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 關于忠誠、勇氣、血性和榮譽

清華園里的退伍老兵 作者:史宗愷 著


序言 關于忠誠、勇氣、血性和榮譽

史宗愷

一直很期待這本書的出版,現(xiàn)在終于看到了。

清華園里有一群退伍老兵,并且這個隊伍在不斷擴大著。我有許多機會與他們交流。每次與他們在一起,聽他們談起在部隊的各種經歷,講他們的各種故事,我都會很激動,很感動,會從心底里涌起敬意。

老兵們有許多故事。我聽過楊淇耀同學講,他在空軍服役期間,被選上參加比武,訓練的時候,摔斷了腿,但仍堅持繼續(xù)訓練,別人下午就結束訓練,而他爬到了半夜,才完成訓練科目。李高杰是清華第一批在校生入伍當兵的學生,立了三等功,回到學校后,他確定了要再次從軍的志向,申請轉為國防生。畢業(yè)前一年,他去新疆南疆海拔五千米的哨所實習了幾個月。畢業(yè)時,他堅決申請到南疆邊防部隊,后來,成為了原蘭州軍區(qū)的英雄連隊——“進藏英雄先遣連”的連長。賈娜是清華在校生入伍的第一位女兵,她在通信站參加比武訓練時,打字打到指尖出血,血染紅了鍵盤,而她卻全神貫注,渾然不覺。鄭玉昆和王超在部隊兩年的鍛煉,是他們人生中的重要經歷,是在此之前他們從未有過的經歷,一種打鐵成鋼的經歷,也使得他們具有了鋼的意志和品質。我想起了吳毅恒在西藏邊防海拔五千米哨所站崗的故事;想起袁蘇蘇萬里巡海疆的故事,想起了陳炬寫的《士兵日記》;想起了劉新華找我談他的畢業(yè)選擇;想起了王曉麗和李振華的傳奇愛情故事以及我知道他們沒有寫出來的、讓他們刻骨銘心一生的那些故事,等等。他們的故事啟發(fā)了我,也鼓勵和鼓舞了我,給我一種力量。

我喜歡聽他們講故事。每次歡迎退伍老兵回來的座談會上,看著他們標準的軍姿,標準的軍禮,黝黑的面孔,結實的身體,堅毅的目光,分享他們在部隊的經歷和收獲,我從心底里高興和開心。每次照例會為同學們安排一頓晚餐,照例要請大家喝酒,在屬于軍人才有的“干干干”的吼聲中,我聽到了,我看到了,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們在部隊經歷錘煉而打造出來的“忠誠、勇氣、血性、榮譽”的品質。

軍隊是一所大學校,這所學校為同學們的成長提供了一類重要的教育資源,這是清華園里沒有的教育資源,也是清華園里沒有的一種環(huán)境,是讓同學們可以把自己打鐵成鋼的環(huán)境。

清華的學生,大多是乖乖孩子,從小成績優(yōu)異,是被呵護長大的,經常處在一片贊揚聲中,很少有機會在一種嚴酷的環(huán)境里經受鍛煉。到部隊后,沒有了來自老師和親友的呵護,不能靠學習成績證明自己,而更多地要靠體力、精神和意志,重建自信。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很多同學告訴我,這是一個打碎自己,再重塑的過程,一個鍛造自己的過程,其中的艱難困苦可想而知,不少同學參軍之前未曾料到會是這樣的一個過程。我欣喜地看到,這些同學經受住了各種艱難困苦的考驗和鍛煉,而有了與在校同學不一樣的成長體驗,讓他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經歷,他們也因此會一輩子獲益。

“忠誠、勇氣、血性、榮譽”,是清華的學生在經歷了軍隊這所大學校的鍛煉后,展現(xiàn)出的共同品質,它與清華學生“家國情懷”的特質融合而成,滲透著清華“又紅又專,全面發(fā)展”的培養(yǎng)特色,滲透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對學生品格意志的教育影響。他們退伍回到學校后,把這些品質帶到了清華的校園里,在學習、科研和生活中呈現(xiàn)出來,影響著其他的同學。有些退伍老兵擔任了國防生班級的輔導員,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也使得“忠誠、勇氣、血性、榮譽”成為清華國防教育與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特征。

這些年來,我們設計了一系列的因材施教計劃,鼓勵學生發(fā)展他們的個性,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全過程匹配不同的教育資源。而送學生去當兵實際上也是一種因材施教,我們所要做的,除了他們在部隊所進行的錘煉之外,需要進一步為促進這些同學的成長,匹配有針對性的資源。

期待著一批又一批的退伍老兵回到學校,給我們講更多精彩的故事,在清華的學習、生活中,以及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給清華的同學們樹立起“忠誠、勇氣、血性、榮譽”的示范和榜樣。

2017年7月,工字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