣?!抖Y記》專用陳澔《集說》,古注疏盡斥不講。近日舉子文,師心剿說,浮蔓無根,誠舉初制一申明之,使通經博古者得以自見,亦盛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