縈繞心頭的讀書夢
李澤鋒
出身農家的我,父母皆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戶人,因此棲居塵世就沒有什么背景,只有孤單的背影伴我前行。當然,和每個人一樣,我們內心深處都能夠擁有很多美麗的夢想,那是生存的詩意。有時候夢想過于絢爛,如同肥皂泡,很快破裂,消失了影蹤;有時候夢想微小,慢慢消散在時光的塵埃之中;有時候夢想如同種子,慢慢萌芽,茁壯成長而成為枝葉茂密的樹。
夢,代表著志向,召喚著我朝著遠方奔跑。
幼時,心中就被埋下一個夢想,破土而出,逐漸萌芽,經歷風雨,經過歲月,不斷成長。
最早的夢是由我父親幫我埋進心底的,不是自發(fā)形成的,應該算作我父親的夢想。
父親和共和國同齡,他們那代人命運曲折,伴隨著時代節(jié)拍,在艱難困頓中,理想主義高漲,付出了很多。即便蛛網查封爐臺,也堅信未來美好。當我父親處于求學上進的時候,正處于特殊時期,當時沒有條件放安靜的書桌。懷揣破碎的夢想,父親帶著遺憾告別了校園,回家務農,于心不甘。無奈,他把夢想寄托在子女身上。從我求學開始,他對我的要求就比較嚴格,希望我將來能考上大學,超越父輩。圓夢,既是為我,也是為了他自己。
在學習上我也讓父親比較省心,一次次捧回獎狀,讓他甚為欣慰。
1994年,通過高考,我順利進入某高校開始更高層次的學習。父親攥著錄取通知書的場景我銘記在心,他很激動,喃喃自語道出他的夢想終于實現。
我很平靜,由于考上的大學非我所愿,也郁悶很久??菰锓ξ兜拇髮W生活,我有點倦怠。內心一度存在很大落差,對未來也是充滿迷茫,竟然不知夢想到底在何方?
畢業(yè)之后,我對人生仍然缺乏明確的規(guī)劃,對前途把握也是消極被動。不敢挑戰(zhàn)自我,終日在無所事事中漂泊。入職之初,我作為鄉(xiāng)村教師,每天伴隨著日出日落,生活普通得像片片樹葉、相像得似顆顆果實。我有過夢想,只是一閃念。有時候夢想一下子涌上來太多,根本無法實現。
有一天,我看到電視里一檔節(jié)目講述一個日本人的故事。他叫乙武洋匡,四肢全無,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從名牌大學畢業(yè),成為電視臺的主持明星,四處演講,著書立說??吹剿e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我認為自己也應該有所改變,要植下夢想,設法超越庸碌的生活。
內心一旦有了真正的寄托,心中的夢想慢慢會被激活。
綜合分析個人性格,我比較內向,不擅交際。讀書需要靜心以對,應該逐步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我試著改變心態(tài),制訂計劃,努力通過閱讀完善自我。
余暇時分,我不再參與無聊的活動,告別電視和游戲,端坐書桌前,靜靜讓思緒在書中徜徉。開始讀書,不過是為了改變行為方式,別的沒有思考太多,動機也很簡單,就是告別無聊和苦悶。后來,為了邁得更高,走得更遠,我有選擇地讀一些書,讀有用的書,以進德修業(yè)。而那些沒用的書,有時候也牽引著我,讓我心馳蕩漾。在讀別人書中流淌的文字的同時,我也開始嘗試寫作,一任自己的心靈開始歌唱。我的夢仍不清晰,在朦朧中激勵自己,不斷閱讀和寫作,堅持下去,希望會出現一些好的效果。
后來我有機會深造,獲得更高的平臺揮灑自我,這些都源于之前的夢。至今我仍在夢中,讀書上進仍是我不變的夢想。開始邁步,那么就不要隨意停止腳步,不斷奔跑,相信夢想的實現就在前面的路上。
每個人心中都會有夢,有時只是一個念頭。但夢想如果僅僅藏在心中,而不開始行動,那么就只能是空談。有了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夢想的實現也許就在不遠處。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復興之夢。在經歷了積貧積弱的慘痛記憶之后,我們開始有了夢,開始為圓夢而努力,只要中華兒女齊心協力、奮勇拼搏,那么中國夢早晚有一天也會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