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 小說創(chuàng)作中臺閣文學思想之影響
臺閣文學思想不惟左右著詩文創(chuàng)作領域,也影響著小說創(chuàng)作,給小說創(chuàng)作契入程、朱理學思想。雖然此時程、朱理學思想在小說中的表現(xiàn)不像在詩文中那樣充分而明確,雖然它僅在若干篇中初露端倪,但它的影響卻是深遠的。這種影響以后在才子佳人小說中從題材到人物形象,都得到了充分的展開。這個初露端倪的影響由李昌祺的《剪燈余話》可以得到說明。
《剪燈余話》二十篇,作于永樂十七年李昌祺謫役房山時;附錄《賈云華還魂記》,作于永樂十年。自創(chuàng)作動機言,李昌祺《剪燈余話》自序中,說是受到《剪燈新話》的影響,有一種要仿效的創(chuàng)作欲望。
但是更為重要的原因,則是他內(nèi)心有一種難以掩飾的失落感需要發(fā)泄。他董役長干寺和謫役房山的經(jīng)歷,給了他很大的打擊。他說:“矧余兩涉憂患,飽食之日少,且性不好博弈,非藉楮墨吟弄,則何以豁懷抱,宣郁悶乎?雖知其近于滑稽諧謔,而不遑恤者,亦猶疾痛之不免于呻吟耳,庸何諱哉?”
他的創(chuàng)作動因分明是郁悶的渲泄,雖“近于滑稽諧謔”,而決非以文為戲。
他寫《剪燈余話》時的心境,在詩中也有表現(xiàn)?!都汉シ可匠I中作》:
患難仍連歲,蹉跎獨此身。風塵雙短髩,宇宙一窮人。向曙繁星沒,凝寒積雪新。椒花今夕酒,誰壽白頭親!
風雪當除夕,空營一榻孤。天涯悲舐犢,地下憶童烏。寧復衰顏壯,惟應淚眼枯。大靈如不妄,再拜謝賢夫。
今夕猶常夕,如何倍憶家?二三千里道,四十五年華。貧有文章在,官無品秩加。遙知妻共女,愁坐卜燈花。
警柝嚴巡邏,寒更獨坐聽。凄其孤影瘦,邪許萬聲停。敗壁風穿葦,空庖凌在缾。茫茫天壤內(nèi),么麼一螟蛉。
己亥是永樂十七年,正是他寫《剪燈余話》之時,被摒棄的孤獨、凄涼之感,是整個這一時期心態(tài)?!犊鸵孤務琛?
荒草蕭蕭郭隗臺,清砧明月兩堪哀。千愁百感多如雨,今夜燈前一并來。
《房山旅舍》:
枕寒衾冷對孤燈,室似郵亭榻似僧。清淚幾行揩又落,斜風細雨送殘更。
在這樣的心境中,發(fā)泄憤懣,尋求慰藉,借文字以表達,乃是很自然的事?!都魺粲嘣挕氛沁@種心境的很好的載體。
在《長安夜行錄》、《何思明游酆都錄》、《青城舞劍錄》、《泰山御史傳》、《洞天花燭記》等篇中,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示了對于社會不公的不滿。《長安夜行錄》借寫唐朝寧王搶奪人妻事件,以諷明初藩王之不法?!逗嗡济饔污憾间洝方柚蚬麍髴哉f世間種種惡行終將得惡報。小說寫宋人何思明崇尚理學家的性命之學,非議佛、道,被酆都之神逮至酆都,親見世間惡人所受之種種酷刑,如:“世之兇惡,虐害善良者”,被送“剔鏤”獄,刀鏤全身,澆以熱醋;“世之小人,謗毀君子者”,被送至“穢溷”獄,投入滾沸之糞池煮之,潰爛化為蛆,又炒之使成灰;世間“招權納賄,欺世盜名”之官,被送至“懲戒贓濫”之獄,受夜叉宰割、鐵蛇銅犬吸血之苦。在這一篇里,除了對貪官污吏加以抨擊外,就是對誹謗害人的小人的氣憤。這使人想起他兩次被謫服役的事。兩次謫官,原因都未明,但與小人的誹謗當不無關系。這一篇與《剪燈新話》中的《令狐生冥夢錄》有相似處。同是講佛家的因果報應,但是它在果報之外,加入了儒家思想,這一點我們后面再談。而且它雖在講因果報應上有仿效處,但此種仿效,由于有身世之感,因之也就顯出感情發(fā)泄之真實?!