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空山

清晴可喜 作者:文河 著


空山

  王維的詩,“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有自然的清空之美而不離凡塵??丈绞庆o,但不是寂。空山有語,靈山無言??丈剑且环N意境;靈山,是一種意象。空山是色,青色一痕;靈山是光,靈光一抹。

  還是王維的詩,“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這里的靜是靜謐,是安靜,而非寂靜。靜謐是生機(jī)勃勃的。安靜是一種心靈狀態(tài)。這種靜,是一種盛唐氣質(zhì)。只有自信和強(qiáng)大的人,才能夠有真正的定力安靜下來。只有一個富有活力的帝國,才能產(chǎn)生這種如此富有質(zhì)感和深度的安靜,才能產(chǎn)生出這種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心靈感受。法國詩人雅姆和美國詩人弗羅斯特,他們詩中的安靜,是個人主義和現(xiàn)代主義的。

  空靈,空則靈。靈,才能清澄,才能涵容萬物,才能對自我和世界有更多的認(rèn)知,生命中才有更多的創(chuàng)造性。實,容易麻木,也容易堵塞。孟子曰,“充實之謂美”。但必須是空靈的心靈,才能感受到充實。狹隘和麻木的心靈是感受不到充實的。

  空虛,原是一個好詞。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空的、虛的。所以,意境才是大的。張若虛,這個名字就是虛的?!洞航ㄔ乱埂防锩鏇]有山,但它空闊得似乎可以裝下幾座大山。但山在里面也顯得小了,青山虛虛數(shù)點。聞一多說此詩有“更迥絕的宇宙意識”。曹孟德的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只是大,還是寫實的。漢魏之詩,還沒有這種“空”和“虛”的感覺。漢魏之人寫詩,還只是看山是山;唐人寫詩,可以看山不是山;到了宋人,又是看山是山。當(dāng)然,宋人的“實”,已有了另一種意味。

  韋應(yīng)物的詩,《寄全椒山中道士》:“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边€是有人,但人已經(jīng)不容易見到了,且人已明明白白為方外之人。從王維到韋應(yīng)物,仿佛從春天到了秋天。靜謐一變而為幽靜,更內(nèi)傾了。此中大有意味。仿佛拈花一笑的人表情變了,心隨境轉(zhuǎn),變成了落花人獨立。

  還是韋應(yīng)物的詩,“山空松子落,幽人應(yīng)未眠”??丈接杏募胖?。韋應(yīng)物離塵囂更遠(yuǎn)了。《西廂記》里說:“幽僻處可有人行,點蒼苔白露泠泠?”幽僻處,可以通向熱鬧,也可以通向清寂;可以入世,也可以出世;可以通儒,也可以通佛道。中國文人的內(nèi)心世界,是一個小徑交叉的花園。

  “致虛極,守靜篤?!钡谝粋€混亂的時代,一個有心靈和精神需求的人,一定會開門見山。這山卻不是空山,而是一種更粗糙匱乏的現(xiàn)實。在這種現(xiàn)實中,是會有走投無路之感的。如果要堅持做一個正直的自己,該怎么辦呢?那么用木心援引尼采的話說,就是“在自己的身上克服這個時代”。

  我個人覺得,陶淵明做得最為成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與他所相處之物,保持了一個適當(dāng)?shù)木嚯x,并且舉重若輕地把這座山提升到一個審美的境界。當(dāng)然,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