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李炳銀
2018年,是紀念中國自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重要時日。四十年來,中國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堅定不移,穩(wěn)步深入,成果巨大,書寫了中國社會歷史的新的輝煌篇章。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經(jīng)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
四十年來,龍行九州,風雨兼程;鳳舞大地,踏鐵留痕。中國的改革開放,從歷史的長河看,盡管還是一個社會瞬間表現(xiàn),但它給中國的社會歷史留下非常重要的痕跡。面對當今中國在各個方面的積極巨大變化和重大國際影響力,面對這個被認為是國家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即將走向強起來的壯偉局面,身在其中的人們一定會有很多的感慨和欣慰!
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史道路上,始終都有報告文學的熱情參與和助力。報告文學既以自己獨特的個性聲音深情地呼喚改革開放的發(fā)展,也以自己的熱情表達書寫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是與中國的改革開放歷史道路和實踐交融最為密切、互動最為有力的文體文學表達。鄧小平1983年10月12日在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上的講話中,就曾明確指出:“文學方面,近年來反映社會主義建設新生活的文學作品多了一些,但是,能夠振奮人民和青年的革命精神,推動他們勇敢獻身于祖國各個領域的建設和斗爭,具有強大鼓舞力量的作品,除了報告文學方面比較多以外,其他方面也有,可是不能說多?!保ㄒ姟多囆∑轿倪x》,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三卷,“黨在組織戰(zhàn)線和思想戰(zhàn)線上的迫切任務”)人們一定還記得,當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在1978年第1期《人民文學》上發(fā)表之后,由于作者在當時那個限制環(huán)境中,對于“文化大革命”委婉而明確的批判態(tài)度,對于陳景潤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在科學攻關過程中的勇敢、堅韌和癡迷、努力的態(tài)度行為的熱情贊賞和肯定,而被廣大讀者極大關注,一度出現(xiàn)“洛陽紙貴”的火熱情形。此后徐遲的《生命之樹長綠》,黃宗英的《大雁情》,理由的《高山與平原》《癡情》等很多彰顯知識的價值和科學家、藝術家的美好生活追求及人格力量的報告文學,分明有力地反對此前那種否定知識、貶損科學藝術的社會思潮和行為,促使社會迅速生成向正確和文明道路前進的力量。這是報告文學對人民群眾意愿和期望中國改革開放的表達,是文學式的呼喚改革開放的先聲!這些作品,像春風吹拂著大地,使人們的心靈和意識有力地復蘇。
在中國社會經(jīng)歷“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之后,當?shù)叵碌牧一鸺磳姲l(fā),郁結在人們心中的怨憤需要釋放的時候,張書紳為張志新烈士鳴冤的《正氣歌》,王晨、張?zhí)靵硗锵в隽_克短暫悲劇人生的《劃破夜幕的隕星》,陶斯亮悲嘆父親陶鑄冤屈命運的《一封終于發(fā)出的信》,胡平為李九蓮抱冤的《中國的眸子》,理由痛心一個上海青年生命的《倒在玫瑰色的晨光中》,孟曉云哀傷青年錢宗仁坎坷曲折人生的《胡楊淚》等不少動情書寫此前生活中各種血淚苦難的作品,引起了很大的社會震動,也為開始醞釀的社會反思和思想解放潮流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在中國社會處于一個重大的扭轉、推進和改變的時候,中國的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在傳達和傳遞民眾情緒愿望、訴求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非常可貴的擔當和引領作用。報告文學不負民眾的期待和歷史的責任。以致今天,人們回想起報告文學在當時引起的社會震撼情形時,依然十分激動!
