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麗中國

愛國四章 作者:梁衡 著


賞不盡看不夠說不完的大自然

大自然給人的賜予有兩種。一是物質,空氣水分,糧食蔬果,給人生存的條件;二是精神,花好月圓,明山秀水,給人享受的環(huán)境。自有人類以來,我們就向自然索取物質,創(chuàng)造了無窮的物質財富,從茹毛飲血到現(xiàn)在的電氣化、原子能。和這個物質開發(fā)相同步的是向自然進行的精神索取和藝術開掘。一棵樹、一片石、一竿竹、一株蘭,千百年來硬是那樣地看不夠、品不盡、說不完、畫不厭。人類在還沒有文字之前就懂得欣賞自然的美。原始人就知道用彩石、貝殼制成項鏈、耳墜。從那時起,我們就這樣一天一天、一遍一遍、一代一代地觀察自然,汲取自然,就有了山水文章、山水畫卷,有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有了姚鼐的《登泰山記》。人們向自然索取物質精神是兩個相同步的過程,正是這兩個永無休止的過程支撐著兩個文明的創(chuàng)造,支撐著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

我在云南看到過一塊平光如鏡的大理石,白色的底面上有黑色的圖案,是一只貓,正伸出前爪去撲一只翻飛的蝴蝶,線條之清晰、神態(tài)之逼真,簡直就是一幅人工的素描。其實這也不難理解:你想地層深處的巖漿在晝夜永無休止地滾動,里面有多少個點、多少條線、多少種色塊,它們在運動中排列組合,一朝噴出地面凝為巖石就千姿百態(tài),應有盡有。再加上那地面上的水、空中的風,對著山石一下一下地切割,一遍一遍地打磨,這石頭又會再變出多少圖案,現(xiàn)出多少花紋。只這一塊小小的石頭就有如此多的文章,其他還有水,有樹,有云霧、虹霓,有高山、大漠,有林海、雪原,所有這一切的組合搭配又將會有多少無窮的變化呢?就像一個龐大的交響樂團,本來任取一件樂器來獨奏便夠迷人的,更何況再把它們組合起來,那將創(chuàng)作出多少偉大的樂章!一位科學家說:把一只貓放在打字機上,只要給它足夠的時間,也能打出一部莎士比亞式作品。無窮的組合總會出現(xiàn)最佳的選擇。自然的偉大在于它所包藏的因子無窮多,它每日每時不停地變,而且又擁有無盡的時間。這是任何一個人的知識、能力和生命所無法企及的。且不要說單個的人,就是整個人類加起來也不過是它懷里的一個小寶寶。所以蘇東坡在《前赤壁賦》里既“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又終于明白,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人類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自然是一面索取,一面研究——研究這個神秘體是怎樣不斷地釋放物質,釋放美感,然后借此指導人工的物質創(chuàng)造和精神創(chuàng)造的。我們在物質文明方面已經從與自然的相似中得益不淺。飛機與鳥相似,埃菲爾鐵塔的結構與人的小腿骨相似,核裂變聚變與太陽這個大火球相似……在藝術創(chuàng)造中,人類也是在苦苦地向自然求著相似。劉海粟十上黃山,“搜盡奇峰打草稿”,文與可胸有成竹,蘇州園林濃縮山水,都是師法自然。我們經常把最好的東西稱為“天然”、“天工”、“天衣無縫”。自然中永遠有我們難以企及的作品,誰能向自然求得一點相似,誰能摸住一點自然之脈,得到一點自然之靈,誰就是那個突然撞開了藏有維納斯的山洞的頑皮牧童,他的作品,包括詩、詞、文、畫、音樂、建筑、雕塑等便有新意,有創(chuàng)造,就會突然躍上一個新的高峰。如李白、蘇東坡、辛棄疾,當局把他們推出政界,推入山水,終日行無定所,穿行奔波,終于有機會叫他們撞開了某一個機關,文章就有了雄健之氣。而王維、陶淵明隱居山中,終日與青松、黃菊相悟禪,文章便得了恬淡之神。大自然總是將它的藝術之靈傳給那些最親近它、最想和它求相通的人。

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是每個人都想當藝術家,大多數(shù)人對自然只是想求得一點精神的撫慰、一點藝術的享受,這時大自然也表現(xiàn)得一樣慷慨。大自然塑造了人,就像畫家畫好了一幅畫。不管這幅畫是冷調還是熱調,是單色還是多色,畫家的胸中卻是儲著所有的調子、所有的顏色。如果你不滿意這一幅,還可以求他修改調整。人是一團不穩(wěn)定的矛盾:我們的性格有內向、外向;情緒有歡樂、憂傷;工作有緊張、松弛;事業(yè)有時春風得意,有時沉沙折戟;理想忽如旭日東升,忽又日暮途窮。幸虧人不是一張凝固的油畫,老黑格爾的一大貢獻就是在《精神現(xiàn)象學》中揭示了人的這種既是主體又是客體的辯證關系。所以,當我們對自己感覺到有什么不滿意時,就可以跳到大自然中去打一個滾。就像山坡上的一頭牛犢,在微風中撒一陣歡,跑到泉邊喝幾口水,再斜著身子到石頭上蹭幾下癢。細想,我們這一生要在大自然中作多少次的調整、多少次的治療,要作多少次環(huán)境的轉換與心靈的補給呢?泰山之雄可使懦夫頓生豪勇,武夷之秀可使宦臣頓生歸心。大江東去讓人不由追慕英雄偉業(yè),楊柳依依卻叫你享受幸福人生。唐太宗說處世有三面鏡子,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見興替,以人為鏡可知得失。其實他還少說了一面,以自然為鏡可調身心。

(2004年11月)

(按:本書所選文章均注明了寫作時間或發(fā)表時間。發(fā)表時有的標題或文字作了修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