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家世

甘地自傳(名人傳記系列) 作者:(印度)甘地 著


我的家世

我們家族屬于班尼亞(Bania)種姓,祖上似乎是賣雜貨的。從我的祖父那輩開始,家族里已連續(xù)三代有成員擔(dān)任卡提亞華各邦的首相。我的祖父烏塔昌德·甘地,別名奧塔·甘地,是一個有原則的人。他原是波爾班達的帝萬(Diwan),后由于某種政治紛擾而被迫離開,避難于朱納卡德。他僅以左手向當?shù)氐募{華伯(Nawab)致敬。有人質(zhì)問他為何如此不恭,他解釋道:“我的右手已經(jīng)對波爾班達效忠了?!?/p>

祖父因喪妻而續(xù)弦。前妻與他育有四個孩子,繼室又生了兩個。我年幼時,并不覺得祖父這些兒子原來并非一母所生。這六個兄弟中,排行第五的名叫卡朗昌德·甘地,別名卡巴·甘地;排行第六的名叫杜爾希達斯·甘地。他們兄弟倆曾先后擔(dān)任波爾班達的首相。而卡巴·甘地就是我的父親。他原是王廷法庭的法官。現(xiàn)在這種法庭已不存在,但是當年卻是調(diào)解宗教首領(lǐng)及其成員之間糾紛的一個極有權(quán)力的機構(gòu)。父親曾先后在拉奇科特和樊康納做過一陣子首相。去世時還領(lǐng)到了拉奇科特的年金。

父親結(jié)過四次婚,每次續(xù)弦均因前妻去世。他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婚姻中育有兩個女兒。最后一任妻子普特麗白生有一女三子,我是他們最小的孩子。

父親忠勇俠義、慷慨大方,十分熱愛自己的宗族,只是性情有些急躁。某種程度上,他有縱情肉欲之嫌,因為第四次結(jié)婚之時他已年過四十。不過他為人廉潔,且以在家族內(nèi)外處事公正嚴明而聞名。眾所周知,他對本邦忠心耿耿。一次,一個助理政治監(jiān)督官(Political Agent)出言侮辱了拉奇科特的王公,父親當即挺身而出維護他的長官,對那監(jiān)督官加以斥責(zé)。監(jiān)督官因此動怒,責(zé)令父親道歉。他自然不依,因此被拘留了好幾個鐘頭。但是因為父親態(tài)度堅決,毫不屈服,監(jiān)督官只好把他放了。

我的父親向來沒有斂財致富的心意,所以也沒給我們留下多少產(chǎn)業(yè)。

他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卻有非常多的實際經(jīng)驗。父親充其量只有古遮拉特文五年級的水平,更沒有學(xué)過歷史、地理,然而他那豐富的實際經(jīng)驗卻使得他在解決最煩瑣復(fù)雜的問題和管理成千上萬的人時得心應(yīng)手。他沒有受過專門的宗教訓(xùn)練,卻有本宗教文化的習(xí)慣,這個習(xí)慣是在經(jīng)常參拜寺廟和聽人講解經(jīng)文中養(yǎng)成的。父親到了晚年,由于家里一位博學(xué)廣識的婆羅門朋友的引導(dǎo),他開始念起紀達經(jīng)來,每天禱告時總要高聲誦讀幾段。

母親是一位虔誠的宗教信徒,她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她的圣潔。她堅持每餐禱告,一餐未做禱告便絕不進食。每日到哈維立——一座毗濕奴(Vishnu)神廟去參拜,從未間斷過。我印象中,她從未錯過“查土摩”(Chaturmas)禁食期。母親有時甚至?xí)S下最不易奉行的誓愿,并始終信守不渝。即使身患重病,也不借故失愿。記得一次,她在履行“昌德羅衍那”(Chandrayna)誓言時突然病倒,但她依舊不進食。對她而言,連續(xù)禁食兩三次都不算什么。在長達四個月的禁食期內(nèi),她也早已習(xí)以為常地每日只吃一頓飯。母親還不滿足于此,在某次“查土摩”禁食期間,她竟隔日便絕食一天。在另一次“查土摩”禁食期間,她立誓不見太陽則不進食。那段日子里,我們幾個孩子總是翹首等候,太陽一出現(xiàn)便報告母親。人所共知,在雨季頂峰期,太陽是不會輕易露面的。記得那時只要太陽一露面,我們就忙去告訴她。她總要跑出來親自證實,然而等母親出來時,那捉摸不定的太陽又轉(zhuǎn)瞬隱沒了,于是又剝奪了她進食的權(quán)利。她卻高高興興地、心安理得地說:“不要緊,這是神的旨意,今天不能進食?!彼阌只匚葑黾覄?wù)了。

母親有豐富的常識,熟悉本邦的各種事務(wù),連宮廷里的貴婦人也頗為贊賞她的才智。我年幼時有幸常伴隨她出去,至今我仍記得她與本邦王公的寡母所作的那些生動的交談。

這就是我的父親母親。1869年10月2日,我在一個叫波爾班達也稱蘇達瑪普里的地方出生。在那里我度過了童年,記得我也是在那兒入學(xué)的。我費了好大的力氣才學(xué)會了乘法口訣。除了與其他孩子一起戲弄過我們的老師這件事以外,我?guī)缀跸氩黄甬敃r發(fā)生的那些事了。這充分地證明了我的智力遲鈍,記性也不好。

  1. 印度教徒有四大種姓,地位由高到低分別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班尼亞是吠舍的一支,由務(wù)農(nóng)或經(jīng)商的人組成。

  2. 舊時印度各個王宮土邦的首相

  3. 印度莫臥爾王朝時分封各地的掌管軍政的長官,世襲制。

  4. 英國對印度進行殖民統(tǒng)治的時代,駐印度的英國總督派往印度較小土邦的官吏,掌握著實權(quán),土邦王公都要聽命于他。

  5. 即《薄伽梵歌》(Bhagavadgita),約出現(xiàn)于公元二三世紀之間,作者不詳,其為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中的一段有音律的對話,是黑天神告訴阿朱那(Arjuna)的哲學(xué)義理。

  6. 毗濕奴是印度教中維護宇宙秩序的主神,其信徒戒殺生,極重視愛與慈悲。

  7. 一年里神圣的四個月中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的雨季,是要絕食或半絕食的。

  8. 是一種每日食量隨月亮的盈虧而增減的絕食方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