肚喑俏鑴︿洝冯[約表達出懷才不遇之感?!短┥接穫鳌繁磉_了對于欺世盜名者的厭惡?!抖刺旎T記》雖仿自《新話》的《水宮慶會錄》,同寫文才為仙界所用,但《花燭記》隱含了對權貴之家無能的嘲弄。從以上這幾篇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他借小說以發(fā)泄郁積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
《余話》中也流露出他在寂寞、孤獨、凄涼的心境中所寄托的一點慰藉,這主要反映在描寫愛情的那些篇里。
《余話》寫愛情寫得最好的是《連理樹記》、《鳳尾草記》和《賈云華還魂記》?!哆B理樹記》寫一對男女深情相愛的故事。兩人已結連理,因戰(zhàn)亂男方一家被殺,女被虜不屈,自殺殉情,后兩墓上生連理樹,糾結不可解。《鳳尾草記》也是一個愛情悲劇故事。龍生與姑表姐相戀,于鳳尾草側(cè)自訂終生,后來女為二嫂所迫,自縊身亡,鳳尾草因亦枯死。《賈華云還魂記》是《余話》中篇幅最長的一篇,故事亦寫得迭宕起伏,悲喜交錯。才子魏鵬與父輩故交賈平章之女娉娉歷經(jīng)曲折,成就歡愛。而好事多磨,魏鵬因母喪回家守制三年,娉娉之母莫夫人借故拒婚。娉娉因相思而病亡。最后娉娉借尸還魂,與魏生終成眷屬。李昌祺說他寫《賈云華還魂記》是模擬桂衡的《柔柔傳》,而學者們已指出,他明顯的是受到《嬌紅記》的影響?!哆B理樹記》、《鳳尾草記》和《賈云華還魂記》都表現(xiàn)愛情的堅貞。這些作品雖多有模仿對象,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似隱約著作者某種內(nèi)心的傷痛。這可從作于同時的《至正妓人行》中得到佐證。此一長詩寫一流落妓人之遭遇,實亦寓自身的淪落之感,有如白居易《琵琶行》?!拔乙鄯可綔瓦?,客邊意氣敻非前。螺杯謾想紅樓飲,雁柱徒懷錦瑟弦”;“欷歔嘆古更嗟今,少日榮華晚陸沉”;“灑翰酬渠增慷慨,風流千載系遐思”。這些感慨均語帶雙關,既指妓人亦指己。淪落與失意,同一心境。自李昌祺言,其中或有某些不易言說的回憶夾雜在此種心境之中。在孤獨、寂寞的境況中,從以往或一情愛經(jīng)歷的憶念中尋求一點感情的慰藉。他有兩首詩似可為此作注。《感舊游》:
深戶長廊對面開,東風楊柳舊章臺。芳心暗托秋波訴,幽夢空成暮雨來。燕娩鶯嬌徒有態(tài),花飛蝶駭只堪哀。風流想像《高唐賦》,千載人憐宋玉才。
長干東畔是秦淮,葉自隨流信自乖?;ǖ子窭w崔護水,月中珠淚郭華鞋。晚峰尚學青螺黛,水筯猶疑白燕釵。四海遨游空有意,忍彈《歸鳳》獨傷懷。
此一種之懷舊,與他昔年的一些經(jīng)歷有關。他在《摸魚兒懷舊》中有類試記述:“記昔年,十分輕健,秦淮白下游遍。……分離也,恰似云鴻海燕,音書特寄無便。風流杜牧今憔悴,謾想柳眉花面?!?sup>他有一首《席上贈妓》:“座中俱狎客,惟屬杜樊川?!?sup>
他有過似杜牧青樓游冶、才情自許的心態(tài),有過上述的或種經(jīng)歷,使他在懷舊的某種念想中尋求一點感情的發(fā)泄成為可能。
以上的分析是要說明,《剪燈余話》的寫作固然受到《新話》的啟發(fā),故事與寫法上也受到前此一些小說的影響,但是自創(chuàng)作動力言,主要還是感情的發(fā)泄,于失意、孤獨、寂寞中有話要說。無論是對于社會不公的不滿,還是內(nèi)心深處尋求感情的一絲慰藉,都是把《余話》的撰寫當作一種內(nèi)心發(fā)泄的需要。把此一種的寫作動機歸之于“以文為戲”是不全面的,甚至可以說,是不準確的。應該說,自創(chuàng)作傾向言,李昌祺的小說觀念的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借敘事以抒情。
