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漢的由來
劉崇是個什么人物?他為什么非要趕在郭威病故這樣一個時候來攻打后周?他和契丹又是什么關系?
這得容我慢慢地跟您說。
后周的太祖郭威,原本是后漢高祖劉知遠手下最重要的將領,劉知遠能夠當皇上,有郭威的重要勛勞。劉知遠當了不到兩年皇帝就死了。臨死的時候,把帝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劉承祐,還給他選定了四個顧命大臣。其中楊邠、史弘肇、王章在朝中,分別負責總理政務、宿衛(wèi)皇宮和財賦,相當于國務總理、衛(wèi)戍區(qū)司令和財政部長。還有一個在外面,負責征伐,就是郭威,相當于國防軍總司令。劉承祐就是歷史上的后漢隱帝,當時只有十八歲。
大約沒有哪個皇帝,希望身邊總有幾位顧命大臣嘮嘮叨叨。整天聽他們說三道四,看他們指手畫腳,多心煩哪!長期受這些人的“束縛”,皇帝肯定不愿意。劉承祐也一樣,他想擺脫監(jiān)控和束縛,就聽信身邊人的勸告,開始下手,要鏟除顧命大臣了。很快,京城里的三位,就是楊邠、史弘肇和王章,都被設計暗殺了。本來隱帝是想干一件私密的活兒,但是消息走漏了。郭威被逼無奈,只得舉兵造反。
郭威的部隊攻進了京城,隱帝在亂戰(zhàn)中不知被誰殺死了。郭威就鼓動當時的宰相馮道,去迎請當時擔任徐州刺史的劉赟即位。劉赟本不是劉知遠的兒子,是劉知遠的堂弟劉崇的兒子。劉知遠喜歡劉赟,劉崇就把這個兒子過繼給了他這個當皇帝的堂兄,所以劉赟又成了劉知遠的兒子。作為劉知遠的堂弟,當時劉崇是后漢的中書令、樞密使(相當于國防委員會執(zhí)行主席),還兼任著太原留守。當隱帝被殺的時候,劉崇正在太原。屬下臣僚們勸劉崇立即登基,然后出兵討伐郭威。但是劉崇當時猶豫不決,說是隱帝做得過火了,郭威未必就想自己當皇帝。
正在劉崇猶豫不決的時候,他收到了一封郭威的來信。
郭威在信里,說自己不想當皇帝,自己也當不了皇帝。還說自己的出身,不足以當皇帝。郭威誠懇地對劉崇說:小時候,自己家里很窮困,為了謀生,不得已整天跟下層社會的人鬼混,還加入了一個叫做什么“紋身會”之類的黑社會組織,在脖頸子后面刺了一只鳥雀。以至于人家都叫他“鳥人”,還送了他個外號,叫“郭雀兒”。哪有脖子上刺鳥的人當皇帝的,鳥人能坐金鑾殿嗎?
郭威的這個小品,盡管演技很高,卻沒有逗樂劉崇。劉崇當時正在鬧心,沒心思去觀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正在劉崇將信將疑之際,潛伏在朝廷的密探送來情報,說郭威派宰相馮道親自出面,已經把劉赟請到朝廷當上皇帝了。
劉崇高興得不得了:你看看,我兒子被郭威請出來當皇帝了吧!我就說郭威不會篡權嘛,還勸我立即登基,馬上出兵。這不成心想讓我們父子反目嗎?娘的!哪個腦袋讓驢踢了的蠢貨給我出的主意!一氣一急,就把勸他登基的太原府尹李驤給殺了。
可是沒過幾天,郭威就把劉赟廢為“湘陰公”,自己當了皇帝。
早在隱帝時期,劉崇看到朝政日亂,害怕隱帝對自己下手。于是就在暗地里召集亡命之徒,屯糧畜馬,準備自保。這下又讓郭威玩了——郭威就像趙本山忽悠范偉一樣,差點把劉崇忽悠瘸嘍,耍得劉崇惱羞成怒。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別的退路,只能撕破臉皮,冒著殺身滅族的危險,僥幸一逞了。
他要當皇帝了,他想另立中央。雖然條件還不成熟,但是劉崇發(fā)揮了有條件要當皇帝,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當皇帝的革命精神,正式登基稱帝。劉崇義憤而又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后漢的三個皇帝,分別是我的哥哥、侄子和兒子。而他郭威,跟這些人什么關系都沒有,連孫子也不是!只有我,才是后漢政權的唯一合法繼承人。郭威是僭越,郭威的后周是不合法的偽政權!
劉崇也給自己改了個上面帶扁日的名字,叫劉旻,還為李驤立碑,以紀念這位“忠臣”。
劉崇雖然也當了皇帝,自稱漢帝,可歷史上卻都管他的小朝廷叫北漢。因為原本屬于后漢的疆土,絕大部分都在人家后周太祖郭威的手中掌控著。劉崇僅有以太原為中心的山西省的一部分,沒有辦法跟郭威抗衡。于是就依附契丹,希望借助契丹的力量,打敗郭威,奪回“他們劉家的”江山。當他聽到郭威死了的時候,有一個詞抑制不住地從他心里竄跳出來: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