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其父遷居于蒲(今山西永濟(jì)),遂為河?xùn)|人,卒于上元二年(七六一)。開元九年(七二一)進(jìn)士。初為太樂丞,坐事謫濟(jì)州司倉參軍。張九齡為相,擢為右拾遺,后轉(zhuǎn)監(jiān)察御史,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陷長安,被執(zhí),受偽職。亂平論罪,以凝碧池詩減等,責(zé)授太子中允。后為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晚年隱居輞川,信奉禪理。維通音樂,精繪事,詩與孟浩然齊名。早歲邊塞諸作,沉雄慷慨,意氣飛動。尤善寫山水田園,或壯麗雄闊,或清幽恬澹,所謂“詩中有畫”。五絕繪景傳神,超妙自然;七絕語淺情摯,音節(jié)優(yōu)美,均傳誦于時。有《王右丞集》,《全唐詩》編存其詩四卷。
息夫人①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②。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① 息夫人:名息媯,春秋時息侯夫人。楚文王聞其美,興兵滅息。息媯至楚,終日不語。楚王問之,對曰:“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不能死,其又奚言。”見《左傳》莊公十四年。此借息夫人事譏寧王(玄宗之兄)強(qiáng)占餅師之婦。孟棨《本事詩》:“寧王憲貴盛,寵妓數(shù)十人,皆絕藝上色。宅左有賣餅者妻,纖白明媚,王一見矚目,厚遺其夫取之,寵惜逾等。環(huán)歲問之曰:‘汝復(fù)憶餅師否?’默然不答。王召餅師使見之,其妻注視,雙淚垂頰,若不勝情。時王座客十余人,皆當(dāng)時文士,無不凄異。王命賦詩。王維詩先成云云?!?/p>
② 舊日恩:指息侯舊愛。
【集評】
賀裳《載酒園詩話》:“摩詰‘莫以今時寵’云云,正以詠餅師婦佳耳,若直詠息夫人,有何意味!”
吳喬《圍爐詩話》:“唐人詩意不必在題中,如右丞《息夫人》云云,使無稗說載其為寧王奪餅師妻作,后人何從知之?!?/p>
張謙宜《繭齋詩談》:“體貼出怨婦本情,又不露出寧王之本情,真得《三百篇》法。止二十字,卻有味外味,詩之最高者?!?/p>
李锳《詩法易簡錄》:“只就不言一事點綴之,不加評論,詩品自高?!?/p>
【評解】
此詠息夫人以刺寧王,義正詞嚴(yán),切合情事,深得托古諷今之妙。(富)
班婕妤①(三首選一)
宮殿生秋草②,君王恩幸疏。
那堪聞鳳吹③,門外度金輿④。
① 班婕妤:樂府《相和歌辭·楚調(diào)曲》,一名《婕妤怨》?!稑犯忸}》:“《婕妤怨》者,為漢成帝班婕妤所作也。婕妤美而能文,初為帝所寵愛,后幸趙飛燕姊弟,冠于后宮,婕妤自知見薄,乃退居?xùn)|宮,作賦及《紈扇詩》以自傷悼。后人傷之,而為《婕妤怨》也。”
② 宮殿句:用漢班婕妤《自悼賦》“宮殿塵兮玉階苔,中庭萋兮綠草生”句意。
③ 鳳吹:指笙簫等細(xì)樂。
④ 金輿:皇帝車乘。
【集評】
黃叔燦《唐詩箋注》:“意分兩層,曲折沉摯。”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門內(nèi)秋草日生,門外金輿自度,如此看便妙?!?/p>
【評解】
借班婕妤寫失寵嬪妃之孤寂哀怨,封建帝王之喜新厭故,“那堪”二句,尤為凄婉。(富)
雜詩①(三首)
家住孟津河②,門對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① 三詩寫男女別后相思之情。
② 孟津河:指孟津地區(qū)之黃河。孟津,黃河渡口名,在今河南孟縣南。
【集評】
黃叔燦《唐詩箋注》:“此系憶遠(yuǎn)之詩。言家在津口,江南船來,寄書甚便。語質(zhì)直而意極纏綿?!?/p>
【評解】
此閨人念遠(yuǎn)之辭,不作怨語,而遙情深恨,躍然言外。(劉)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①前,寒梅著花未?
