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讖語漫天飛
公元9世紀末葉,神州大地,狼煙四起,江河失色,斗轉(zhuǎn)星移,各路軍閥,爭權(quán)奪地,逐鹿叼羊的戲劇又在華夏神州全篇幅公開上映了。
隨著李唐王朝統(tǒng)治的土崩瓦解,天下謠言紛起,誰將是未來世界的真正主宰,一時間云里霧里,迷得人眼花繚亂,志紊心疑。就在這樣的時候,卻從一個江南瘋和尚的嘴里,說出了一句類似童謠的讖語:“狼蟲虎豹遍地起,東海鯉魚飛上天。”說是盡管出了那么多地方武裝勢力,像豺狼虎豹一樣,各有盤踞之地,互相間殺來打去,但是最后得到天下的,卻是東海里的一條鯉魚,它一躍而起,跳過了龍門,變成一條巨龍,主宰了華夏神州的所有區(qū)域。
真命天子要下凡了!
一時間,那些自以為是的人,以為這個讖語中說的即將橫空出世的真命天子就是自己。這樣的人當時還真不少,像建立了前蜀的王建,建立了“大”燕的劉守光,還有控制著陜甘地區(qū)的李茂貞,以及兩廣、湖湘、荊楚、兩浙、江東、八閩地區(qū)等等的那些割據(jù)軍閥們。這些人中,絕大多數(shù)都跟東海沒有關(guān)系,但他們還是覺得自己就是那條能夠跳過龍門的鯉魚,都想僥幸試試,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飛到天上去。把個禹夏九州,鬧了個天天征戰(zhàn),日日流血,烏煙瘴氣,人喊馬嘶。個中較有代表性的,比如說李昪,就是竊據(jù)了江南地區(qū),建立了齊國,后來又改稱為南唐的那個角兒。
要說李昪這個人,還真夠不容易的。原本連姓氏都沒有,后來為了哄騙大眾,硬說自己姓李,是李唐王朝的宗族后裔。有關(guān)這一點,誰也不知道真正的底細。別說別人不知道,這事兒在他自己的心里,一直都還是個謎。
李昪原本是個孤兒,六歲的時候就被人拐騙到濠州(今安徽鳳陽東北)。這個拐騙他的人販子,據(jù)說還是他的親叔叔。到了濠州以后,這位叔叔就把自己的侄兒扔在了開元寺里,于是他就成了一名小沙彌。后來被淮南節(jié)度使、南吳政權(quán)的創(chuàng)立者楊行密在戰(zhàn)斗中掠獲。楊行密喜歡他的樣貌,小孩兒長得俊,挺招人稀罕,楊行密就收他做了養(yǎng)子。但是楊行密的幾個兒子,卻像一群動物崽子一樣,為了爭奪父母的寵愛,把他看做天敵,聯(lián)合起來欺辱他。楊行密制止不了,又轉(zhuǎn)手把他送給了自己的重臣徐溫。徐溫就成了李昪的第二任干爹,還給他改了個名字,叫徐知誥。后來楊行密死了,兒子楊隆演繼位,徐溫開始專權(quán)。楊隆演死后,兒子楊溥繼位,徐溫也死了,朝政大權(quán)就落在了這位雖然不知道自己的親爹究竟是誰,但卻同時擁有兩個干爹的徐知誥的手里。徐知誥不久逼迫楊溥讓位,竊奪了南吳所占據(jù)的江南佳麗地,秦淮美妙都。
為了美化新政權(quán),徐知誥首先創(chuàng)立了自己原本是唐朝宗室后裔的“科學假說”。緊接著,又說要恢復(fù)本來的姓氏,不能再叫徐知誥了。他給自己取了個新的名字,叫做李昪,昪的意思就是光亮盛大的樣子。很多古代的皇帝,都給自己取了個上面帶扁日的名字。意思是說自己就是紅太陽。整個神州大地離開他的照耀,就會沒了光亮,同時也沒了溫暖。就連朱溫那副死出兒,不也給自己取個名字叫“晃”嗎?不過他沒有照亮別人,倒是把自己晃得暈頭轉(zhuǎn)向了。
既然說自己是唐朝的后裔,所以新建的政權(quán)也就順勢叫唐,因為主要占據(jù)江南一帶,所以在歷史上就被稱做南唐。其實他究竟是誰家的崽,連歷史都說不清楚。由于記載他出身來路的史書,是他當了皇帝以后,手下的大臣們寫的,于是,就有鼻子有眼兒的,說他是李唐王朝宗室的后代了。
徐知誥不僅編造了自己是李唐宗族的瞎話,而且還把自己的出生描繪得神乎其神。好像這樣就能證明他當皇帝,完全是君權(quán)神授,符合上天的旨意。
