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穎傳
【原文】
毛穎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佐①禹治東方土,養(yǎng)萬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為十二神。嘗曰:“吾子孫神明之后,不可與物同,當吐而生?!币讯?。明眎八世孫羺,世傳當殷時居中山,得神仙之術(shù),能匿光②使物,竊姮娥③、騎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隱不仕云。居?xùn)|郭者曰鵕④,狡而善走,與韓盧爭能,盧不及,盧怒,與宋鵲謀而殺之,醢⑤其家。
秦始皇時,蒙將軍恬南伐楚,次中山,將大獵以懼楚。召左右庶長與軍尉,以《連山》筮之,得天與人文之兆。筮者賀曰:“今日之獲,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長須,八竅而趺居,獨取其髦,簡牘是資⑥。天下其同書,秦其遂兼諸侯乎!”遂獵,圍毛氏之族,拔其豪,載穎而歸,獻俘于章臺宮,聚其族而加束縛焉。秦皇帝使恬賜之湯沐,而封諸管城,號曰管城子,日見親寵任事。
穎為人,強記而便敏,自結(jié)繩之代以及秦事,無不纂錄。陰陽、卜筮、占相、醫(yī)方、族氏、山經(jīng)、地志、字書、圖畫、九流、百家、天人之書,及至浮圖⑦、老子、外國之說,皆所詳悉。又通于當代之務(wù),官府簿書、巿井貸錢注記,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蘇、胡亥、丞相斯、中車府令高,下及國人,無不愛重。又善隨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隨其人。雖見廢棄,終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見請,亦時往。累拜中書令,與上益狎,上嘗呼為中書君。上親決事,以衡石自程,雖官人不得立左右,獨穎與執(zhí)燭者常侍,上休方罷。穎與絳⑧人陳玄、弘農(nóng)陶泓及會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處必偕。上召穎,三人者不待詔,輒⑨俱往,上未嘗怪焉。
后因進見,上將有任使,拂試之,因免冠謝。上見其發(fā)禿,又所摹畫不能稱上意。上嘻笑曰:“中書君老而禿,不任吾用。吾嘗謂中書君,君今不中書邪?”對曰:“臣所謂盡心者?!币虿粡?fù)召,歸封邑,終于管城。其子孫甚多,散處中國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繼父祖業(yè)。
太史公曰:毛氏有兩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謂魯、衛(wèi)、毛、聃者也。戰(zhàn)國時有毛公、毛遂。獨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孫最為蕃昌⑩?!洞呵铩分?,見絕于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將軍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無聞。穎始以俘見,卒見任使,秦之滅諸侯,穎與有功,賞不酬勞,以老見疏,秦真少恩哉。
【注釋】
①佐:輔佐。②匿光:謂有隱身術(shù),在光天化日之下能使人看不見。③姮娥:嫦娥,本作姮娥,因西漢時為避漢文帝劉恒的諱而改稱嫦娥,又作常娥,是中國神話人物、后羿之妻。④鵕(jùn):原名“鼓”,是燭陰之子,和父親一樣是人面龍身之神(也有說法稱其人面馬身、長有藍色羽毛)。傳說鼓生性陰險,和另一名叫做“欽丕鳥”的神一起謀殺了名叫“葆江”的神。由于犯了天條,兩個都被處死。鼓的怨恨轉(zhuǎn)世成為叫做“鵕”的怪鳥,外形象梟、腳為紅色、身體黃色、頭部白色,鳴叫的聲音象天鵝。鵕的出現(xiàn)預(yù)示著旱災(zāi)的發(fā)生。⑤醢(hǎi):古代一種酷刑,將人剁成肉醬。⑥簡牘:其實際是幾種東西的總稱,指的是竹簡、木簡、竹牘和木牘。在紙發(fā)明以前,簡牘是中國書籍的最主要形式,對后世書籍制度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直到今日,有關(guān)圖書的名詞術(shù)語、書寫格式及寫作方法,依然承襲了簡牘時期形成的傳統(tǒng)。⑦浮圖:對佛與佛教徒的稱呼;也有僧人的意思。⑧絳:縣名,位于山西省南部,運城市東北部。⑨輒:總是;就。⑩蕃昌:蕃衍昌盛。
【譯文】