① 綺窗:雕鏤花紋之窗子。
【集評】
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陶淵明詩云:‘爾從山中來,早晚發(fā)天目。我居南窗下,今生幾叢菊?’王介甫詩云:‘道人北山來,問松我東岡。舉手指屋脊,云今如許長?!c右丞此章同一杼軸,皆情到之辭,不假修飾而自工者也。然淵明、介甫二作,下文綴語稍多,趣意便覺不遠(yuǎn)。右丞只為短句,一吟一詠,更有悠揚不盡之致,欲于此下復(fù)贅一語不得?!?/p>
黃叔燦《唐詩箋注》:“與前首俱口頭語,寫來真摯纏綿,不可思議。著‘綺窗前’三字,含情無限?!?/p>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問得淡絕妙絕。如《東山》詩‘有敦瓜苦’章,從微物關(guān)情,寫出歸時之喜。此亦以微物懸念,傳出件件關(guān)心,思家之切。此等用意,今人那得知!”
王文濡《唐詩評注讀本》:“通首都是訊問口吻,而游子思鄉(xiāng)之念,昭然若揭?!?/p>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清空一氣,所謂妙手偶得也?!?/p>
【評解】
此游子懷內(nèi)之辭,“來日”二句,不說思念家人,但問寒梅消息,最深婉有致。(劉)
已見寒梅發(fā),復(fù)聞啼鳥聲。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①。
① 心心二句:謂花已發(fā),鳥已啼,行且草生玉階,不堪觸目而增離緒矣。心心,一作“愁心”。
【集評】
鍾惺《唐詩歸》:“翻用《楚辭》‘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脫胎換骨,更為深婉?!?/p>
黃叔燦《唐詩箋注》:“‘心心’字妙,若作‘愁心’,淺矣?!?/p>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何感春乃爾!”
劉辰翁《王孟詩評》:“三首皆淡中含情?!?/p>
【評解】
此閨中答言,“心心”二句,不怨良人久別,唯恐草生玉階,與“寒梅”之問,針鋒相對,同其蘊藉。(劉)
相思
紅豆①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②,此物最相思。
① 紅豆:產(chǎn)于嶺南,草本而木質(zhì),結(jié)實如豌豆,微扁,色鮮紅,可作飾物,一名相思子。
② 采擷:摘取。
【集評】
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凡例》:“王維‘紅豆生南國’,王之渙‘楊柳東門樹’,李白‘天下傷心處’,皆直舉胸臆,不假雕鎪;祖帳離筵,聽之惘惘,二十字移情固至此哉!”
王文濡《唐詩評注讀本》:“睹物思人,恒情所有,況紅豆本名相思,‘愿君多采擷’者,即諄囑無忘故人之意。”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紅豆號相思子,故愿君采擷,以增其別后感情,猶郭元振詩以同心花見殷勤之意。”
劉永濟(jì)《唐人絕句精華》:“此以珍惜相思之情,托之名相思子之紅豆也。”
【評解】
藉紅豆表己之相思,愿人之毋忘,風(fēng)神搖曳,韻致纏綿。托物抒情,言近意遠(yuǎn),是右丞五絕獨造之境。(劉)
輞川集①(二十首選十二)
余別業(yè)在輞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沜、宮槐陌、臨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垞、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與裴迪閑暇,各賦絕句云爾。
孟城坳
新家孟城口②,古木余衰柳③。
來者復(fù)為誰?空悲昔人有④。
① 輞川集:王維自編詩集,共收與裴迪吟詠輞川景物之作各二十首。王維別墅在陜西藍(lán)田縣輞川谷口,景色幽奇。序中所云孟城坳、華子岡等地,均在別墅附近。
② 孟城口:即孟城坳。
③ 古木句:謂猶有前人所植之老柳。
④ 來者二句:謂他日繼我而居此者不知復(fù)為誰,則我又何須為昔人興悲?輞川別業(yè)本為宋之問別墅,昔人即指宋。
【集評】
胡震亨《唐音癸簽》:“非為昔人悲,悲后人誰居此耳??傔_(dá)者之言?!?/p>
吳逸一《唐詩正聲》評:“寄慨來者,感興自深。”
李锳《詩法易簡錄》:“四句中無限曲折,含蓄不盡?!?/p>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淡蕩人作淡蕩語,所以入妙。格調(diào)峻整,下二句一倒轉(zhuǎn),便不成語矣。所以詩貴調(diào)度得法?!?/p>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孟城新宅,僅余古柳,今雖暫為己有,而人事變遷,片壤終歸來者。后之視今,猶今之視昔,摩詰誠能作達(dá)矣?!?/p>
【評解】
“新”字、“古”字是全篇之脊,故下半轉(zhuǎn)接不嫌突兀。(劉)
華子岡
飛鳥去不窮,連山復(fù)秋色。
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①!