李昪是這樣編輯這段故事的:說他家的院子里,長有一棵大梨樹。有一年,結(jié)下一個比籃球還要大出好幾圈的梨子,還不是轉(zhuǎn)基因。鄰居們想把這個梨子剖開一起吃,卻從里面鉆出一條大蛇來。這下可真是大家一起分梨(分離)了,一時間被驚得四散奔逃,擇地躲避。但是這條蛇沒有理睬這些人,卻爬到李昪家的屋里,躲在了他母親的床下。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再爬到他老娘的床上去,就這樣有了他。
李昪導(dǎo)演這出話劇,本來是想把自己裝扮成龍崽,可是一不小心,卻把自己描繪成了蛇蛋。
后來李昪死了,把位置傳給了他的兒子李璟,這位,被后來的歷史稱為南唐中主。李璟接位以后,又有新的讖語在社會上流行起來,咱也不知道這個讖語原本是幾句,反正傳到宋初,就只剩下三句了:“有一真人在冀州,開口張弓向左邊,子子孫孫萬萬年?!?/p>
這句讖語到底是什么意思?
讖語本來就含糊其辭。如果誰能把讖語的意思完全說清,那就不是讖語了。讖語的發(fā)明大約是為了開發(fā)人們的想象力,你就是胡亂猜測,那也沒有關(guān)系。這個讖語一出,議論也就跟著蜂起了。有人猜測說:真人,也就是真正的主宰者,要出世了!這個人可能在冀州或者跟冀州的冀字有關(guān)的平原湖泊、江海山間、田壟地頭什么地方?!伴_口張弓向左邊”,可能是這個人向西射箭,也可能這個人的名字里有個字,就像是張開口子的弓箭一樣,方向朝向左邊,或者還有別種可能性。反正這個人是真命天子,他的子孫將要得到萬世的基業(yè),世世代代當皇帝,永遠幸福地享受下去。
于是,李璟就給自己的長子取了個名字,叫做李弘冀。
怎么取了這么個名字?“弘”就像“開口張弓向左邊”說的那個字,后面是個開著的“口”,左邊張著“弓”;“冀”,就是冀州的“冀”。就這么一個名字,把“有一真人在冀州,開口張弓向左邊”兩句都給囊括了。你看絕不絕?如果真是這樣,那“子子孫孫萬萬年”,就是他們自己家里的事情了。
李璟父子在江南,跟冀州有什么關(guān)系?冀州不是指河北中部地區(qū)嗎?唉,這您就有所不知了。冀州在古代,有時候被用來借指整個中國。既然冀州可以解釋成中國,那么大凡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那時沒這么大),不管你生活在哪個旮旯胡同里,都有可能就是這句讖語中說的那個地點。偌大一個天底下,雨點兒說不準落到誰的頭上??墒窃捳f回來,這個李璟呢,還算比他爹有自知之明。他知道這位真人可能不是自己,他只希望是自己的兒子。所以,他就給兒子取了上面的名字。連“弘”帶“冀”,一起都裝進了兒子的名字里,看這個真命天子,還能不能跑出我的手掌心!
可是他的兒子,就是這位叫做李弘冀的南唐太子,卻比他的爺爺還不自量力,認定讖語中所說的真人就是自己。于是,在他成為太子之后,馬上毒死了可能與自己爭位,同時又掌握軍權(quán)的叔叔李景遂。李弘冀的六弟李煜(沒當皇帝以前叫李從嘉),一聽哥哥把叔叔都殺了,差點嚇尿了。心里想著:說不準哪一天,屠刀就可能落在自己頭上。于是乎,趕緊躲到一個偏僻的角落里,作他的“云一緺,雨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去了。盡管李弘冀癩蛤蟆打立正—也還真有一小手,可是由于太過著急,十九歲上就把自己折騰死了。不僅沒有成為統(tǒng)一天下的真人,就連南唐這個割據(jù)政權(quán)的繼承人的小寶座,也都沒有來得及坐上。而差點被他嚇死的六弟李煜,卻因為他的早死,順暢地當上了南唐的第三任國主。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第三代領(lǐng)導(dǎo)人。他,就是歷史上名噪天下的南唐后主。但是他們這一窩兒爺孫,作詞還成,做皇帝,尤其是做真龍?zhí)熳?,實話實說,那可真是拎棒子叫狗—遠去了!
