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后期不屈抗爭
接下來數月之間,是超乎人們想象的攻擊戰(zhàn)。
這對莫泊桑來說又是事與愿違。為了保衛(wèi)首都,巴黎工人紛紛武裝起來,資產階級的“國防”政府卻感到這是對本階級統治的莫大威脅,千方百計給以阻撓。
正如馬克思所說:
在民族利益與階級利益兩者發(fā)生矛盾的時候,它沒有片刻猶豫便把自己變成了賣國政府。
12月10日,莫泊桑又使用了在伊弗托神學院時經常假裝頭痛生病的手段,終于獲準回鄉(xiāng)探親。在小城艾德路塔,他深受下層人民面對強敵同仇敵愾的愛國情緒的感染,重又熱血沸騰。
艾德路塔這時雖已淪陷。但是這里的居民絕大多數是漁民和水手,這些皮膚黝黑、滿手老繭的下等人,對入侵者可不像貴族資產者那樣溫文爾雅。因此,在他們的頑強抵抗下,入侵者通常都嚇得龜縮在郊外的軍營里。
可是,就在莫泊?;貋砗蟛痪玫囊惶欤粋€全副武裝的普魯士軍官斗膽獨自闖進城來,在街道上肆無忌憚地閑逛。這可氣壞了艾德路塔的百姓。而尤其令人不能容忍的是,竟然有幾個艾德路塔的上層人物不以為恥地同這個入侵者攀談。
莫泊桑和好幾個漁民、水手立刻去找市長馬丹·瓦提奈爾,對此表示抗議。
頭戴紅色軟帽、足蹬長筒皮靴的瓦提奈爾市長一下子就從人群中認出莫泊桑來,他驚喜地說:“啊,您不是莫泊桑先生嗎?”
等聽明白莫泊桑他們的來意后,瓦提奈爾又無奈地說:“諸位的愛國感情雖然令人敬佩,但是,如果要人們不同德國人講話,當初就不該把德國人放過邊境來。既然事已如此,倒還是不要惹惱德國人為好,盡量少惹些麻煩吧!”
瓦提奈爾先生也是靠海吃飯的,不同的是他有幾艘船,屬于有產階級。他這番話正是代表了有產者的普遍見解。在這國難當頭的時刻,與無產者相比,在有產者的良心天平上,“私”字一頭重些。這原也是自然的,所以瓦提奈爾先生說得那樣理直氣壯。
莫泊桑氣得漲紅了臉,一時不知如何駁斥對方才好,只是用力地咬著嘴唇。
但莫泊桑咽不下這口氣。第二天天不亮,他就抄起自己心愛的萊福舍獵槍,同幾個前一天也曾參加抗議行動的硬漢子一起去了郊外的樹林。
當時,萊福舍獵槍已經成為游擊戰(zhàn)士得心應手的武器??梢栽O想,如果莫泊桑手持這種獵槍在林中被敵人的巡邏隊發(fā)現,沖突就在所難免了,他將會面臨很大的危險。
但莫泊桑一心只想著懲罰在法蘭西國土上耀武揚威的入侵者,早已把自己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
雪后的林中,一片寂寥,看不到人影,連飛鳥也少,只有一片片積雪偶爾從枝頭落下,撒下一道道朦朧的白霧。莫泊桑在積雪掩蓋了小徑的林中步履艱難地東奔西突,只有偶爾傳來零星的槍聲,他才停步傾聽。
“這是哪里傳來的槍聲?是某個孤膽的游擊戰(zhàn)士在狙擊敵軍?還是敵人處決了一名同胞?”他尋思著,不得其果,便又開始尋找自己的目標。
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過去了,已過中午,也沒有看到一個人影。他又饑又寒。
突然,遠處傳來有人笨重地踏在雪地上的“噗噗”聲。
一個同伴拉響槍栓,大聲喝問道:“什么人?再不出來開槍了!”
莫泊桑目光敏銳,他連忙制止住這個同伴:“別開槍,好像是個女人!”
那同伴又喊道:“馬上走過來!”
一個婦女撥開樹枝,腳步蹣跚,吃力地踏著積雪走過來。
原來是位老婦人,她說:“這么說,現在人們都是這樣迎接自己人的嘍!”
