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

漫畫一生 一生漫畫:華君武傳 作者:郭梅,魏麗敏 著


2

1938年11月,華君武來到甘陜邊界的栒邑縣看花宮,成為陜北公學四十八隊的學員。隨后,陜北公學校長成仿吾挑選一批曾學過藝術的人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學習和工作,華君武順利入選。

魯迅藝術學院,簡稱“魯藝”,是中國共產黨于1938年春創(chuàng)辦的一所綜合性藝術學院,其發(fā)起人是毛澤東、周恩來、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以及周揚等七人,由周揚任校長。

關于為何成立“魯藝”,1938年2月,毛澤東等人在延安發(fā)布了一個“創(chuàng)立緣起”,內容如下:

創(chuàng)立緣起

為了民族的生存和解放,為了抵制日本帝國主義強盜的侵略,把它從中國趕出去;為了鞏固世界和平,全中國人民自蘆溝橋事變以來一致奮起,各黨各派團結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之下進行神圣的抗日民族革命戰(zhàn)爭,直至取得最后勝利。

在這抗戰(zhàn)時期中,我們不僅要為了抗日動員與利用一切現有的力量,并且應該去尋求和準備新的力量,這也就是說:我們應注意抗戰(zhàn)急需的干部培養(yǎng)問題。“干部決定一切”!這不僅在平時,而且在戰(zhàn)時也是非常迫切的問題。在前線和日寇作浴血戰(zhàn)斗的干部中,在后方動員工作中,都需要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成千成萬的有力干部,這是毫無疑問的。

藝術——戲劇、音樂、美術、文學是宣傳鼓動與組織群眾最有力的武器。藝術工作者——這是對于目前抗戰(zhàn)不可缺少的力量。因之培養(yǎng)抗戰(zhàn)的藝術干部,在目前也是不容稍緩的工作。

我們邊區(qū)對于抗戰(zhàn)教育的實施,積極進行,已建立了許多培養(yǎng)適合于抗戰(zhàn)需要的一般政治、軍事干部的學校(如中國抗日軍政大學,陜北公學等)。

而專門關于藝術方面的學校尚付缺如;因此我們決定創(chuàng)立這藝術學院,并且以已故的中國最大的文豪魯迅先生為名,這不僅是為了紀念我們這位偉大的導師,并且表示我們要向著他所開辟的道路大踏步前進。

我們深知,這魯迅藝術學院的建立是件艱巨的工作,決非我們少數人有限的力量所能完全達到;因之,我們迫切地希望全國各界人士予以同情與援助,使其迅速成長。這也就是幫助了我國英勇的抗戰(zhàn)更勝利的進展,以至獲得最后的勝利,把日寇趕出中國!

發(fā)起人:毛澤東 周恩來 林伯渠 徐特立

成仿吾 艾思奇 周揚

1938年年底,華君武來到魯藝美術系。魯藝有四個專業(yè)系,即文學、戲劇、音樂和美術系。當時美術系的主任是沃渣,王曼碩、丁里等是教員,因為華君武當時不算學生,所以并未在系里,而是在高級研究班里。但研究班沒多久就停辦了,而是成立了一個漫畫研究班,只有華君武和當時從陜北公學同來的米谷(朱吾石)兩人。在延安魯藝做研究生,用華君武的話說,就是比學生高點,比教員低點。華君武那時是個20歲出頭的青年,生活在延安自由民主的氣氛中感到很快樂。與他同時期的也都是從全國各城市過來投奔革命的進步青年,他們都要求上進,都有為革命獻身的精神。

1939年三四月間,魯藝搬家,從城里的北門外搬到了橋兒溝。來到新地方之后,華君武從美術系調到了藝術指導科,不算教員,主要從事研究和創(chuàng)作,負責具體聯系包括文學、戲劇、音樂、美術這四個方面的人才。藝術指導科的科長是田方,他是搞戲劇的,后來改行做電影,是華君武一生的摯友。華君武的一生,除了張光宇這位伯樂讓他走上漫畫這條創(chuàng)作道路外,還有兩個人對他有著重要的,一個是上文提及的黃嘉音,另一個便是田方。如果說黃嘉音是華君武走上革命道路的啟蒙者與知音,那么田方就是華君武參加革命隊伍后的兄長與摯友。在魯藝,比華君武年長兩歲的田方是華君武的黨支部書記。

在魯藝的生活十分艱苦,因為整個延安的情況都比較艱苦,按華君武自己的話說,“所謂比較,是說前方的生活比延安還要苦”。在延安,三餐起碼都有小米飯、蘿卜、土豆吃,逢年過節(jié)還要改善生活,會餐一頓,比起其他地方,這里可謂天堂。華君武記得自己初到延安時,身上的錢花完了,晚上參加晚會回來,肚子餓了,又沒有吃的,便想起白天糊窯洞窗戶紙的糨糊還剩半碗,便拿來吃了。時過境遷,幾十年后的華老回想當年那半碗糨糊的味道,還是覺得極其美味——畢竟在當時能拿糨糊當宵夜也是奢侈的喲。

《搶面條》

1939年,華君武在魯藝墻報上畫了一幅漫畫《搶面條》。那時,他經常想起當初在寧羌小店吃的那碗寧羌面片了,因為到了延安吃的都是小米飯,菜是灑一點油花的鹽水煮蘿卜,一個星期才能吃到一頓饅頭或面條,所以一見伙房在搟面條就興奮。當大木盆盛的熱騰騰的面條抬出來時,大家就開始“沖鋒陷陣”,情景煞是有趣。魯藝有許多青年知識分子,喜歡打打鬧鬧,此亦屬革命樂觀主義,被人們稱為“樂天派”。華君武的這幅“名畫”,多年后他在西安一次會議上遇到了延安老友、版畫家劉夢天,還被對方提及,華君武就寫了一篇《追憶漫畫〈搶面條〉》??梢韵胍姡敃r的生活是何等的艱辛。

當時,蔣介石派他的嫡系胡宗南率30萬人圍困陜甘寧邊區(qū),外界的給養(yǎng)基本斷絕了,毛主席提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口號,整個邊區(qū)展開大生產運動。魯藝師生也都參加到這一場活動中來,華君武被派往山上開荒。天不亮,華君武等一批人就上山了,大家排成一排,一起掄起頭向前刨。黃土高原的這些荒地又瘦又硬,得用很重的頭,但這幫人大多是城市里的讀書人,沒干過什么重活,一天下來,手就磨出了血泡,但大家情緒很高,誰也沒有叫一聲苦。大家一齊上,也叫兩勤夾一懶,想懶不得懶,在集體里干活,誰也不甘落后,一會兒就開出一大片荒地來。大家相互幫助,相互關心、相互體貼、相互諒解,在魯藝這個大家庭里,華君武感覺到了溫暖。在這里,他知道了什么叫同志——首長管他叫同志,同事也叫他同志,他真正開始體會到“同志”二字的分量。在這里,大家相處融洽,沒有上下級之分,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在這段日子里,華君武開始接觸黨,懂得了革命道理,1940年4月1日,在米谷和梅行同志的介紹下,華君武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