這個“子子孫孫萬萬年”的讖語,也把南唐的一個鄰“國”——吳越國的國君折騰得夠嗆。吳越國主要占據(jù)兩浙一帶,與占據(jù)江蘇、安徽、江西,還有湖北、福建各一點兒地方的南唐是鄰居。當時吳越國的國主叫錢元瓘,是吳越國的建立者錢镠的第五個兒子。
誰不想成為天下的主宰?誰不想讓自己的子孫千秋萬代永享安樂?于是他就把自己所有兒子的名字中,都加進了一個“弘”字。什么錢弘佐、錢弘倧、錢弘俶之類。錢元瓘雖然張開了十幾張像弓箭一樣的大口,把所有兒子的名字里都吞進了一個“弘”字,采取了像現(xiàn)在的有些年輕人談戀愛一樣的普遍撒網(wǎng)、重點捕撈的策略,終究還是沒有把讖語中的這位“真人”,網(wǎng)到自己家里。
不過還好,他的這幾個兒子,雖然都沒有碰巧成了這位真人,但還都當了幾天的吳越國王。在他死了以后,兩個稍大的兒子,一個接一個,誰都沒有壟斷到最后,早死的早死,被廢的被廢,因此也就沒得到機會,把這樣一小塊江山傳給自己的兒子。這就使得他稍小的兒子錢弘俶,就是錢俶,也有機會,當了吳越國最后一任割據(jù)政權(quán)的主宰者?;蛟S錢弘俶死了以后,錢元瓘的兒子們還會一個接一個地前來嘗試,什么錢弘A,錢弘B,還有錢弘C,或許可以排到錢弘Z。反正他有的是兒子,慢慢試著玩唄,誰知道哪塊云彩有雨?毛主席不是教導(dǎo)我們說了嘛:“你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口去嘗一嘗?!卞X氏一家懷著對實驗科學的忠誠心態(tài),本打算把這項可以獲得國家專利的實驗做到底,只可惜大宋朝不給他們機會。這項“科研基金”的總負責人趙匡胤和趙匡義,已經(jīng)沒有耐性,再讓他們這樣無休止地試驗下去。錢家的科學實驗,也就只能到錢弘俶而止。課題沒有最終完成,被取消了下次接著申報的資格,還要把所費的資金、機器,尤其是用地,統(tǒng)統(tǒng)都得還回去!
看來南唐的李璟和吳越國的錢元瓘,智商還真是不低,悟性也都還算可以。他們至少是比較“準確”地理解了這個讖語,認定這位真人的名字里有一個字,像一個“張”字,“弓”向左邊,后面跟個開著的“口”字。
他們猜測的,或許還真有道理。因為據(jù)說這個讖語,最后應(yīng)驗到了趙匡胤的父親身上。
趙匡胤的父親叫趙弘殷,名字里本來就有一個像“開口張弓”一樣的“弘”字。不過人家可不是故意取的,后來也沒有改名,而且人家?guī)状嗽揪投际羌街萑耸?。至少從趙匡胤的高祖這一代開始,就一直生活在河北中部地區(qū)。
有關(guān)宋太祖的先人,《宋史》本紀說他的高祖趙朓,在唐朝時做過家鄉(xiāng)附近三個縣的縣令;還說他的曾祖趙珽,當過藩鎮(zhèn)的從事,后來做到御史中丞;他的祖父名字叫做趙敬,分別當過營州(河北遷西縣東)、薊州(今河北薊縣)和涿州(今河北涿州市)的刺史。這些情況,大體應(yīng)該是屬實的。但也有人表示懷疑,說是因為趙匡胤做了皇帝,后來人為了美化他的祖先,分別給他們編造了上面的官職。不過寫宋太祖實錄的時候,是在宋太宗和宋真宗的時代,距離不算太遠,或許還有人知道他家的底細。亂編,讓人笑話!所以,即便有美化的成分,跟事實也不會有太遠的差距。何況這些官位,本來都不大,最多也只是縣、市級的中、上層干部而已。沒有必要為了編排杜撰,專門花費太多、太大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