① 上下二句: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yuǎn)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fù)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p>
【評解】
“上下”字與“惆悵”字相應(yīng),如見其人徘徊于秋山暮色中也。(劉)
文杏館
文杏裁為梁①,香茅結(jié)為宇②。
不知棟里云,去作人間雨。
① 文杏句:漢司馬相如《長門賦》:“飾文杏以為梁。”文杏,杏樹之一種,極名貴?!段骶╇s記》:“初修上林苑,群船遠(yuǎn)方各獻(xiàn)名果異樹,杏二:文杏、蓬萊杏。”
② 香茅句:香茅,一種有香味之茅草?!侗静菥V目》:“香茅亦名茅菁或瓊茅,生湖南或江淮之間。”宇,屋檐。
【集評】
李锳《詩法易簡錄》:“玩詩意,館應(yīng)在山之最高處。首二句寫題面,三四句寫出其地之高。山上之云自棟間出而降雨,而人猶不知,則所居在山之絕頂可知。”
【評解】
下二句刻畫文杏館處境之高,迥出常情之外,動人遐想。(富)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①。
返景②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① 空山二句:寫空谷傳聲。
② 返景:夕陽返照。
【集評】
唐汝詢《唐詩解》:“摩詰出入淵明,獨輞川諸作最近。探索其趣,不擬其詞,如‘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喧中之幽也;‘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幽中之喧也。如此變化,方入三昧法門?!?/p>
沈德潛《唐詩別裁》:“佳處不在語言,與陶公‘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同?!?/p>
黃叔燦《唐詩箋注》:“‘不見人’、‘聞人語’,以林深也。林深少日,易長青苔,而反景照入,空山闃寂,真麋鹿場也。詩細(xì)甚?!?/p>
李锳《詩法易簡錄》:“人語響是有聲也,返景照是有色也。寫空山不從無聲無色處寫,偏從有聲有色處寫,而愈見其空。嚴(yán)滄浪所謂‘玲瓏剔透’者,應(yīng)推此種。沈歸愚謂其‘佳處不可語言’,然詩之神韻意象,雖超于字句之外,實不能不寓于字句之間,善學(xué)者須就其所已言者而玩索其不言之蘊,以得于字句之外可也?!?/p>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寫出幽深?!?/p>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深林中苔翠陰陰,日光所不及,惟夕陽自林間斜射而入,照此苔痕,深碧淺紅,相映成采。此景無人道及,惟妙心得之,詩筆復(fù)能寫出?!?/p>
【評解】
摩詰夙擅丹青,深解畫理,故一時幽景,為其妙筆繪出。清迥幽渺,開前人未有之境界。(富)
木蘭柴
秋山斂余照,飛鳥逐前侶。
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①。
① 彩翠二句:寫秋山殘照將斂時剎那之景:山色時時變幻,夕嵐隨即消失。彩翠,指遠(yuǎn)山在落日反照下所現(xiàn)紫翠之色。嵐,山氣蒸潤也。
【集評】
劉辰翁《王孟詩評》:“猶是《鹿柴》之余?!?/p>
鍾惺《唐詩歸》:“此首殊勝諸詠,物論恐不然。”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令人心目俱遠(yuǎn)。”
【評解】
寫霎時所見,備極變幻,所謂“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劉)
南垞
輕舟南垞去,北垞淼難即①。
隔浦望人家,遙遙不相識。
① 北垞句:淼,水大貌。即,近也。
【集評】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寫得渺漫如在目前?!?/p>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舟行南垞,見北垞之三五人家,掩映于波光林靄間,一水盈盈,可望而不可即。寫水窗閑眺情景,如身在輕橈容與中?!?/p>
欹湖
吹簫凌極浦①,日暮送夫君②。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① 吹簫句:謂簫聲遠(yuǎn)揚,直達(dá)遙浦。
② 夫君:指友人。
【集評】
唐汝詢《唐詩解》:“摩詰輞川詩并偶然托興,初不著題模擬。此蓋送客欹湖而吹簫以別,回首山云,有悵望意?!?/p>
欒家瀨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①。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fù)下。