莫泊桑驚叫一聲:“我的天哪,是約瑟芬!”他這才認出,來者是自己家的老女仆。
是約琴芬把莫泊桑從小帶大的,她責備道:“你以為找到你容易嗎,簡直就是大海撈針!我四處找你,都有兩個多鐘頭啦。謝天謝地,終于還是找到你啦,我的吉!我說,你能不能把我的籃子接過去呀,重死了!這里面的東西都是給你的,烤雞、火腿、烤羊腿,我連你愛吃的辣芥末也帶來了!”
莫泊桑心頭一熱,禁不住熱淚滾滾而下。這熱淚滿含著對親人的感激,也滿含著一個無能為力的戰(zhàn)士的羞愧。
更令莫泊桑憤慨的是,“國防”政府為了解除巴黎的工人武裝,鎮(zhèn)壓愛國人民,加快了賣國投降的步伐。
到了1月26日星期四,巴黎被包圍后第130天,普魯士的炮聲終于沉寂下來。人們跑出了街道,群眾之中波浪般喊出一個聲音:“投降了!投降了!一切都完了!”
1月28日,“國防”政府同普魯士簽訂停戰(zhàn)協定,答應解散正規(guī)軍,繳付兩億法郎賠款。
2月26日,梯也爾在凡爾賽和普魯士簽訂了和約草案,答應繳付50億法郎賠款,并將阿爾薩斯全省和洛林省的一部分割讓給普魯士。普法戰(zhàn)爭以法國的喪權辱國結束了。
莫泊桑就這樣匆匆地經歷了普法戰(zhàn)爭的旋渦。嚴格地說,他還沒有進行過同敵人的正面交鋒,戰(zhàn)爭就結束了。他既未親手殺傷過一個普魯士人,自己的身上也未留下普魯士人的彈痕。
但這并不妨礙莫泊桑深刻地體察和認識這場戰(zhàn)爭。他后來憎惡地感嘆道:
戰(zhàn)爭,我們看見過戰(zhàn)爭。我們看見人類重新又變得粗野、瘋狂,為了取樂、出于恐懼、為了逞兇、為了自我炫耀而殺人。于是權利不復存在,法律已經死亡,正義的概念消失凈盡。我們看見槍殺路上抓到的無辜者,這些人之所以可疑,只因他們害怕。
我們看見為了試試新手槍而槍殺拴在主人門前的狗。我們看見為了取樂而掃射臥在田野里的母牛,而這樣做是毫無緣由的,僅僅為了開槍而開槍。
這主要指的是外強中干的法國軍人。
莫泊桑也毫不留情地譴責侵略者:
進入一個國家,屠殺保衛(wèi)自己家園的人,燒毀沒有面包的可憐的住房,砸毀或盜走家具,喝光地窖中找到的酒,奸淫街道上找到的婦女,把數百萬法郎焚為灰燼,只在身后留下苦難和瘟疫。
有位歷史學家嚴正地指出:
在這次普法戰(zhàn)爭中,在備受侵凌的法國一方,發(fā)起抵抗的不是司令部而是人民。
最令莫泊桑永志不忘的,正是他耳聞目睹的許多普通法國人奮勇抗敵的英雄事跡。
在諾曼底北部的一個農村里,一位忠厚的老農被普軍處死了。這個老農本來代表本村負責安置普軍的工作,待他們十分殷勤,深得信任。誰知他每到夜間就化裝成普軍騎兵,趁普軍不備而突然襲擊之,每夜必殺幾個敵人。只是由于他在最后一次襲擊中,臉上被砍了一刀,這才暴露真情。
一個50來歲性格倔犟的法國農婦,家里住著幾個普軍士兵,他們視她如孝子,她也待他們似親人。可是一天,她接到來信,說她參軍作戰(zhàn)的兒子被普魯士的炮彈炸成了兩段。為了替兒子報仇,當晚,她就巧設計謀,把幾個普軍士兵活活燒死在閣樓中。
在魯昂附近的一個城堡里,一群普魯士軍官為了發(fā)泄獸欲,找來幾個法國妓女。這些操皮肉生意的下賤女子可以用肉體侍奉敵人,卻不能容忍他們侮辱自己的祖國。其中一個妓女出其不意,刺殺一名大放厥詞的敵軍官,然后逃進一座教堂的鐘樓,一直躲藏到普軍撤離法國。
普法戰(zhàn)爭是日后莫泊桑在小說中著力開掘的一個重要題材。在他的筆下,有揭露法軍腐敗無能和普軍慘無人道的力透紙背的佳品,更有謳歌人民抗敵斗爭的膾炙人口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