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中國古典詩歌寫作 作者:經本植 著


前言

本書主要論述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律詩和古體詩的寫作理論、寫作技巧,以供習作、鑒賞和研究古典詩歌者參考。

古典詩歌歷史悠久,作者和作品眾多。這種詩歌形式至今仍有其藝術生命力與表現(xiàn)力,詩歌創(chuàng)作中還經常為人們所運用。其中,以律詩的要求比較嚴格,因此,我們在論述中以唐代和唐以后的律詩為重點,也附論古體詩的有關問題。

本書力圖從寫作和實用的角度出發(fā),對律詩和古體詩創(chuàng)作中正反兩方面的實例作一些對比和分析。前代詩家的詩話詩評浩如煙海,但多支離破碎,迷離惝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誠如清代詩家葉燮在《原詩?外篇》中所說:“唐宋以來,諸評詩者,或概論風氣,或指論一人;一篇一語,單詞復句,不可殫數。其間有合有離,有得有失?!蔽覀冊谡撌鲋袚袢∑渲斜容^實在的、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詩論,結合介紹和討論。

為便于習作者掌握和運用律詩、古體詩寫作的有關知識,我們在論述中多以通例常例為主,盡可能使古典詩歌特別是律詩的習作者了解一定的寫作門徑。這也就是前人所說的“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跋病翁先生詩》中說:“然余嘗以為天下萬事皆有一定之法,學之者須循序而漸進。如學詩則且當以此等為法,庶幾不失古人本分體制。向后若能成就變化,固未易量。然變亦大是難事,果然變而不失其正,則縱橫妙用,何所不可?……變不可學,而不變可學,故自其變者而學之,不若自其不變者而學之?!泵鞔娬摷液鷳朐凇对娝?內編》卷五中說:“(作詩)體格聲調有則可循,興象風神無方可執(zhí)……故法所當先,而悟不容強也?!蔽覀兯亟榻B的,也就是“有則可循”“自其不變者而學之”的“法”。

當然,要寫好一首古典形式的詩歌,不是單靠具備它的知識就可以援筆成篇的。清人吳雷發(fā)《說詩菅蒯》說:“筆墨之事,俱尚有才,而詩為甚。然無識不能有才,才與識實相表里。作詩須多讀書,書所以長我才識也?!鼻迦死钜省肚镄情w詩話》把學詩概括為八個字,曰:“多讀,多講(按,指講求研討),多作,多改?!彼€說:“然非多讀古人詩,即多作亦無用,譬無源之水,立見其涸矣?!?/p>

末了,還附帶“正名”一下。這本書名為《中國古典詩歌寫作》,古典詩歌的體裁甚多,書中所論述的實際上主要是律詩和古體詩,但不妨可以說,這兩種詩是古典詩歌中最主要的詩體。因外國詩有的也有古典形式,所以冠以“中國”二字,以示區(qū)別;而中國有些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古典詩歌,這里講的只是用漢語寫成的古典詩,準確點說應叫“漢詩”。這在日本語中有此說法,但在漢語中似無此稱呼,所以書名姑且僭忝此大號。個人之意,并無嘩眾取寵之心;篇內所言,難免見寡識淺之謬。惟有道及同好正之。

經本植

1992年8月于成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