① 淺淺句:淺淺,淺水疾流貌。石溜,石上急流。
【集評】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秋雨與石溜相雜而下,驚起瀨邊棲鷺,回翔少頃,旋復(fù)下集。惟臨水靜觀者,能寫出水禽之性也?!?/p>
【評解】
純乎動態(tài)而其境愈幽。(劉)
白石灘
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①。
家住水東西②,浣紗明月下。
① 向堪把:將可用手把握。
② 家住句:謂所居?xùn)|西并有流水。
【評解】
寫白石灘浣紗女子,點綴以綠蒲明月,素雅絕塵。(富)
北垞
北垞湖水北,雜樹映朱欄。
逶迤①南川水,明滅②青林端。
① 逶迤:綿延委曲。
② 明滅:時現(xiàn)時隱。
【評解】
前半近景,后半遠(yuǎn)景,掩映生姿,可以入畫。(劉)
竹里館
獨坐幽篁①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① 幽篁:深暗之竹林。
【集評】
鍾惺《唐詩歸》:“一時清興,適與景會?!?/p>
蔣一葵《唐詩選匯解》:“人不知而月相照,正應(yīng)首句‘獨坐’二字?!?/p>
黃叔燦《唐詩箋注》:“輞川諸詩,皆妙絕天成,不涉色相。止錄二首(指《鹿柴》及此詩),尤為色籟俱清,讀之肺腑若洗。”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毋乃有傲意。”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輞川集》中,如《孟城坳》、《欒家瀨》諸作,皆閑靜而有深湛之思。此詩言月下鳴琴,風(fēng)篁成韻,雖一片靜景,而以渾成出之。坊本《唐詩三百首》特錄此詩者,殆其質(zhì)直易曉,便于初學(xué)也。”
劉永濟(jì)《唐人絕句精華》:“以上四詩(指上《鹿柴》、《欒家瀨》、《竹里館》及以下《鳥鳴澗》),皆一時清景與詩人興致相會合,故雖寫景色,而詩人幽靜恬淡之胸懷,亦緣而見。此文家所謂融景入情之作?!?/p>
【評解】
首句靜境,次句動境,三四承之,而愈見動中之靜。(劉)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①,山中發(fā)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① 木末句:木末,樹梢。芙蓉花,即辛夷花,因狀似蓮花,亦稱芙蓉花。
【集評】
李锳《詩法易簡錄》:“幽淡已極,卻饒遠(yuǎn)韻。”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刻意取遠(yuǎn)味。”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東坡《羅漢贊》:‘空山無人,水流花開?!婪Q妙悟,亦即此詩之意境?!?/p>
顧璘《批點唐詩正音》:“王公輞川諸詩,近事淺語,發(fā)于天然,郊、島輩十駕何用!”
王鏊《震澤長語》:“摩詰以淳古淡泊之音,寫山林閑適之趣,如輞川諸詩,真一片水墨不著色畫?!?/p>
胡應(yīng)麟《詩藪》:“右丞輞川諸作,卻是自出機(jī)軸,名言兩忘,色相俱泯?!?/p>
紀(jì)昀《批蘇詩》:“五絕分章模山范水,如畫家有尺幅小景,其格創(chuàng)自輞川。爾后輾轉(zhuǎn)相摹,漸成窠臼,流連光景,作似盡不盡之詞,似解不解之語,千人可共一詩,一詩可題千處。桃花作飯,轉(zhuǎn)歸塵劫,此非創(chuàng)始者過,而依草附木者過也?!?/p>
施補(bǔ)華《峴傭說詩》:“輞川諸五絕,清幽絕俗,其間‘空山不見人’、‘獨坐幽篁里’、‘木末芙蓉花’、‘人閑桂花落’(此是《鳥鳴澗》詩,見下首)四首尤妙,學(xué)者可以細(xì)參?!?/p>
皇甫岳云谿雜題①(五首選三)
鳥鳴澗
人閑桂花②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① 此詠皇甫岳云谿別墅景色?;矢υ溃缎绿茣ぴ紫嗍老当怼分杏写巳?,乃皇甫恂之子。
② 桂花:《酉陽雜俎續(xù)集》:“衛(wèi)公(李德裕)言:‘桂花三月開,黃而不白。’”《唐音癸簽》載:桂有三種:菌桂、牡桂及單名桂。有三月、四月生花,全類茱萸者。
【集評】
胡應(yīng)麟《詩藪》:“太白五言絕,自是天仙口語。右丞卻入禪宗,如‘人閑桂花落’云云,‘木末芙蓉花’云云,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不謂聲律之中,有此妙詮?!?/p>
