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認識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諸葛亮 (自序)

謀局與破局:諸葛亮大傳(全2冊) 作者:南門太守 著


認識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諸葛亮
(自序)

中國是深具歷史感的國家,不僅因為中國有豐富悠久且從未割斷的歷史,更因為中國人歷來重視歷史的書寫,重視從歷史中總結經驗和教訓,即使普通人平時也喜歡閱讀與歷史有關的故事。

在所有過往的歷史中,三國歷史無疑最受中國人關注,而在所有三國歷史人物中,人們最喜愛的又是諸葛亮。諸葛亮,從一名鄉(xiāng)村青年成長為蜀漢的丞相,他的人生堪稱成功和完美,無論廟堂之上還是市井之間,關于他的史實和傳說早已汗牛充棟、家喻戶曉,在中國人千百年的集體記憶中,他具備超人的能力和品質,在忠君、智慧、勤政等諸多方面都達到了極致。

但正因為在許多人印象中諸葛亮的智慧無所不能,以至“近于妖”,所以又讓人產生了懷疑。自諸葛亮去世至今的近1800年間,圍繞著他就一直充滿著爭論,在對諸葛亮歌頌崇拜的同時,批評之聲始終存在,有些批評還相當尖銳。

《三國志》一方面肯定了諸葛亮治政才能,對他的公正勤勉給予大力稱贊,另一方面也說他“連年動眾,未能成功”,原因是“應變將略,非其所長”;《華陽國志》評價諸葛亮“雖資英霸之能,而主非中興之器”;晉代史學家孫盛批評諸葛亮刑法峻急;宋代“三蘇”認為諸葛亮北伐決策失當、制定的治蜀政策存在明顯不足。還有南北朝崔浩所作的《論諸葛武侯》,掀起了對諸葛亮的全面批判,不僅認為諸葛亮軍事才干平平,而且認為他不合時宜,看不清當時的大局,同時又嚴威切法,在個人品德方面也乏善可陳。

近現(xiàn)代以來,諸葛亮仍是最受關注和熱議的古代人物之一,隨著討論和研究的深化細化以及新觀念、新研究方法的引入,又掀起了一股“重新認識”諸葛亮的潮流,有人甚至提出把諸葛亮拉下所謂的“神壇”;有人認為諸葛亮的人生目標存在誤區(qū),與國家統(tǒng)一的大方向相矛盾;有人認為諸葛亮的隆中對策存在天然缺陷,蜀漢最終失敗即與此有關;有人說諸葛亮一再堅持北伐是不自量力,而背后有著他個人的盤算;有人提出諸葛亮在用人方面有失誤,對有才能的人不加以任用,還利用權力排斥異己;有人說諸葛亮用計謀除掉了關羽,同時還要對蜀漢夷陵之敗負責……

這些觀點,有的或許有一些道理,但存在以偏概全的問題;有的貌似有理,但缺乏歷史依據(jù);有的則混淆了歷史和現(xiàn)實、史實和傳說。由于存在這些爭議,因此有必要對諸葛亮重新認識,在三國這個宏大的歷史背景下,按照尊重史實的科學方法,沿著諸葛亮的生命軌跡梳理他的一生,逐一厘清那些有爭論的話題,還原一個權威、全面又真實的諸葛亮,這正是寫作本書的目的。

三國的歷史之所以魅力持久,在于這個時代不以出身論英雄,也不以成敗論英雄。諸葛亮畢生追求復興漢室的大業(yè)沒有成功,卻仍然不失為一代良才、良相,他不僅是帝王心中的理想人臣典范,也是大家爭相效法的對象,有誰做出了特殊表現(xiàn)便常常被比作諸葛亮。

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重點不在成與敗,而在是與非,只有全面地認識歷史,才能避免將歷史人物臉譜化??疾橹T葛亮一生的史跡,可以看出他具備治國治軍的突出才能,又有濟世愛民、謙虛謹慎、廉潔奉公的品格,他的忠貞、濟世、敬業(yè)、至公、廉潔、謙虛等都為帝王、將相以及普通百姓所稱頌,人們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于是他成為帝王心目中理想的人臣、人臣治國理政的榜樣和普通人平時學習的楷模。清代康熙皇帝曾站在帝王的角度評價諸葛亮,說許多人臣也聲稱要“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只有諸葛亮。為什么這樣說?是因為諸葛亮真正做到了為國家利益付出一切而不摻雜私心雜念,考查諸葛亮的一生,那種敢于作為、勤于作為的精神更令人敬佩,敢于擔當、能夠擔當?shù)木窀恿钊嗣C然起敬。

要認識一個真實的諸葛亮,就要以俯瞰的視野認識那個大時代,在總體上進行定性與把握,而不是將關注的重點放在細枝末節(jié),更不能以此草率做出結論。本書以諸葛亮的成長經歷為敘述線索,詳盡展示諸葛亮的生平,尤其在他54年人生中的若干次重大轉折點上著力更多。在講述的同時,也試圖走進諸葛亮的內心,既看到他的智慧和成就,也試圖揭示他曾經面臨的矛盾、痛苦和遺憾。這樣的諸葛亮,也許你既覺得熟悉又有些陌生,但這才是豐滿與完整的諸葛亮。

越是人們熟知的歷史人物越難寫,作為知名度最高的歷史人物之一,諸葛亮也是如此,因為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諸葛亮。寫作本書,堅持了嚴肅、嚴謹?shù)膽B(tài)度,堅持以正史為依據(jù),不混淆進傳說和印象,更不虛說、枉說,針對史料零亂且?;槊艿那闆r,抽絲剝繭地認真對比和分析,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為便于閱讀,本書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比如對史書中最枯燥也最難懂的地名、官名,在考證的基礎上均用直觀的方式進行了詮釋,力求通俗、可讀。

盡管如此,本書仍存在許多不足,比如在揭示諸葛亮內心成長軌跡方面,盡管做了許多嘗試和努力,但仍感到不夠,一方面是因為史料有限而寫作時又不愿加入虛構內容,另一方面是本人學識和寫作水平不足,這些在今后都將繼續(xù)加以改進。

南門太守
于古城西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