毛穎是中山人。他的先人是傳說中的兔子,輔佐大禹治理東方,因為養(yǎng)育萬物有功,所以在卯地獲得封地,死后被封為十二神之一。他曾經(jīng)說:“我的子孫是神的后代,不可以和其它生物相同,是從嘴里生產(chǎn)出來的?!焙髞砉皇沁@樣。兔子的第八代孫子毛羺剛剛出生,人世間正值殷朝時期,它住在中山,得到了神仙的法術(shù),能夠隱身、驅(qū)使物事,與嫦娥偷情,騎蟾蜍進入月亮,他的后代便隱居不當官。住在城東的名叫鵕,它狡猾并且善于奔跑,和韓盧比賽,韓盧不如它。惹惱了韓盧,就和宋鵲共同謀劃殺了它,并將它全家剁成了肉醬。
秦始皇的年代,蒙恬將軍到南方討伐楚國,在中山停留,準備舉行大型的狩獵活動來威嚇楚國,召集左右的庶長和軍尉一起,用“連山”法占卜這次行動,預(yù)測天時與人和的預(yù)兆。占卜者恭賀道:“這次要捕獲的動物,沒有角,牙齒不鋒利,穿短布衣,缺嘴并且頸脖子長,有八竅,像打坐一樣坐著,我們?nèi)∷拿?,可以用來作為寫書冊的東西,天下都用它來書寫,這意味著秦國將兼并諸侯嗎?”于是開始狩獵,圍捕毛氏一族,拔下它們的毛,將毛穎裝車帶回,到章臺宮將俘虜獻給皇帝,聚集他家族的人將它們管束起來。秦始皇讓蒙恬讓毛穎沐浴,并賜它封地——管城,稱號為管城子,逐漸得到皇帝的恩寵并管理事務(wù)。
毛穎這個人記憶力很強并且敏捷、敏銳,從結(jié)繩記事的年代起直到秦代的事,沒有不編纂記錄的;陰陽、卜卦、占卜相術(shù)、醫(yī)療方術(shù)、民族姓氏、山川的記載、地志、字和書法、圖畫、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等天下的書,乃至佛學(xué)、老子、外國的各種學(xué)說,全都有詳細的了解;還通曉當代的各種事務(wù),官府公函,市井中貨物錢財?shù)馁~目記錄,全都為皇上服務(wù)。從秦始皇到太子扶蘇、胡亥、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下到國民百姓,沒有不敬重他的。又善于隨人心意,正直、邪惡、委婉、巧妙、拙樸的,全都隨人心意。雖然有時被擱置一邊,始終沉默但不泄氣。只是不喜歡武士,但是如果被請也經(jīng)常前往。
毛穎多次升官,最后被封為中書令,和皇上更加親密,皇上曾經(jīng)稱他為中書君。皇上親自決斷公事,每天閱覽公文以達到規(guī)定的重量來要求自己,就是宮里的人也不得站在他的旁邊,唯獨毛穎和拿蠟燭的奴仆經(jīng)常在旁邊侍奉,皇上休息后才結(jié)束。毛穎和絳縣人陳玄、弘農(nóng)縣的陶泓和會稽縣的褚先生友好相善,互相推崇,他們出現(xiàn)的地方必定互相支持?;噬险僖娒f,另外三人不等皇帝召見,主動一起前往,皇上從沒怪罪過他們。
后來一次進見時,皇上要委任、重用他,于是用手拂試它,毛穎脫下帽子謝恩。皇上看見他的頭發(fā)禿了,并且所畫的畫不能如皇上的意?;噬献I笑道:“中書君老了并且開始禿發(fā),不能勝任我的任務(wù)。我曾經(jīng)稱您是中書君,您現(xiàn)在是不中書了???”毛穎回答說:“我已經(jīng)盡心啦?!庇谑腔噬喜辉僬僖姡氐椒獾?,在管城終老。他的子孫很多,分散在中國和外地,都冒充是管城人,唯有住在中山的后代能夠繼承父輩祖宗的事業(yè)。
太史公說:“毛家有兩族,其中一族是姬姓,周文王的兒子,封為毛,就是所謂的魯、衛(wèi)、毛、聃。戰(zhàn)國的時候有毛公、毛遂。只有中山這一族,不知道他們的祖宗是誰,子孫蕃衍昌盛??鬃幼鳌洞呵铩?,是見捉到麒麟而停筆的,而不是毛穎的罪過。蒙恬將軍拔中山君的毛,秦始皇賜封管城,于是世代有名,而姬姓的毛族默默無聞。毛穎開始時以俘虜?shù)臉幼映霈F(xiàn),完結(jié)于任命和重用。秦滅諸侯,毛穎肯定有功勞,沒有得到賞賜和酬勞,還因為老邁而被疏遠,秦始皇真是薄情寡義啊!”
【解析】
《毛穎傳》,明明是寫毛筆,韓愈卻把它當作人來寫,而且鄭重其事地為之立傳,煞有介事地考證其先祖,篇末還有太史公的議論,這種內(nèi)容與形式的矛盾,正構(gòu)成了本文的喜劇性。
這篇寓言體散文作于韓愈36歲至47歲之間。韓愈仕路坎坷,對于龍顏易變,皇帝寡恩,群臣傾軋,官場偽詐,自身宦海浮沉,早就積悶于胸,遂醞釀而為作品的主題。對于這種嚴肅而重大的主題,作者通過嬉笑詼諧的寓言形式得以體現(xiàn),寓莊于諧,“以發(fā)其郁積”,達到了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shù)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
《毛穎傳》曾遭到時人的非議和責(zé)難。韓愈的弟子張籍兩次致信批評他“尚駁雜無實之說”?!杜f唐書·韓愈傳》在他死后,嚴厲地指責(zé)《毛穎傳》“譏戲不近人情”,乃“文章之甚紕繆者”。這是以儒家教化“溫柔敦厚”的傳統(tǒng)禮教進行文學(xué)批評的結(jié)果。然而,也有不少人指出,這表明韓愈除有“正言以垂教”、“氣盛言直”的一貫形象外,還有幽默詼諧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