李锳《詩法易簡錄》:“鳥鳴,動機(jī)也;澗,狹境也。而先著‘夜靜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點出鳥鳴澗來,便覺有一種空曠寂靜景象,因鳥鳴而愈顯者。流露于筆墨之外,一片化機(jī),非復(fù)人力可到。”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下二句只是寫足‘空’字意?!?/p>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山空月明,宿鳥誤為曙光,時有鳴聲出煙樹間。山居靜夜,偶一聞之右丞能在靜中領(lǐng)會。”
【評解】
旨在寫靜境;卻純用動景處理,最得畫家烘托之妙,乃從宋(劉宋)王籍《入若耶溪》“鳥鳴山更幽”悟入。(劉)
鸕鶿堰
乍向紅蓮沒,復(fù)出青蒲揚①。
獨立何褵褷②,銜魚古查③上。
① 揚:飛也。
② 褵褷:羽毛濡濕粘合之狀。
③ 查:與“楂”同,水中浮木。
【集評】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甫入芙蕖影里,旋出蒲藻叢中,既入水得魚,乃在楂頭小立。鸕鶿之飛翔食息,于四句中盡之,善于體物矣?!?/p>
【評解】
非臨水靜觀,手摹心追,不能寫得如此神態(tài)畢露。(富)
萍池
春池深且廣,會①待輕舟回。
靡靡②綠萍合,垂楊掃復(fù)開。
① 會:將也。
② 靡靡:漸漸之意。
【集評】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即景點染,恐人即目失之?!?/p>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水面綠萍,平鋪密合,偶為風(fēng)中楊柳低拂掃開,開而復(fù)合。此恒有之景,惟右丞能道出。”
【評解】
寫綠萍之屢開屢合,不特為春池點景,尤能為待舟者傳悠然靜佇之神,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人。(劉)
山中①寄諸弟
山中多法侶②,禪誦③自為群。
城郭遙相望,惟應(yīng)見白云。
① 山中:指輞川山谷。
② 法侶:學(xué)佛法之儔侶。
③ 禪誦:坐禪、誦經(jīng)。
【集評】
張謙宜《繭齋詩談》:“身在山中,卻從山外人眼中想出,妙悟絕倫。”
【評解】
“城郭”二句,與王維《寄崇梵僧》“峽里誰知有人事,郡中遙望空云山”,岑參《太白胡僧歌》“山中有僧人不知,城里看山空黛色”,皆善狀山中之幽深。(富)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①?
① 春草二句:用《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意。
【集評】
唐汝詢《唐詩解》:“扉掩于暮,居人之離思方深;草綠有時,行子之歸期難必?!?/p>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翻弄騷語,刻意扣題?!?/p>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所送別者,當(dāng)是馳騖功名之士,而非棲遲泉石之人,結(jié)句言‘歸不歸’者,故作疑問之詞也。”
【評解】
以送罷始,以盼歸終,抒寫別后相思之意,彌見當(dāng)前惜別之情。(劉)
臨高臺①送黎拾遺②
相送臨高臺,川原杳無極。
日暮飛鳥還,行人去不息。
① 臨高臺:樂府古題之一。
② 黎拾遺:黎昕。王維有《黎拾遺昕裴秀才迪見過秋夜對雨之作》。
【集評】
蔣一葵《唐詩選匯解》:“景中寓情不盡,‘飛鳥還’有一段想望在內(nèi)。”
沈德潛《唐詩別裁》:“寫離情而不露情態(tài),最高?!?/p>
施補(bǔ)華《峴傭說詩》:“所謂語短意長而聲不促也,可以為法?!?/p>
劉永濟(jì)《唐人絕句精華》:“二十字中不明言別情,而鳥還人去,自然繾綣?!?/p>
【評解】
此詩以倦鳥飛還,反襯行人遠(yuǎn)去,而川原無極之狀,亦已宛然在目。(劉)
崔興宗寫真詠①
畫君年少時②,如今君已老。
今時新識人,知君舊時好。
① 崔興宗:王維表弟。寫真:畫像。
② 畫君句:謂繪像時君正年少。
【評解】
通首皆以今昔為言,而一句一轉(zhuǎn),愈轉(zhuǎn)愈深,便味之不盡。(劉)
書事①
輕陰閣小雨②,深院晝慵開。
坐看③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① 書事:寫目前所見事物。
② 輕陰句:狀天空雨后景色。閣,與“擱”通。
③ 坐看:猶云正看。按宋王安石《春晴》:“新春十日雨,雨晴門始開。靜看蒼苔紋,莫上人衣來?!蹦藦拇嗽娮兓觥?/p>
【集評】
惠洪《天廚禁臠》:“《書事》:‘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若耶溪歸興》:‘若耶溪上踏莓苔,興罷張帆載酒回。汀草岸花渾不見,青山無數(shù)逐人來?!霸娡蹙S作,后詩舒王(王安石)作,皆含不盡之意,子由(蘇轍)謂之不帶聲色?!?/p>
【評解】
狀小雨初霽景象及蒼苔之青翠可愛,極為傳神。通首有“萬物靜觀皆自得”之趣。(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