但是,借敘事以為內(nèi)心郁積之發(fā)泄,并不能排除當時整個思想潮流的影響。程、朱理學在其時士人心中的主流地位同樣反映在李昌祺身上。因之在《余話》中便出現(xiàn)了程、朱理學觀念的印記。有的進入主題,有的插入議論,融入了感情郁積的發(fā)泄之中,成為整體。
程、朱理學思想在《余話》中的反映,有的是在主題中的,如貞節(jié)觀念。《月夜彈琴記》以頌美宋人譚節(jié)婦趙氏為主題,寫元兵陷永新時譚家避禍孔廟,趙氏藏大成殿中,為元兵所虜。兵見其年少貌美,要強暴她,她死不受辱,連懷中一歲幼兒,并為元兵所殺,血濺柱礎,隱現(xiàn)人形,永不退去。明洪武年間永新縣令烏斯道為作《貞松操》彈奏。趙氏因貞節(jié)而成仙,上帝讓其影永留人間:“影在孔子禮殿,托得其所,今必取之,未免隨以風雷,驚駭宣圣,非所以重道崇儒也。莫若留在人間,永為激勸,其于世教,甚非少補?!庇械氖窃谄邪l(fā)議論,如《鸞鸞傳》,作者就故事之結局,發(fā)為議論:“節(jié)義,士君子講之熟矣,一旦臨利害,遇患難,鮮能允蹈之者。鸞幽女婦,乃能亂離中全節(jié)不污,卒之夫死于忠,妻死于義。惟其讀書達禮,而賦質(zhì)之良,天理民彝,有不可泯。世之抱琵琶過別船者,聞鸞之風,其真可愧哉!”《泰山御史傳》借著故事人物宋珪之口,謂泰山之神,“大而冢宰,則用忠臣、烈士、孝子、順孫;其次則善人、循吏;其至小者,雖社會、土地,必擇忠厚有陰德之民為之?!薄秲纱ǘ驾犜褐尽方韫适轮魅斯珡颓渲?,發(fā)為議論:“廉、恕兩字副業(yè);惟廉可以律身,惟恕可以近民,廉則心有養(yǎng),恕則民易親,民親化行,能事畢矣。”有時,理學思想的展示,與佛教因果報應觀念相結合,貫穿于故事的敘述中。
為《余話》作序的幾位也看到了理學思想的這種影響。王英在《序》中說:
是故言之泛濫無據(jù)者置之;事核而其言不誣,有關世教者錄之。余于是編,蓋亦有所取也。其間所述,若唐王之驕淫,譚婦之死節(jié),趙鸞、瓊奴之守義,使人讀之,有所懲勸;至于他篇之作,措詞命意,開闔抑揚,亦多有可取者,此余之所以喜也。
羅汝敬在《序》中亦有類似論述:
夫圣經(jīng)賢傳之垂憲立范,以維持世道者,固不可尚矣。其稗官、小說、卜筮、農(nóng)圃與凡捭闔籠罩、縱橫術數(shù)之書,亦莫不有裨于時。
矧之所記,若餅師婦之貞,譚氏婦之節(jié),何思明之廉戒,吉復卿之高誼,賈、祖兩女之雅操,真、文二生之俊杰識時,舉有關于風化,而足為世勸者。
張光啟刻《余話》,為之作序,亦稱:
是編之作,雖非本于經(jīng)傳之旨,然其善可法,惡可戒,表節(jié)義,礪風俗,敦尚人倫之事多有之,未必無補于世也。
他們都看到了崇尚教化的意圖在《余話》創(chuàng)作中的存在。創(chuàng)作的主要動因是發(fā)泄郁積,以求得心靈之慰藉;而社會主流思潮的影響則滲透在他內(nèi)心深處,自然地在他抒發(fā)郁積中流露出來。抒情與教化結合以寫情愛,遂使得情愛的表述帶著理性的思索,難以進入深情綿邈、至真至純之心靈境界。此一點,似影響著后來的才子佳人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