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隨感錄五十四

魯迅著作分類全編:略論中國人的臉 作者:魯迅 著


隨感錄五十四

中國社會上的狀態(tài),簡直是將幾十世紀(jì)縮在一時:自油松片以至電燈,自獨輪車以至飛機(jī),自鏢槍以至機(jī)關(guān)炮,自不許“妄談法理”以至護(hù)法,自“食肉寢皮”的吃人思想以至人道主義,自迎尸拜蛇以至美育代宗教,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這許多事物擠在一處,正如我輩約了燧人氏以前的古人,拼開飯店一般,即使竭力調(diào)和,也只能煮個半熟;伙計們既不會同心,生意也自然不能興旺,——店鋪總要倒閉。

黃郛氏做的《歐戰(zhàn)之教訓(xùn)與中國之將來》中,有一段話,說得很透澈:

“七年以來,朝野有識之士,每腐心于政教之改良,不注意于習(xí)俗之轉(zhuǎn)移;庸詎知舊染不去,新運不生:事理如此,無可勉強(qiáng)者也。外人之評我者,謂中國人有一種先天的保守性,即或迫于時勢,各種制度有改革之必要時,而彼之所謂改革者,決不將舊日制度完全廢止,乃在舊制度之上,更添加一層新制度。試覽前清之兵制變遷史,可以知吾言之不謬焉。最初命八旗兵駐防各地,以充守備之任;及年月既久,旗兵已腐敗不堪用,洪秀全起,不得已,征募湘淮兩軍以應(yīng)急:從此旗兵綠營,并肩存在,遂變成二重兵制。甲午戰(zhàn)后,知綠營兵力又不可恃,乃復(fù)編練新式軍隊:于是并前二者而變成三重兵制矣。今旗兵雖已消滅,而變面換形之綠營,依然存在,總是二重兵制也。從可知吾國人之無澈底改革能力,實屬不可掩之事實。他若賀陽歷新年者,復(fù)賀陰歷新年;奉民國正朔者,仍存宣統(tǒng)年號。一察社會各方面,蓋無往而非二重制。即今日政局之所以不寧,是非之所以無定者,簡括言之,實亦不過一種‘二重思想’在其間作祟而已?!?/p>

此外如既許信仰自由,卻又特別尊孔;既自命“勝朝遺老”,卻又在民國拿錢;既說是應(yīng)該革新,卻又主張復(fù)古:四面八方幾乎都是二三重以至多重的事物,每重又各各自相矛盾。一切人便都在這矛盾中間,互相抱怨著過活,誰也沒有好處。

要想進(jìn)步,要想太平,總得連根的拔去了“二重思想”。因為世界雖然不小,但彷徨的人種,是終竟尋不出位置的。

題注:

本篇最初發(fā)表于1919年3月15日《新青年》第六卷第三號,署名唐俟。收入《熱風(fēng)》。文中所提到的黃郛,浙江紹興人,曾為北洋政府、國民黨政府官員。他的《歐戰(zhàn)之教訓(xùn)與中國之將來》,1918年12月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