歷史一定會有曲折,但歷史也一定會遵循著自己的發(fā)展規(guī)律向前推進。在反思和撥亂反正不斷深入的時候,農(nóng)村的巨大變革出現(xiàn)了。萬里作為省委書記在安徽的作為,為中國新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王立新的《毛澤東以后的歲月》、李延國的《中國農(nóng)民大趨勢》、喬邁的《三門李逸聞》、王兆軍的《原野在呼喚》等很多作品,真實地書寫、報告了來自農(nóng)村的新動態(tài)和動人的改革熱潮情景。中國廣大的農(nóng)村在自在生長中煥發(fā)出巨大的力量,在創(chuàng)造著神奇的勃發(fā)景象。新的社會環(huán)境帶來新的變化,也會帶來新的社會問題,劉賓雁的《人妖之間》,張敏的《神圣憂思錄》,趙瑜的《強國夢》,胡平、張勝友的《世界大串連》,徐剛的《伐木者,醒來!》,盧躍剛的《長江三峽:中國的史詩》,楊曉升的《只有一個孩子》,郭冬的《難回故里》等等,很多反映真實的社會觀察、疑惑、拷問、探究的報告文學出現(xiàn)了。這些在社會巨大的改變面前讓人感到欣慰和憂患的作品,是報告文學緊密伴隨中國社會改革開放前進腳步的表現(xiàn),也是報告文學在中國的社會生活中積極探尋社會發(fā)展和改變的實踐活動。當將真誠的熱情與冷峻的面對結合到一起時,報告文學對社會的參與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同樣是追蹤中國改革開放軌跡的健康運動。因為這些滋生和成長于中國深厚土地上的報告文學的真實表達,中國社會變革的性格和面貌日漸清晰與明朗,中國社會的內(nèi)容也空前地豐富多彩了。
在思想的禁錮被打破,閉鎖的國門被打開之后,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漸漸地由撥亂反正向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上轉移。報告文學是敏銳、自覺并最熱情地貼近這個中心的文體,也是在這個舞臺上表現(xiàn)最為充分和精彩的文體。這樣的精彩演出,至今也不曾落幕。早先柯巖的《船長》,陳祖芬的《理論狂人》,周嘉俊的《步鑫生現(xiàn)象的反思》,李士非的《熱血男兒》,王宏甲的《智慧風暴》,賈宏圖的《解凍》,楊守松的《昆山之路》,王宏甲、劉建的《休息的革命》,及后來李春雷的《木棉花開》,陳錫添的《東方風來滿眼春》,張雅文的《4萬∶400萬的牽掛》,朱曉軍、李英的《讓百姓做主》,江永紅的《好夢將圓時》等等,著眼社會改革開放和促進經(jīng)濟建設發(fā)展的報告文學,都在當時給人們以強烈的感染,留下了清晰深刻的記憶。這些作品,書寫國家政策的調(diào)整,描繪改革人物智慧勇敢的創(chuàng)新精神、行為,探討排除各種束縛艱難的方法,找尋內(nèi)外聯(lián)系發(fā)展的途徑,熱情歌頌所有推動中國走向發(fā)展、富強和文明的對象,是透視現(xiàn)實的強光。它們將改革開放的鑼鼓,通過報告文學的書寫方式,敲打得更加響亮。以致報告文學自身的存在,也成為中國走向改革開放的一種明顯標志。
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腳步的偉大邁進,報告文學的價值在結合很多自豪光榮的輝煌成果書寫中得到彰顯,從而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杰出伴隨者和珍貴記錄,報告文學作家成為很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者和發(fā)言人,他們的報告文學作品成為四十年來中國社會歷史內(nèi)容的一個特殊的組成部分。像長江的《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回眸》、何建明激情記述2011年中國從利比亞等戰(zhàn)亂地區(qū)大規(guī)模撤僑情景的《國家》、蔣巍動情描繪中國高速鐵路從發(fā)展壯大到領先世界歷程的《閃著淚光的事業(yè)》、許晨傳遞中國深海潛水器“蛟龍?zhí)枴毖兄圃囼灢@得驕人成果的《蛟龍?zhí)胶!?、蘭寧遠記錄中國人飛天夢想和偉大實踐的《“神舟”天路》、陳啟文深情描繪袁隆平在偉大的時代創(chuàng)造出“雜交水稻和超級稻”情景的《袁隆平的世界》、李青松簡潔描述中國無人機開發(fā)進程和喜人成果的《智慧之翼》等作品,就是記錄中國在改革開放年代創(chuàng)造出的輝煌成果的史志性作品,是中國建設發(fā)展和促進人類進步的美好記憶的構成部分!
1982年,著名詩人和文學理論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張光年先生,在談到中國的報告文學的時候,曾說:報告文學“由附庸蔚為大國”,成為中國文學家族中獨立存在的重要文體成員。四十年來,中國的報告文學,伴世生長,馭風而行,堅定自己的中國立場和文明目標,在深入現(xiàn)實對社會、人生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思考和文學表達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了獨特的個性風格和堅定的使命擔當精神。報告文學這種既吸收了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又很好地借重文學藝術表達方式的個性文體,是在新聞與虛構的文學中間地帶發(fā)現(xiàn)、開辟的新的文學領地與活動舞臺。在新聞媒體手段多樣和人們迫切渴望走近各種社會真相的當下,報告文學具有難以替代的現(xiàn)實需要和力量?!罢鎸嵤撬囆g的上等原料”,真實為一切有價值的表達提供了基礎和可能。那些出于傳統(tǒng)保守的文學觀念,以自視清高的態(tài)度,認為只有虛構才可以實現(xiàn)藝術目標的認識行為,是一種偏執(zhí)甚至無知的表現(xiàn)。像這些相對直接呼應著中國改革開放歷史生活的作品,是對真實社會生活發(fā)展進程的觀察和思考記錄,其本身也已經(jīng)成為中國四十年歷史生活的重要一環(huán)。報告文學在社會偉大進程中所發(fā)揮的積極作用,已經(jīng)被人們充分認可。因此,報告文學在面對中國四十年改革開放歷史時不會感到汗顏,而會具有自豪和欣慰,有自我珍愛和敬惜之感。雖然報告文學還存在著不少的遺憾,還有需要不斷提高和改進的地方,但是,在紀念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偉大歷史的時候,報告文學完全可以驕傲地說:我無愧于這個偉大的時代!
2018年2月18日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