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1895-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1913年赴日本留學,1921年參與發(fā)起成立創(chuàng)造社,1922年畢業(yè)于東京帝國大學經濟部?;貒髤⒓泳庉嫛秳?chuàng)造》季刊、《創(chuàng)造周報》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學、武昌師范大學等校任教。1930年發(fā)起并加入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3年初加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1938年底赴新加坡,從事報刊編輯和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流亡到蘇門答臘,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郁達夫的創(chuàng)作風格獨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說和散文著稱。代表作為《沉淪》、《采石礬》、《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遲桂花》、《迷羊》、《她是一個弱女子》、《出奔》等。 本書作者以濃郁的語言風格,重點描述了郁達夫的早年經歷和個性氣質對創(chuàng)作的影響,從不同的角度解讀郁達夫。郁達夫是以體驗寫作的人,他作品中的灰暗就是他自己的灰暗,他主人公的沉淪就是他自己的沉淪。他敞開了人生中的一個向度,開辟了一片獨特、錯亂的精神空間。在那個世界里,真正經受煎熬、承擔苦難的,其實也不過是他自己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