駒支不屈于晉
【題解】
公元前560年,吳國乘楚共王去世的機會,攻打楚國,結(jié)果吃了敗仗。次年,吳國的盟友晉國聯(lián)合十三國諸侯,一起商討對付楚國。在會盟的前一天,晉國大夫范宣子指責(zé)西戎的領(lǐng)袖駒支“言語泄露”,不讓他出席大會,這其實是欲加之罪。駒支面對指責(zé),不甘受辱,據(jù)理反駁,動情演說,最終使范宣子自覺理虧而賠罪。
【原文】
會于向【1】,將執(zhí)戎子駒支【2】。
范宣子親數(shù)諸朝【3】,曰:“來,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于瓜州【4】,乃祖吾離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5】。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6】,與女剖分而食之。今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蓋言語漏泄,則職女之由。詰朝之事【7】,爾無與焉!與,將執(zhí)女!”
對曰:“昔秦人負恃其眾,貪于土地,逐我諸戎。惠公蠲其大德【8】,謂我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9】,毋是翦棄。賜我南鄙之田,狐貍所居,豺狼所嗥。我諸戎除翦其荊棘,驅(qū)其狐貍豺狼,以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貳。昔文公與秦伐鄭,秦人竊與鄭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殽之師【10】。晉御其上,戎亢其下【11】,秦師不復(fù),我諸戎實然。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12】,與晉踣之【13】,戎何以不免?自是以來,晉之百役,與我諸戎相繼于時以從執(zhí)政,猶殽志也,豈敢離逷【14】?今官之師旅無乃實有所闕,以攜諸侯【15】,而罪我諸戎!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16】,言語不達,何惡之能為?不與于會,亦無瞢焉【17】!”賦《青蠅》而退【18】。
宣子辭焉,使即事于會,成愷悌也【19】。
【注釋】
【1】向:吳地,在今安徽懷遠?!?】戎子駒支:姜戎族的首領(lǐng),名駒支?!?】范宣子:晉國大臣。【4】瓜州:地名,在今甘肅敦煌?!?】被:通“披”。苫(shān):茅草編的覆蓋物,亦特指草衣?!?】腆(tiǎn):豐厚?!?】詰(jié)朝(zhāo):明日。【8】蠲(juān):顯示?!?】四岳:傳說為堯、舜時的四方部落首領(lǐng)。裔胄(zhòu):后代的子孫?!?0】殽之師:指僖公三十三年,晉敗秦軍于崤山一事。【11】亢:同“抗”?!?2】掎(jǐ):從旁或從后用力拉住、拖住。【13】踣(bó):跌倒?!?4】逷(tì):遠離?!?5】攜:叛離?!?6】贄幣:禮物,禮品?!?7】瞢(ménɡ):不暢快?!?8】《青蠅》:《詩經(jīng)·小雅》篇名。駒支取其中“愷悌君子,無信讒言”句諷喻范宣子。【19】愷(kǎi)悌(tì):和藹可親。
【譯文】
晉國在向地會見諸侯,打算拘捕戎子駒支。
駒支不屈于晉
范宣子親自在朝廷上責(zé)備他,說:“過來,姜戎氏。從前秦國人在瓜州追趕你的祖父吾離,你的祖父離披著蓑衣、戴著草帽來歸附我國先君。我國先君惠公擁有的田地并不豐厚,還和你們平分了,讓你們也有飯吃。如今諸侯侍奉我們的國君,不如從前了,大概是因為什么言語被泄漏了出去,這是你的責(zé)任。明天的諸侯集會,你不要參加了!如果參加,就把你拘捕起來?!?/p>
駒支回答說:“從前秦國人仗著他們?nèi)硕啵澢笸恋?,?qū)逐我們這些戎人?;莨@示出了盛大的德行,說我們這些戎人都是四岳的后代,不應(yīng)該被滅絕拋棄,于是賜給我們南部邊境上的田地。那是一塊狐貍居住、豺狼嚎叫的地方。我們這些戎人剪除荊棘,趕走了狐貍豺狼,做了不侵犯先君、不背叛先君的臣子,直到今天沒有二心。從前文公和秦國聯(lián)合攻打鄭國,秦國人私下里和鄭國結(jié)盟,留下了戍守的軍隊就班師回去了,于是有了后來的秦、晉殽之戰(zhàn)。晉國在前面抵御,戎人在后面對抗,秦軍全軍覆沒,實在是有我們?nèi)秩顺隽Σ抛屗麄冞@樣的。這就像捕鹿,晉人抓住角,戎人拖住腿,和晉人合力將它放倒,戎人為什么還不能免罪呢?從那以后,晉國的多次戰(zhàn)役,我們?nèi)秩艘淮斡忠淮蔚芈爮哪銈儓?zhí)政的命令,還是像殽之戰(zhàn)時那樣,怎敢有所違背?現(xiàn)在晉國的官員恐怕確實有疏漏不周全的地方,因而使諸侯有了二心,您卻怪罪我們?nèi)秩?!我們?nèi)秩孙嬍骋路c華夏不同,禮儀不相同,言語不相通,能夠做什么壞事呢?不參加盟會,也沒有什么不痛快的?!闭f完便誦讀了名為《青蠅》的詩,然后便告退了。
范宣子表示歉意,讓他參加盟會,成全了自己和藹可親的美名。
【寫作方法】
范宣子責(zé)問駒支的言辭,怒氣相陵驟不可犯。面對范宣子咄咄逼人的架勢,駒支巧妙地進行了回擊,對宣子所羅列的罪名逐一辯駁。他說戎人并不虧欠晉國,而且西戎遠離中原,更不會有“言語漏泄”之處。駒支的辯駁辭婉語直,句句在理。如果到此為止,盛氣凌人的范宣子極有可能被激怒,駒支便有被逮捕甚至被殺的危險。不過,他最后唱了一首《青蠅》詩,讓自己得以全身而退?!肚嘞墶肥恰对娊?jīng)·小雅》中的一篇,它的意思是因聽信讒言而做錯事。駒支之所以唱這首歌,一是暗諷宣子錯信讒言,一是使宣子消除疑慮。此文整練中復(fù)有流宕之趣,為古文中的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