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白楊禮贊
茅盾
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當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黃的,那是土,未開墾的處女土,幾十萬年前由偉大的自然力所堆積成功的黃土高原的外殼;綠的呢,是人類勞力戰(zhàn)勝自然的成果,是麥田,和風吹送,翻起了一輪一輪的綠波——,這時你會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兩個字“麥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確是經(jīng)過錘煉的語言的精華;黃與綠主宰著,無邊無垠,坦蕩如砥,這時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遠山的連峰提醒了你,(這些山峰憑你的肉眼來判斷,就知道在你腳底下的)你會忘記了汽車是在高原上行駛,這時你涌起來的感想也許是“雄壯”,也許是“偉大”,諸如此類的形容詞,然而同時你的眼睛也許覺得有點倦怠,你對當前的“雄壯”或“偉大”閉了眼。而另一種味兒在你的心頭潛滋暗長了,——“單調(diào)”!可不是,單調(diào),有一點兒吧。
然而剎那間,要是你猛抬眼看見了前面遠遠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聳立,像哨兵似的樹木的話,那你的懨懨欲睡的情緒又將如何?我那時是驚奇地叫了一聲的!
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不是平凡的一種樹!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內(nèi),絕無旁枝。它所有的椏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橫斜逸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這是雖在北方的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來粗細罷,它卻努力向上發(fā)展,高到丈許,二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絕不是平凡的樹!
它沒有婆娑的姿態(tài),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麗,——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橫斜逸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他卻是偉岸,正直,樸質(zhì),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么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就只覺得樹只是樹,難道不就不想到它的樸質(zhì),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農(nóng)民;難道你竟一點兒也不聯(lián)想到,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wèi)他們家鄉(xiāng)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jié),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征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激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白楊不是平凡的樹,它是西北極普遍,不被人重視,就跟北方農(nóng)民相似;它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的農(nóng)民相似。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nóng)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zhì),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讓那些看不起民眾,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nèi)ベ澝滥琴F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頎的),去鄙視這極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罷,但是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1941年3月
[鑒賞]
《白楊禮贊》這篇散文寫于1941年3月,但實際上作者對于白楊樹的感情卻是在1940年離開新疆回延安途中獲得的,這時國內(nèi)的形勢是異常嚴峻的,一方面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抗日根據(jù)地進行瘋狂“掃蕩”;另一方面國民黨卻消極抗日,不斷掀起“反共高潮”。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敵后抗戰(zhàn),有利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作者將自己的愛憎之情傾注于筆端,于是寫下了這篇散文。
文章開頭作者寫道:“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這句話與題目相呼應(yīng),直接點明了作者的意圖,同時起到了引領(lǐng)下文的作用。
作者接著敘述了黃土高原上所見到的情景,“當氣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黃的那是土,未開墾的處女土,幾十萬年前由偉大的自然力所堆積成功的黃土高原的外殼;綠的呢,是人類勞力戰(zhàn)勝自然的成果,是麥田,和風吹送,翻起了一輪一輪的綠波——,這時你會真心的佩服昔人所造的兩個字‘麥浪’”,讀到這里我們不得不驚嘆于作者敏銳的觀察力,,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作者面對如此雄渾的場景,心中有所感觸是很正常的,至于“另一種味兒在你的心頭潛滋暗長了,——‘單調(diào)’!可不是,單調(diào),有一點兒吧”,作者真的感到單調(diào)嗎?我們想應(yīng)該不是,而是作者為了自然地對白楊樹展開描寫而蓄勢。
“然而剎那間,要是你猛抬眼看見了前面遠遠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聳立,像哨兵似的樹木的話,那你的懨懨欲睡的情緒又會如何?我那時是驚奇地叫了一聲的!”這段話照應(yīng)了上文,使得文章結(jié)構(gòu)顯得緊湊和自然。同時作者對這種“傲然地聳立,像哨兵似的樹木”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否則不會“驚奇地叫了一聲”。
作者再接著用大量的筆墨向我們論證了“白楊樹為什么既是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一種樹”。
首先作者從樹的外形來看,它有著“筆直的干”,“通常有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內(nèi),絕無旁枝”,它還有著“筆直的枝”,“它所有的椏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緊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橫斜逸出”;它的葉子,“寬大且片片向上”;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從這些形象而又細致的描寫中,我們認識到白楊樹的外觀極為平凡,它“沒有婆娑的姿態(tài),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所以作者說:“白楊樹是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
可是作者面對這樣平凡的樹,卻以高超的手筆為我們展示了白楊的內(nèi)在美。作者認為白楊樹的內(nèi)質(zhì)在于“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的挺立,不屈不撓,對抗著西北風”,雖然它“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它是“樹中的偉丈夫”,因為“它卻是偉岸,正直,樸質(zhì),嚴肅,也不缺乏溫和”。這便是白楊樹的內(nèi)在氣質(zhì)美。
作者寫完上述白楊樹的外形以及內(nèi)在氣質(zhì)后,并沒有止筆,反而宕開一筆,使文章的意蘊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作者認為白楊樹“樸質(zhì)、嚴肅、堅強不屈”以及“它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的特質(zhì),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nóng)民”,而且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zhì)、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精神”。
我們讀到這里才明白文章的主旨所在,它不僅歌頌了北方的農(nóng)民不屈不撓的戰(zhàn)斗精神,更為重要的是歌頌抗日戰(zhàn)爭中的民族解放斗爭的精神,具有很強的時代感。
作者抒發(fā)完心中對白楊樹的喜愛之情后,并沒有止筆,反而“意猶未盡”,他還要將心中的憎惡之情來個徹底宣泄。
“讓那些看不起民眾,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nèi)ベ澝滥琴F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頎的)去鄙視這極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罷,但是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讀完這結(jié)尾,我們仿佛看到作者用自己的凜然正氣對著頑固倒退的國民黨分子厲聲斥責,使得他們羞愧不已,真讓我們有酣暢淋漓之感。
總之,《白楊禮贊》這篇散文可以稱得上散文中的“傳世之作”。
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比如說文中象征手法的運用,作者由白楊樹這一具體意象而想到了它所蘊含的意義;還有文章善于用環(huán)境來襯托主題,用黃土高原上的景致來襯托白楊樹;再有文章結(jié)構(gòu)緊湊,開頭、中間、結(jié)尾環(huán)環(huán)相扣,整體感極強,給人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